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对我国"红色旅游"开发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红色旅游”在国内旅游业中异军突起;分析了红色旅游的内涵和特性,介绍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对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的历程和现状进行回顾和总结;认为红色旅游的发展必须准确定位、立体开发、科学规划、集约经营、手段多样、注重体验。  相似文献   

2.
罗定市地处粤西,红色资源丰富.目前红色旅游方兴未艾,各街镇结合本地历史背景发掘出众多的红色旅游景点.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和调查问卷等方法,对罗定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红色旅游迅速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独特而明显的作用,继续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红色旅游历程、特性的分析,指出新形势下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巨大价值,并从全面协调发展、内涵化发展等视角提出新时期红色旅游目的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在旅游业的应用为宣传红色旅游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在此背景下,以小红书、抖音为研究对象,分析红色旅游在新媒体中的传播现状,通过文献梳理和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发现:红色旅游传播具有主体多元化、市场年轻化、红色旅游景点和路线等攻略最受旅游者关注等特点,但红色旅游传播仍存在受众分类模糊、传播主体形象固化、缺乏优质传播内容等问题。因此,红色旅游新媒体传播需要找准定位,进一步塑造红色旅游品牌形象,通过关注消费者需求、精准推送、线上线下联动等方法,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河北省作为一个红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红色旅游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然而河北省红色旅游存在着市场细分不明确,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形式过于单一,红色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最优的市场整合等问题,严重限制了河北省红色旅游的发展。本文基于市场营销视角,找出河北省红色旅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的契合点,深层次的挖掘制约河北省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各种要素,研究有利于河北省红色旅游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红色旅游资源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资源,其开发与利用严重滞后于其他旅游资源。通过对2004年以来国内红色旅游资源创意转化路径进行分析,得出其转化模式主要集中在市场需求、转化价值链、产业特征及管理模式。进而阐述了近年红色旅游转化涉及的问题,并从区域资源禀赋角度提出理论发展趋势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目前国内国土资源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国内中文数据库的文献为数据源,开展了国土资源文化相关文献的文献计量学研究。通过获取的数据,对近20年来国内国土资源文化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初步摸清了目前国内国土资源文化研究的现状、特点和发展态势。为探讨国土资源文化研究的潜力与前景,进一步开展国土资源文化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红 《山西农经》2020,(9):146-147
十九大报告提出"继承革命文化"。红色旅游是继承革命文化、大众参与的重要形式。在新的文旅融合背景下,如何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分析了重庆市红色旅游当前发展的现状,提出了重庆市红色旅游模式创新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中红色旅游节事活动有着特殊的意义。红色旅游节事活动可以增加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人民群众的革命历史情结,进而促进人民群众的思想和道德素质。本文首先对红色旅游、旅游节事和红色旅游节事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分析红色旅游节事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最后从河北省出发,建立红色旅游节事评价模型,并提出河北省红色旅游节事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是革命老区的普遍状况。推进老区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增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着力点。推进老区发展,发展红色旅游是个重要抓手,而发展红色旅游,构建与红色网站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又是个必行之策。构建红色旅游与红色网站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一要改善红色网站的经营,二要增加红色旅游的魅力,三要推进红色旅游与红色网站的协调联动。  相似文献   

11.
基于SWOT分析的五台县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所在地,山西省五台县宗教旅游发展相对成熟,而红色旅游发展却相对滞后,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运用SWOT方法分析总结出了发展五台县红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开发对策,以期为五台县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贫困地区和红色旅游景点都相对密集的四川省为分析对象,发现四川省红色旅游有助于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成果的巩固,但存在宣传推广工作需要加强,红色旅游专业性人才储备不足,红色旅游规范化水平不高和产业间融合程度有待提升的问题,应提升宣传的实际效果,加强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红色旅游景区规范化水平,促进产业间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调研等方式,对海洋文化旅游企业发展进行研究,初步确定中国海洋文化旅游企业的发展阶段,通过强化海洋文化的引领作用、构建海洋文化旅游企业综合体、推进国际合作等措施,力促海洋文化旅游企业转型发展,以此有力地支撑海洋强国和文化兴国战略的实施,凝聚和扩展海洋文化,提振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分析旅游镇的概念与梳理国内外旅游镇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陕西省旅游镇发展现状的普查结果,将陕西省旅游镇划分山水自然景观类、历史遗址与特色聚落类(含建筑)、特色农业类、社会风情类、红色旅游类及现代康体类等6个主类,并对陕西省旅游镇的功能分区与特色优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陕西省不仅旅游镇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而且资源在功能分区与组合上形成了明显的地域分异(陕北红色旅游镇特色发展区、关中平原休闲农业与社会风情旅游镇特色发展区、关中平原历史遗址与特色聚落旅游镇特色发展区、秦岭自然生态旅游镇特色区、陕南秦巴汉水风情旅游镇特色区、陕南历史遗址与特色聚落旅游镇特色发展区、陕南休闲农业旅游镇特色发展区)。研究结果有利于预测旅游镇发展方向,并对陕西省旅游镇开发、规划及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旅游镇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红色旅游的内涵、特点和意义的基础上,指出了红色旅游存在着产品竞争力较弱、生命周期波动性大和空间竞争激烈等影响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有选择地做好重点地区、重点景区景点规划工作;加强红色旅游的点、线、面综合开发;加快红色旅游产品创新和红色旅游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提高旅游服务管理水平和加大市场营销力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遗产旅游已成为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这与遗产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我国世界遗产地出现的资源破坏、环境污染事件有关;遗产旅游研究滞后于遗产旅游业的发展,目前亟需加强对遗产旅游概念与内涵的深入探讨;在广泛借鉴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的基础上,对遗产旅游的概念与内涵进行初步讨论。另外,对"遗产"和"旅游"的关系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品牌对于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近十年国内旅游品牌研究作了文献综述。国内对于旅游品牌研究主要集中在品牌构建、品牌创新、品牌营销、品牌竞争力提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研究方法由定性描述走向定量评价;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东部、中部,以城市旅游为主,近年来也出现不少乡村旅游的文章。通过对国内旅游品牌的研究述评,以探明旅游品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福州乡村旅游配套设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福州主要乡村旅游点调查资料为基础,对福州乡村旅游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改进对策。结果表明:福州主要乡村旅游点旅游设施的建设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与海西旅游大环境和福州周边乡村旅游的小环境协调性较弱;福州乡村旅游设施的建设,应该从服务于海西的经济区建设这一总目标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乡村旅游设施的建设与乡村的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全域旅游是基于传统旅游提出的新型旅游概念,全域旅游发展强调通过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产业融合,从而带动区域整体均衡发展。文章选取12项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水平总体表现不均衡;各地市2011~2017年全域旅游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式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受经济基础影响较大。最后,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来解决全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期冀可以为其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些许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叙述性文献综述法梳理国内外健康旅游的研究脉络,研究发现国内外对于健康旅游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具有较大差异。国内健康旅游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内容集中于资源开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等方面,研究中多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国外对于健康旅游的研究范围则从单一类型的水疗旅游逐渐向医疗旅游、保健旅游、旅游动机等细分领域拓展,研究方法的选择更加多元,定性、定量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均具有相当的比例。希望通过对国内外健康旅游研究差异的分析,找到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的不足,为国内未来在健康旅游领域的研究和健康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