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韩颖 《时代经贸》2012,(14):185-185
本文基于vAR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与脉冲响应函数两种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房价波动会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造成一个正向的影响,即房价上升会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并且这个影响的持续时间超过一年。  相似文献   

2.
区域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把我国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大区域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东部、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实际收入、消费水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并结合区域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提出了启动国内消费市场,东部、中西部地区应采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构建消费者—开发商两部门的房地产市场局部均衡模型,研究信贷约束对住宅市场的影响效应。本文利用1999~2009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银行信贷对住宅消费和住宅价格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银行信贷对房地产价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信贷约束是当前房价增幅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对房价的正向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个人住房贷款对居民住宅消费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影响居民住宅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付俊玲 《经贸实践》2016,(8):148-148
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情绪对投资者决策和市场波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4个维度选取了6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构建了投资者情绪指数,并在投资者情绪测度的基础上构建了指数化投资择时策略。历史数据回测结果显示,基于投资者情绪测度的指数化投资择时策略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解释了中国不同城市间房价溢出效应、收入对房价的跨区影响,以及利率调整对不同城市房价的区域异质性影响。本文利用GVAR模型对该框架进行了实证,结果显示北京等一线城市的房价波动对其他城市具有较大的溢出性,而中西部城市的房价溢出性则不明显。一线城市和东部城市的房价波动不仅受本城市人均收入变动的影响,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其他城市收入变动的影响,而中西部城市的房价则主要受本城市收入变动的影响。利率变动对一线城市和东部城市的房价影响则较大,而对中西部城市的房价影响有限。本文结论具有明确的政策含义,比如政府应通过稳定一线城市房价以达到稳定全国房价的目的,促进公共产品均等化,实行地区差异化的房地产政策等。通过利率调整来调控房价也是一个可行的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6.
聂英  董娜 《经济经纬》2015,(2):133-137
近几年来,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已经超出了居民的可忍受程度。房地产价格严重偏离其均衡价格水平,会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笔者首先分析了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成因及危害,然后通过指标法、因素回归法和局部均衡法测度了2004年以来中国内陆各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偏离均衡价格情况,研究发现:2004年~2013年中国房价呈现直线上涨趋势,房价在地区间存在集聚自相关效应。房价高的东部沿海地区比房价低的中西部地区偏离均衡水平程度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7.
胡晓 《财经科学》2010,(12):83-90
本文从房地产同时具有消费属性和资产属性出发,通过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分析收入差距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认为收入差距对房地产价格具有正向影响,经济的基本面和房地产的基本面对房价的上涨不具有完全的解释力。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的数据实证分析收入差距对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对房地产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中国当前较大的收入差距是房地产价格上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成效取决于调控的切入点,即寻找出引发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但是,目前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在特征变量提取以及建模方法上存在一些明显不足。本文创新性地将算法建模与数据建模结合起来,首先利用随机森林对解释变量进行筛选,进而创新性地提出兼具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的动态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并运用加法模型及乘法模型构建新型综合空间效应矩阵,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相邻地区间房价增长水平的关联性显著;需求结构的调整是房价调控的重点;成本冲击是房地产价格偏离正常水平的潜在因素;房地产税开征对平抑房价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9.
应用1997—2009年全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影响中国房地产价格的各种因素。在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众多因素中,主要选取了需求方、供给方以及金融变量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实际提出相应假说。实证结果显示,房价推动力的主要来源是需求方,且银行信贷对房价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而供给方的相关变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较小,其中,房地产投资额对房价不具有显著影响,竣工面积对房价的影响较小。依据实证结论,提供了一些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住房市场之间的关系,对于预测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向至关重要。实证研究发现:老年抚养比对房价产生负向影响,少年抚养比产生正向影响,且前者影响强于后者;各区域人口年龄结构对房价的影响存在差异,老年抚养比在东部、西部、中部的影响依次减弱,少年抚养比在中部显示出较强的影响力。因此,应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不同区域住房市场的影响特征,制定差异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此增强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银行信贷与房地产价格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银行信贷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完整的作用机制分析,并使用更细致和精确的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银行信贷扩张与房地产价格上涨具有明显的相互推动和加强的作用。具体而言,房地产开发商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对房价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对来自房价冲击的响应也都是正向的。并且,在房价持续高速上升时期,房地产贷款规模对房价的影响力明显超过贷款利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总量宏观分析的视角,提出了金融变量与房地产市场的“总体冲击—传导机制”假说,据此用中国的数据构建金融状况指数(包含房价的FCI1和不包含房价的FCI2),再对金融状况指数(FCI1和FCI2)与房地产指数做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资产价格中房价比股价更能反映一国的金融状况;在引入金融状况指数的金融变量中,利率与房价的相关性最强;房价和利率对总产出的影响周期更长。国房景气指数、房地产投资指数和房价指数对FCI冲击的响应显著,并存在不同的表现。由于房价对居民财富、金融状况和宏观经济的影响显著,货币政策理应干预房价,必须精准把握干预的时机和干预的力度以及注重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13.
房地产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投资者,其市场行为会使房价出现大幅的波动,从而引起市场不稳定。文章在引入投资者异质性预期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房地产消费者、投资者、供给者在内的房地产市场均衡模型,分析了房地产市场中基本面型投资者和趋势型投资者的异质性行为对房价变动的影响,并利用上海和广州两个一线城市的实际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房地产市场中,两类投资者对于未来房价不同的预期以及投资行为会引起房价的变动;上海投资者的行为整体上会使上海的房价始终处于不断上涨的趋势中,而广州投资者的行为会随着投资策略的转变而使静态下的“整体上推动房价趋势型变化”转变为“整体上将房价‘拉回’基本面价格”;房地产市场中的投资者占比会显著影响房价的变动趋势,当基本面型投资者占比上升时,房价偏离度和房价变动率降低,而当这类投资者占比达到峰值时,房价会出现拐点;投资者之间的策略转换速度也会通过引起基本面型投资者占比的变化,引起房价的频繁波动,而且策略转换速度越快,房价波动越频繁。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ims at establishing empirical facts on the fundamental determinants of real estate prices. It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by analysing a unique panel dataset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real estate market data and other economic variables for nearly 100 German cities. Several robust fundamental determinants are identified, among them the supply-side factors of construction activity and housing stock as well as the demand-side factors of apartment rents, market size, age structure, local infrastructure and rental prices.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se factors are robustly linked to fundamental real estate prices and thus can be used to detect misalignments of market prices.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业在香港经济运行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近年来,香港房价不断上涨引起了香港特区政府及香港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保证香港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特区政府实施了额外印花税等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本文分析了额外印花税影响房价变动的理论路径,并以香港2009—2012年房价变动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额外印花税对香港房价的抑制作用不显著,额外印花税的实施并没有扭转房价持续走高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房地产投资受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更加敏感。本文首先将房地产项目的固有价值进行分解,将不确定性建立在房地产投资产品——商品房的价格之上,利用美式永续期权定价方法建立相应的房地产企业投资决策模型。本文还对这一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表明,房地产企业投资期权价值以及最优执行期权时的临界价格与其相应的商品房价格的波动率成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消费者信心指数作为通货膨胀预期指标,以中国1999—2010年住房市场月度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通货膨胀预期对未来住房价格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通货膨胀预期会导致住房价格上涨,即生产者和消费者对通货膨胀预期将推动住房价格的不断上涨,因此,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对于稳定住房价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往关于收入差距与房价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兼顾房地产的消费与投资双重属性。文章基于双重属性的角度,首先从理论上阐述了收入差距与房价之间的动态关系。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房地产的消费属性凸显,收入差距扩大会抑制房价上涨;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房地产单一属性不明显,收入差距变化对房价不存在显著影响;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房地产投资属性占优,收入差距扩大会促进房价上涨。进一步对理论结果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整体上我国收入差距与房价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单一属性不明显;但就省际差异而言,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收入差距促进了房价上涨,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收入差距则抑制了房价上涨。随着时间的变化,收入差距由抑制房价上涨转变为促进房价上涨。  相似文献   

19.
熊艳  魏志华  李超 《财经研究》2018,(7):99-113
鉴于上市公司与房价地区差异的研究鲜见,文章首次从地区层面寻找上市公司影响房价的微观传导路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从一级市场上融资、内部人在二级市场上减持均会"虹吸"全国资金,增加当地货币资本,进而正向影响房价,即高融资或高减持地区成为"虹吸方";融资虹吸与减持虹吸对房价的影响存在差异,减持虹吸引起财富集聚,对房价的影响更多地由富裕阶层的购房需求所推动,而融资虹吸带来的财富影响比较分散.地区股票市值与房价呈现螺旋增长关系,在股市上涨期间替代效应占主导地位,两者的增长率负相关;而在下跌期间财富效应占主导地位,两者的增长率正相关.文章从企业层面阐释了房价地区差异的金融成因及路径,并试图厘清股票市场与房价的增长结构,为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