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两组患者均辅以改善循环、调节血脂等治疗方法,均持续治疗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TIA患者疗效确切,且显著降低脑梗死发生的风险,无严重不良反应,对于预防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冠心病治疗中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联合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治疗,对照组28例术前、术后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术前、术后接受氯吡格雷口服治疗。随访2年,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死亡率、再次住院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冠心病治疗中,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大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96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48例,经氯吡格雷治疗)和观察组(48例,经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和生命质量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1经比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7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9.58%,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2和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和生命质量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前后和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其生命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的效果比对观察,并寻找最佳方案。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急性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不同临床药物的治疗效果比对,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添加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不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达90%,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为(6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用药,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04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氟伐他汀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幅度好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氯吡格雷和氟伐他汀治疗脑梗塞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银杏叶片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伴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院收治的伴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营养支持、调节水电解质紊乱、神经保护、改善循环、稳定斑块、控制血脂血压等常规治疗,并口服对应降糖药、拜阿司匹林,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银杏叶片联合氯吡格雷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血清生化指标、脑血流灌注以及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药物出现对抗的情况及处理策略.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药物抵抗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应对.结果 对照组电阻抗结果大于0Ω的患者有8例,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概率为16%.观察组患者电阻抗结果大于10Ω的有5例,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概率为10%.结论 及时发现患者对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药物的抵抗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他汀类调脂药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硫酸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心绞痛症状、心功能指标,以及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单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心绞痛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的治疗,可积极缓解心绞痛严重程度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在中国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梗患者中应用氯吡格雷预防再发血栓形成事件的成本效果。方法:应用CURE临床试验得到的疗效和资源使用情况,结合2003年我国急性冠脉综合症相关费用,用Markov模型计算每增加一个生命年的费用,评价氯吡格雷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成本效果。我国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治疗成本的数据来自卫生统计年报、Delphi专家咨询、医院住院病例分析以及公开发表的文献。结果:氯吡格雷治疗的非ST段抬高ACS首次住院费用为25,191元,与阿司匹林(ASA)对照组相比平均减少了550元。氯吡格雷治疗ST段抬高ACS的远期成本效果是比较理想的。治疗非ST段抬高ACS患者1年,人均增加医药费用6298元,平均期望寿命延长0.1504年(55天),每增加一个生命年的费用为41,875元,低于我国日前肾透析病人的年平均治疗费用10万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 年2 月~2011 年2 月92 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 例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46 例患者采用噻氯匹定治疗,观察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前、后24h、术后6 个月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服药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24h 及术后6 个月,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在PCI 患者中使用是有效并且安全的,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在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 年2 月-2011 年2 月92 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 例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46 例患者采用噻氯匹定治疗,观察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前、后24h、术后6 个月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服药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后24h 及术后6 个月,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在PCI 患者中使用是有效并且安全的,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拮抗剂和他汀类药物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疗程为8周,服药期内停服其它抗心绞痛药物,心绞痛发作时临时含服硝酸甘油片。观察两组用药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情况、运动耐受量改善情况和每周硝酸甘油使用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每周心绞痛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运动耐受量改善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每周硝酸甘油的使用量均较治疗前减少,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曲美他嗪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丹参滴丸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住院的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丹参滴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丹参滴丸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急性及梗死出血性和非出血性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4例,按照住院期间出血与否的标准分为出血组22例和非出血组112例,对其在病发1、6、12个月后给予阿司匹林片以及氯吡格雷的服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出血组患者年龄较非出血组大、高血压的患病率高,并且在出院后对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使用率明显低于非出血组。结论年龄较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更容易出现出血情况,出血患者对于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率普遍降低,这可能与出血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法和药物疗法(MT)对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2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根据TIMI危险评分为患者划分危险等级。低危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并定期随访;中危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用药1个月,同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并静脉给予硝酸酯类药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高危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1年,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对照组患者采用冠状动脉介入疗法,支架置入按照标准介入技术操作完成。治疗后进行随访。结果260例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患者,随访时间为(30±6)个月,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发生MACE(靶血管再形成术、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稳定型心绞痛和靶血管重建率均与观察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I 积分危险分级对患者预后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冠状动脉介入疗法并不能降低患者MACE的发生率,对于冠状动脉临界狭窄病变的患者可采用加强冠心病2级预防、教育强化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肝素,观察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1%,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10例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瘀点、瘀斑,停药后好转。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多项血清指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8例和观察组(加用替罗非班组)28例,对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d、7d的血清hs-CRP、Hcy及IL-1β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d、7d的血清hs-CRP、Hcy及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之间不同时间段的检测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多项血清指标,对于疾病的治疗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在血脂各项指标、ADL 评分、ESS 评分和治疗效果上的不同。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脂各项指标均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ADL和ESS评分均有显著变化,观察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检测氨基端脑钠肽的意义。方法随机入选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均检测氨基端脑钠肽、心肌肌钙蛋白、心肌酶等,观察两组间氨基端脑钠肽的差异,观察血浆氨基端脑钠肽与心肌肌钙蛋白I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氨基端脑钠肽平均水平为(965.0±137.2)pmol/L,明显高于对对照组的(198.0±74.3)pmol/L;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氨基端脑钠肽水平与心肌肌钙蛋白呈正相关(r=0.542,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氨基端脑钠肽水平增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氨基端脑钠肽水平检测,可以作为危险分层及判断预后的指标,指导临床治疗措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就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院前未溶栓)。治疗组根据具体病情给予尿激酶、胺碘酮、肝素、美托洛尔、阿斯匹林、硝酸甘油、调脂药物、氯吡格雷150万U、静脉溶栓等治疗。结果治疗组中冠脉再通50例,病死4例,出现并发症6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0.66±2.68)d;对照组中冠脉再通14例,病死19例,出现并发症23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9.86±7.78)d,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转运途中不间断治疗与监护,以及有效、及时的院前溶栓再灌注,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大幅度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