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存在的差异,既为广大纳税人和财务人员所关心,也为税收征管工作者所重视。比较、分析、研究两者间的差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存在的差异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存在的差异是由税法目标与会计目标的分离所造成的,从理论上可以归纳为原则性差异、特征性差异、功能性差异三种。1.原则性差异。会计目标是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通用的会计信息。此会计信息一方面要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要充分反映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我国近几年来的会计制度改革在会计核算原则中进一步扩大了谨慎性原则的活用范围,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方法选择和业务处理程序也更加符合经济业务的实质,但其中有许多改革措施与税法的目标和原则不一致。由此导致了在收入的确认与计量、费用的可扣除性等方面,企业所得税所遵循的原则与会计原则的区别明显,形成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纳税调整问题。2.特征性差异。会计制度的特点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会计制度在原则规范的前提下,赋予企业更大、更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企业可自主、合理地做出一系列会计估计,并可将若干确认和...  相似文献   

2.
会计和税收是经济领域中两个不同的分支,由于两者的理论基础、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遵循的原则不尽相同,因此,同一企业(或纳税人)在同一会计期间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纳税所得必然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按其性质可以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  相似文献   

3.
我国税收制度对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背离和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法和会计谨慎原则产生背离的原因主要有:会计与税收制度对谨慎性原则的理解不相一致,会计制度谨慎原则对收入和费用的处理不对称.税法和新会计制度在谨慎性原则应用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和背离,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收入及费用方面.我们在制定税法和会计准则时应尽量缩小两者的差距,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使财务状况更能反映企业经营实际并体现公平原则,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会计和税收是经济领域中两个不同的分支,由于两者的理论基础、所要达到的目的及遵循的原则不尽相同,因此,同一企业(或纳税人)在同一会计期间按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纳税所得必然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按其性质可以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两种。 一、永久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前会  相似文献   

5.
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差异,表现在会计与税法所采取的计量属性不同,会计与税法的"真实性原则"不同,会计"稳健原则"与税法"收支确定"的差异,会计"重要性原则"与税收"法定性原则"的差异以及会计与税法对"实质重于形式"理解与实施的差异。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存在原因主要是会计的目标与税法的立法宗旨不同,企业会计必须坚持"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企业会计准则必须考虑国际交流以及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对此要依据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6.
随着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与税法的分离日趋明显,而二者在历史及现实上的联系又必然促使二者的有机协调.递延税款账户恰恰是会计与税法的巧妙接口,其应用范围完全可以突破现有所得税会计模式而用以协调因与税法规定不一致而造成的任何可能税种的纳税负担在时间确认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黄爱玲 《新智慧》2005,(10):40-41
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制度与税法遵循着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标,因而,二者在某些经济业务的处理方面必然存在差异。目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会计制度与税法在所得税方面的差异及相关问题研究颇多,而在流转税方面却缺乏系统的分析,本文就此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8.
现行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存在差异是有目共睹的。本文认为,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目的不同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由于两者的目的不同,所遵循的原则也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会计制度和税法对有关业务的处理方法不同。笔者就企业资产减值的处理问题,从会计的谨慎性原则与税法据实扣除原则、会计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税法的法定性原则等方面对其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
会计制度和税法服务于不同的目的,遵循不同的原则,所以,会计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存在差异。纳税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以交易或事项为根据,以会计为基础,以税法为准绳,将利润总额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将利润表转化为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相似文献   

10.
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水平与税收征管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信息失真普遍存在,收入、费用和利润核算不准确,以及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税款的正确计算和征收缴纳,另有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企业利润总额与纳税所得差异项目达80多个,这大大增加了税收征管和税务稽查的难度。本文将从税收的角度探讨纳税人财务会计水平同税收征管的关系对税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依照各自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规则,规范着不同的对象,导致会计收入与税法中计税收入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新的收入会计准则改革,缩小了部分会计收入与税法中应税收入的差异,同时某些方面还存在着差异事项。会计收入与税收收入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如何降低征纳双方的成本,更好地贯彻会计准则和税收法律,使会计和税收协调起来,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财务会计和税收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对收益、费用、费产、负债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不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之间产生差异,本文从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着手,详细分析了纳税影响会计法的内涵实质,并对纳税影响会计法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2004年4月27日财政部颁发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并定于2005年1月1日起实施。从此,小企业会计核算逐渐步入了正轨。为了简化小企业的会计处理,避免繁琐的纳税调整,不少小企业提出《小企业会计制度》有关涉税处理应与现行税法一致。其实,目前我国各类企业的纳税调整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会计与税法的内涵不同,所遵循的原则和规范的对象也不同。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而税法体现的则是一种分配关系,具体来讲有以下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刘承智 《新智慧》2005,(12):64-65
时间性差异是因税法与会计制度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在坏账损失的确认方法上,税法与会计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也需要计算时问性差异并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和会计处理。在实务中此类问题比较复杂,因此往往会在会计核算和纳税凋整过程中出现差错,引发不必要的麻烦。笔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就此问题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内外资企业避税及反避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又是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宏观经济的调控杠杆。纳税人在遵守或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预先进行的策划,采取各种合法手段避重就轻,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税收规定纳税,从而使自己节约税收成本。避税行为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税收杠杆作用弱化,市场公平原则扭曲的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对避税行为加以研究,不断完善国家税法,加强反避税的立法工作及防范措施,堵塞税收漏洞。  相似文献   

16.
关于税收筹划新理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税收筹划是一项权利、一门学科、一个行业。税收筹划是纳税人为实现税收利益及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对自身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事先安排。税收筹划的目标是:避免多蚋税和纳税风险,纳税最小化和最迟化,筹划收益大于筹划成本,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税收筹划空间的底限是税法边界,遮税是税收筹划的禁区;税收筹划空间的上限取决于税负差异。税负盖异的主要类型有:优惠型差异、选择性差异、漏洞型盖异和混合型差异。  相似文献   

17.
国际避税,一般地说是跨国纳税人采取合法手段,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含糊之处进行税收安排,达到规避或减轻税收负担的行为。虽然避税与偷税都导致有关国家税收的减少和损失,但避税和偷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际偷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国际税收管理合作的困难与漏洞,采用种种隐蔽欺骗的手段,逃避有关国家的税法或税收协定所规定的应承担的纳税义务的行为。纳税人的偷税行为,从性质上说,属于明令禁止的行为,表现为纳税人有意识的采取欺骗、谎报和隐满有关纳税情况和事实等非法手段,以达到少缴税或不缴税的目的,其行为具有欺诈的性质;避税人采用的…  相似文献   

18.
黄爱玲 《新智慧》2005,(4):40-41
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制度与税法遵循着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标,因而,二在某些经济业务的处理方向必然存在差异。目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会计制度与税法在所得税方面的差异及相关问题研究颇多,而在流转税方面却缺乏系统的分析,本就此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税筹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运用税法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从个体角度看,不仅有助于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而且有助于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从整体角度看,有助于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意图。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有多条路径可供选择,包括选择不同的所得形式进行纳税筹划和通过纳税人身份的合理归属进行纳税筹划等。纳税人只要在合法的前提下有效利用这些路径,均可以达到节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会计与税法对收入不同界定的研究,可揭示二者在收入确认的原则、条件、时间、选择方式和范围等五方面的差异,进而可对如何处理会计与税法在收入方面的差异提出合理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