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袁太芳 《新智慧》2004,(1A):24-25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其中,时间性差异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高金平 《新智慧》2007,(9):62-63
2007年3月16日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纳税。”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所有企业都必须严格执行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的相关要求,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在完成纳税义务时,必须按照税法的规定计算税额,及时申报缴纳。笔者试图从会计与税法的宗旨、遵循原则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探索会计与税法差异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会计所得和纳税所得的差异,主要有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的时间不同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和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不同产生的永久性差异两种.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上述两种差异,应在缴纳所得税时,对会计所得按税法规定加以调整.在会计核算中,可利用税影响会计法和应付税款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4.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由于会计与税法在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的不同,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和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额之间存在差异。文章主要结合新会计准则与旧准则的差异来研究我国所得税会计的现状,分析新准则的具体变化和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时间性差异是因税法与会计制度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在坏账损失的确认方法上,税法与会计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也需要计算时间性差异并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和会计处理。在实务中此类问题比较复杂,因此往往会在会计核算和纳税调整过程中出现差错,引发不必要的麻烦。笔者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就此问题谈以下几点看法。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原则上应按实际发生额扣除,经税务机关批准,也可提取坏账准备金。采用备抵法时,提取坏账准备金的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应冲减坏账准备金;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已提取的坏账准备的部分,可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已核销的坏账收回时,应相应增加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税法还规定,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在这种方法下,税法确认的坏账损失应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当期实际发生的坏账;二是当期收回的已核销的坏账;三是根据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相比增加的部分按5‰的固定比例计提的坏账准备金。由此得出当期坏账损失的计算公式①为:当期坏账损失=(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215;5‰+当期发生的坏账-当期收回已核销的坏账。会计上企业...  相似文献   

6.
裴学增 《新智慧》2006,(9):72-72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准确计算时间性差异的发生和转回是其关键。在会计与税法产生时间性差异的项目中,计提坏账准备产生的差异和由于坏账确认时间上的不同产生的差异都属于时间性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与税法的分离日趋明显,而二者在历史及现实上的联系又必然促使二者的有机协调.递延税款账户恰恰是会计与税法的巧妙接口,其应用范围完全可以突破现有所得税会计模式而用以协调因与税法规定不一致而造成的任何可能税种的纳税负担在时间确认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李刚 《新智慧》2006,(8):28-29
一、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有关概念 1.时间性差异。应税收益和会计收益的差额,在一个期间内形成,可在随后的一个或几个期间内转回。其成因是由于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与税法在收入与费用确认和计量的时间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统一到分离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计划经济时期二者出现了暂时的统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使会计制度和税法开始按照各自的发展目标不断进行改革,二者的逐步分离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认可。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会计制度与税法都在积极地与国际惯例接轨,这一发展趋势也加速了二者的分离。一、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分析1.二者目标的差异。会计的主要目标是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管理和决策。税法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国家强制、无偿、固定地取得税收收入并利用税收杠杆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在现代社会,政府通过税收获取所需要的资源,通常以税收法律的形式规范政府的征税行为和纳税人的纳税行为。税法在规范和调控企业纳税行为方面比会计制度更具刚性,在业务处理方法和程序上很少给纳税人以选择空间。由于会计与税法目标不同,导致了二者所遵循的原则不尽相同。2.二者遵循的原则有所差异。(1)会计的配比原则与税法的不完全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是根据收入与费用的内在联系,要求将一定时期内的收入与为取得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在同一期间进行确认和计量。而税法在某些业务...  相似文献   

10.
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存在的差异,既为广大纳税人和财务人员所关心,也为税收征管工作者所重视。比较、分析、研究两者间的差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存在的差异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存在的差异是由税法目标与会计目标的分离所造成的,从理论上可以归纳为原则性差异、特征性差异、功能性差异三种。1.原则性差异。会计目标是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通用的会计信息。此会计信息一方面要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另一方面要充分反映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我国近几年来的会计制度改革在会计核算原则中进一步扩大了谨慎性原则的活用范围,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方法选择和业务处理程序也更加符合经济业务的实质,但其中有许多改革措施与税法的目标和原则不一致。由此导致了在收入的确认与计量、费用的可扣除性等方面,企业所得税所遵循的原则与会计原则的区别明显,形成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纳税调整问题。2.特征性差异。会计制度的特点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会计制度在原则规范的前提下,赋予企业更大、更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企业可自主、合理地做出一系列会计估计,并可将若干确认和...  相似文献   

11.
崔莹 《新智慧》2006,(3):38-39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债务法,债务法又分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逐一分析资产与负债的账面价值与税基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原因并进行核算;而损益表债务法是从损益表出发,逐一确认收入与费用在会计与税法上的时间性差异以及该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会计制度和税法服务于不同的目的,遵循不同的原则,所以,会计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存在差异。纳税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以交易或事项为根据,以会计为基础,以税法为准绳,将利润总额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将利润表转化为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  相似文献   

13.
徐继兵 《新智慧》2005,(3):41-42
虽然我国的会计规范与税法在对无形资产的定义与范围限定方面基本一致,但在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摊销及减值等方面的规定都存在差异。企业在计算申报所得税时,必须根据税法的规定对按照会计规范核算出的会计利润进行必要的调整。但是,在实务核算中经常出现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相混淆的情形,因此本就会计规范与税法规定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00年12月29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本文拟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所得税会计的影响发表一些看法。减值准备是针对企业资产减值而提取的准备金,是谨慎性原则的基本要求。“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对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在建工程等各项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由于减值准备是企业财务中的一项费用或损失,必将对企业的利润、成本、费用的计算产生影响。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在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方面的不同,导致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差异,具体包括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这两种差异在会计核算中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即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目前,多数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在应付税款法下,不管税前会计利润是多少,均需按税法规定,将本期税前利润调整为应纳税所得额,再计算应交的所得税。所以,在应付税款法下,所得税费用等于应交所得税,对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无需严加鉴定。但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时间性差异和...  相似文献   

15.
论纳税会计     
随着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完善和会计职能的变革,纳税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之间的分工越来越明确,鉴于我国税法越来越健全,税收管理越来越严格,应认真从纳税会计产生的原因、对象、组织工作及其与财务会计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纳税会计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6.
资产的会计处理不仅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也会最终影响企业损益,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也体现为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的差异。本文主要就资产的会计处理与新的税法规范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探析纳税调整方法,提出尽可能减少差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邓中华 《新智慧》2004,(10A):26-27
税务会计的调整核算,是指税务会计将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核算得出的利润总额、会计收入、应交税金调整为按税法核算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和应纳税额的过程。本研究的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是税务会计完全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后的调整核算。现行纳税调整实际上只是体现调整的结果,没有反映调整的过程,即使有调整的过程,也只是十分简单的计算表。税务会计调整核算则具有完备的账簿体系,编制调整分录后,需在税务会计凭证和账簿中记录。这样,调整结果更具可验证性,能提高税务处理结果的正确性,也有利于纳税筹划。  相似文献   

18.
《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纳税调整规定得较为具体,而对对外捐赠固定资产的纳税调整涉及很少,笔者拟介绍一种小企业对外捐赠固定资产所得税纳税调整的简便计算方法。1.《小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中关于对外捐赠固定资产纳税调整的规定。《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如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等,在“营业外支出”科目中核算。  相似文献   

19.
裴凤庆 《新智慧》2005,(1):25-26
企业集团在遵循会计或税法折旧方法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定一套不同于会计或税法折旧方法的内部折旧方法。内部折旧方法不受会计或税法折旧方法的约束,完全足企业集团基于强化内部管理与控制目的而自行确定的,既不会与会计折旧方法相抵触而直接改变外部投资对企业集团市场价值的判断,也不会与税法折旧方法相抵触而影响企业既定收益下的纳税现金流出量。企业对外会计报表遵循会计折旧方法,纳税词整依据税法折旧方法,而内部折旧方法作为强化集团内部管理与控制的手段,与自身管理控制的需要相适宜。因此,内部折旧方法在操作上可以借鉴香港“资本减免”的税法折旧方法。本就企业集团如何运用香港“资本减免”的税法折旧方法来确定内部折旧方法的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税法和会计准则对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在口径和时间上有时不一致,产生的计税差异可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通过对应付税款法与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和债务法进行全面的比较,提出我国适用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