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特点,并为其临床合理用药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记录患者用药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给予对应的干预措施。结果 128例高脂血症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18例,发生率为14.06%,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横纹肌溶解、周围神经感觉障碍及抑郁症等。18例患者经过对症处理及干预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后果及不良反应。结论他汀类药物导致高脂血症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检测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大剂量组31例,瑞舒伐他汀钙剂量20 mg/d;中剂量组33例,瑞舒伐他汀钙剂量10 mg/d;小剂量组29例,瑞舒伐他汀钙剂量5 mg/d;对照组32例,使用安慰剂。比较4组患者治疗6个月、12个月后血脂水平的变化,并观察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12个月后,大剂量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均显著低于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3%、78.8%、5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 mg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高脂血症进行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其护理。方法对40例患有高脂血症的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横纹肌溶解症、胃肠道反应、精神抑郁症以及神经感觉异常等多种不良反应,并对其予以护理,其中包括心理护理、出现不良反应的特殊护理以及用药护理等。结果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后,40例患者的生命体征均比较稳定。结论对服用他汀类药物时所出现的适应症进行严格掌握,并对药物不良反应予以密切观察,通过正确的护理方式对患者予以积极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为临床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查阅、分析近年来喹诺酮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并整理、总结其常见不良反应现象及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现象较多,并可累及个体多个器官及系统。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喹诺酮类药物,重点关注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严格执行合理用药措施,以提高该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使用剂量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分为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各59例,分别给予20mg辛伐他汀和10mg辛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大剂量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69.49%和98.31%,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的54.24%和84.75%(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47%和6.78%,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20mg)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可提高治疗疗效,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片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临床使用的辛伐他汀片相关不良反应报告5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53例患者中,40mg/d的病例有12例,20mg/d的病例有33例,l0mg/d的病例有7例,5mg/d的病例有1例。不良反应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主要集中在肌肉骨骼系统、消化系统。结论合理应用辛伐他汀,加强辛伐他汀使用患者的监测及随访,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成药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成药。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报告,通过帕累托图来分析发生ADR的患者年龄、累及器官/系统、药品种类以及不合理因素。结果共收集ADR报告401份,帕累托图分析结果显示,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较多(208例,51.87%),主要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系统、消化系统(354例,67.82%),品种以理血类中成药(165例,41.15%)为主,不合理因素主要为用法用量不适宜(45例,38.46%)。结论临床用药应全面考虑ADR影响因素和用药合理性,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21年北京市中关村地区高脂血症患者降脂药的使用情况,同时对当年高脂血症人群的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中关村地区高脂血症人群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对2021年中关村医院高脂血症患者降脂药的使用情况分类汇总并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人群敏感基因与降脂药使用情况的关系。结果 2021年本院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使用最多的是阿托伐他汀,其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均排名第一位;ApoE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携带大众基因型的患者占比最高,SLCO1B1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携带正常代谢基因型的患者占比最高。结论 在服用降脂药前需要对APOE和SLCO1B1基因进行检测,预测药物效果的同时预判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长沙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应用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脂相关指标、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脂相关指标、心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血脂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血脂相关指标以及心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确定用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并引起不良反应的3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反应21例,皮肤反应7例,血液系统反应4例,泌尿系统反应2例,神经系统反应2例,心血管系统反应1例。所有患者经减小药物剂量或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影响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因素有患者年龄、药物剂量、联合用药的种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使用多西他赛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利用阜新矿总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IS)导出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应用多西他赛进行治疗的患者的病例,收集多西他赛相关ADR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获取的273例病例中,52例患者出现多西他赛相关ADR,其中男16例,女36例;40~55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为28.26%;体表面积与多西他赛的体内过程无直接关联;乳腺癌在全部原患肿瘤中排名第一,ADR上报15例(32.61%);使用剂量>75 mg/m^2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发生率为33.33%,其中骨髓抑制发生率22.22%;多西他赛联合铂类药物ADR发生例数最多,为26例,占25.00%;多西他赛引发ADR最常见的累及器官为血液系统,共计34例次,占55.74%,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骨髓抑制。结论不同个体采用多西他赛进行治疗出现的ADR差异较大,并且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早期评估和用药监控,从而降低患者ADR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西药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西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报告,对不良反应发生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60例患者均是在使用西药治疗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通过采取针对性治疗,治愈151例(94.4%),好转9例(5.6%)。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与给药方式、抗生素药物类型不同等有关。临床表现以皮肤出现皮疹、红肿及瘙痒为主。结论引起西药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较多,为有效避免西药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医护人员与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须严格遵循合理用药准则,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新疆沙湾县人民医院调脂药物的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新疆沙湾县人民医院2012年~2013年调脂药物的品种、销售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类调脂药物销售金额逐年递增,他汀类药物以绝对优势占调脂药物市场首位。国产他汀类药物限定日剂量(DDC)以其绝对优势被患者接受。结论他汀类调脂药物将长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国产他汀类药物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口服降脂药物的应用情况,分析使用特点,为合理应用降脂药物和循证医学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和老年病学科的住院CHD患者电子病历资料2400份,采用SPSS软件,通过数据挖掘,精准分析CHD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结果 大部分CHD不同危险分层患者住院期间接受他汀类药物和他汀类联合降脂药物治疗,23.25%的CHD患者住院期间接受他汀类高强度药物治疗,出院时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水平基本不理想。口服降脂药物使用次数最多为他汀类,而用药频度(DDDs)最高为瑞舒伐他汀钙片,在药物利用指数(DUI)方面,使用的降脂药都在1以下,基本合理。结论CHD患者仍未得到充分治疗,并且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出院时尚未达到治疗的理想目标。LDL-C的控制效果明显与CHD患者降脂药物方案、用药强度和用药依从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加替沙星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产生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治疗对策.方法对睢宁县人民医院出现加替沙星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群加替沙星不良反应率较高;加替沙星不良反应与给药方式和喹诺酮类药物相关;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损伤、肠胃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过敏反应以及心血管系统反应等.结论医护人员要加强对加替沙星用药的管理和控制,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减少加替沙星不良反应现象,保证加替沙星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伴冠状动脉斑形成及高脂血症患者150例,基于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3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给药剂量大剂量组为40 mg/d,中剂量组为20 mg/d,小剂量组为10 mg/d,连续服用16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均有明显变化;与低、中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LDL-C、TC、TG水平明显下降,HDL-C水平明显升高。小剂量组治疗后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变化不明显,大剂量组、中剂量组治疗后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有所改善,但大剂量组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斑块影响较大,有利于患者预后,也能对管腔狭窄情况和斑块的形成进行有效缓解,还可明显调节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做好患者的临床用药指导。方法对我院2006—2012年喹诺酮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10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用药注意事项。结果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口服用药,不良反应以皮肤、神经及消化系统反应为主。结论通过药师详细的用药指导,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到的65例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ADR的药物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静脉给药较其它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提高安全用药意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各不良反应症状的分布,并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检索的18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报告的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基本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以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药用剂量、病程、过敏史、合并用药为自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工具进行不良反应发生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各不良反应症状的分布为消化系统7例(38.89%);皮肤及附件5例(27.78%);心血管系统2例(11.11%);神经系统2例(11.11%);血液系统1例(5.56%),泌尿系统1例(5.56%)。1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程度的分级为轻度10例(55.56%),中度6例(33.33%),重度2例(11.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日剂量为400mg、疗程〉5d、有过敏史、有合并用药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高。多因素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60岁)、日剂量(400mg)、过敏史(有)、合并用药(有)有关。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反应为主,总体程度较轻。临床上应针对患者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头孢他啶注射液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总结不良反应的正确护理方法,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准确信息。方法对32例注射头孢他啶类药物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中青年对头孢他啶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约占80%;症状多表现为神经系统反应、皮肤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结论头孢他啶注射液抗菌活性强,在用于临床治疗中,应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中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正确的处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实现临床注射用药安全、有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