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本文采用景观格局转移概率矩阵模型,对基于湿地二级分类的淮河流域中游湿地景观演变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分析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1980年这期间,旱地、人居地、林地等景观类型与各湿地类型之间以及各湿地类型相互之间的转换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解放后几十年来,淮河流域中游地区湿地萎缩,虽然总体湿地面积减少不多,但内部结构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大量的湿地转变成水田和非湿地,大量的天然湿地演变成人工湿地和非湿地,其中又以作为天然湿地主体的河湖湿地损失最多,并存在河湖湿地—滩地—非湿地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黄河湿地是我国重要的湿地类型,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由世界渔业中心(The Word Fish Center)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共同组成的“中国黄河流域湿地水生生物资源价值评估”项目考察组于2008年7~11月先后四次对三门峡湿地经济、农民生计和生物资源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活动,发现黄河湿地的多种功能和综合利用价值尚未被管理部门和广大群众所充分认识,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威胁,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3.
湿地植被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滨海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起了重要作用。在分析不同类型典型滨海湿地的环境特征基础上,从滨海湿地植被的物种组成、空间分布、演替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滨海湿地植被演替研究现状及动态,提出未来滨海湿地植被演替研究的方向:滨海湿地植被演替与生态恢复、滨海湿地植被演替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4.
湿地功能参数评价及其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以CH4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湿地研究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针对湿地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参数化模型的建立必将为全球湿地研究带来的生机。目前需要获取的参数主要有①初级生产量(PP);②温度;③水文;④有机物及颗粒沉积物的迁移;⑤植被;⑥化学构成;⑦含盐量;⑧土壤类型以及⑨地形与地貌。分析了以上9个参数在反映湿地功能变化中的作用机理;提出了湿地参数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探讨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生计策略以及收入水平的影响,以期揭示和评估湿地生态补偿实施的效果及有效性,为湿地生态补偿效率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二元Logistic模型及广义精确匹配法。研究结果:(1)湿地生态补偿政策有助于农户生计策略转变,可提高农户生计非农化及多样化程度。除此之外,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实际经营耕地面积、金融机构借贷以及家庭社交情况等也会对农户生计策略产生显著影响。(2)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家庭整体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可使政策参与农户家庭总收入增加6 459元,家庭人均收入增加1 756元。(3)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不同类型的生计收入效应具有显著差异性,其中,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商业经营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对农户家庭农业收入具有负向效应。研究结论:政府应继续完善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建立多元化综合性湿地生态补偿机制,促使农户由传统的“单一生计”转向“生计多样化”的发展方向,拓宽农户增收途径,降低农户生计活动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以此实现生态保护和农户增收双重目标,保障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独特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宝库和环境条件,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浙江省西南部,就有一个以湿地闻名全国的"童话世界"——云和。自然风景傍水梯田花溪醉云和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瓯江干流龙泉溪自西南向东北蜿蜒出境,为湿地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基础。县境内湿地资源丰富、湿地类型众多。全县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4%,主要湿地类型有:人工湿地中的湖泊湿地、冬水田、库塘;河流湿地;沼泽湿地类型中的草本沼泽、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化草甸等。  相似文献   

7.
李晔 《浙江林业》2011,(4):30-31
湿地作为陆地系统与水域系统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最具生产力、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与森林、海洋一起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编制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构设《湿地保护法(草案)》的立法目的条款,提出制度优化的具体建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湿地保护法(草案)》忽视了提升湿地碳汇能力的目的追求,不足以承载应对气候变化对“湿地保护法”的功能期待,亟需调整并对相应制度进行优化。研究结论:应分别将“提升湿地碳汇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性目的纳入“湿地保护法”立法目的中;将湿地的碳汇能力作为评价湿地重要与否的标准、加入湿地资源调查评价内容、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完善湿地修复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通过FIUS模型模拟烟台2030年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情况,其中各土地利用类型适宜性符合烟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提出的中心城区“一核两翼三板块、一线八廊多组团、一横两纵多中心”格局建设。FIUS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预测未来土地利用类型发展情况。2020—2030年耕地、林地、草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主要转向人造地表和草地,林地主要转向草地,草地主要转向林地和耕地。湿地和人造地表明显增加,裸地小幅增加,湿地主要是水体转入,人造地表主要是耕地转入。烟台市高固碳量值分布区域主要为森林地区,中值区域分布较广,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地区。2030年相较于2020年变化不大,固碳量变化较大区域主要为城区向外扩张造成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为建设用地而导致的固碳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城市湿地是构成城市复合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住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氮、磷元素的过量输入和N:P比例失调所导致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从植物全株性状、叶片性状、茎和根性状以及繁殖性状等方面综述了湿地高等植物功能性状对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的响应,并展望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评价与保护利用对策研究(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概况的基础上,从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面积的适宜性,自然性,脆弱性等因素出发,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功能作出了评价,进而提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济宁市为例,介绍了济宁水系生态湿地概况,论证了水系生态湿地建设的可行性及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济宁市水系生态湿地建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辽河三角洲湿地为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综合分析了该湿地退化的原因和保护对策。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是农业开发和石油开采是导致辽河三角洲湿地退化的主导因子。各个保护对策权重中,协调经济开发和湿地保护,统筹湿地资源的权重最大,应被列为保护该湿地的首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自治区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的主要影响因子,对提高湿地生态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内蒙古湿地资源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内湿地环境因子进行了分级与综合评价。将所调查的影响因子划分为自然指标和社会环境指标两类,并参考国内外评价指标标准,从景观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标、环境指标、人为干扰指标和威胁指标等5个方面,构建湿地生态系统特征评价体系;筛选出天然湿地率、湿地斑块密度、湿地利用状况、人口密度、人类活动强度及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等18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分级,并确定指标权重。根据各指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特征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对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具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水质级别、单位面积物种多度、植被覆盖度、威胁程度、富营养化程度及威胁因子数量,且景观指标中的景观多样性、湿地斑块密度及景观均匀度对湿地生态格局影响较小。[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内湿地生态系统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应加强湿地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5.
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功能复合的城市湿地公园,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注重生态修复、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基石。阐述了湿地公园概况,分析了湿地资源类型、面积及其成因和演替过程,以及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湿地的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16.
湿地是人类社会存在及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生态资源,是人类生存及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湿地的开发、利用及保护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就三江平原湿地的保护现状及法律法规进行论述,剖析了湿地的保护及合理的利用在我国正处于起步的阶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国际湿地保护对我国三江平原湿地现状的启示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大庆市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大庆市湿地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认为气候恶化、环境污染以及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湿地资源破坏的直接原因:提出了建立大庆市湿地资源信息系统、加快湿地的恢复与重建、进行科学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建设国家级示范性城市湿地公园和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等保护性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三江平原湿地代表植物--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种群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叶章种群生态学方面,此外,有关解剖学、温室气体排放和种群环境等方面研究,近些年发展较为迅速.本综述以期为小叶章保护和开发利用,湿地的恢复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黄河口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类分析,为科学规划黄河口地区生态布局和进一步揭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发展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数据利用3S技术对近20年来5景覆盖黄河口地区的卫星遥感数据进行解译分析,在科学制定分类标准基础上,结合目视解译和监督分类法提取研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同时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对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近20年来,黄河口地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区域及面积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黄河口地区滩涂湿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和北部区域;受河流改道等影响,黄河口地区东部滩涂湿地区域和面积均发生过明显改变;黄河口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面积占比最大,滩涂湿地面积占比次之,盐碱地面积占比最小;耕地、城镇及建设用地、裸地和盐碱地面积多年来均呈增长趋势,其中城镇及建设用地面积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他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呈不规则递增趋势;湿地总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中除盐田及养殖池面积呈增长趋势外,其他湿地面积均呈减少趋势。[结论]黄河口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各类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率大,表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