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目的:探讨矿区景观生态修复策略和技术,以改善矿区景观格局和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保证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利用RS数据,采用GIS技术和生态景观指标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987 — 2008年间,斑块连通度、斑块密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增大,优势度指数减低,表明景观破碎化程度提高,多样性增大,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但耕地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减小最大,耕地的边缘密度增大和连通度降低;水域用地的面积增大,最大斑块指数增大,斑块边缘密度增大和连通度降低,主要原因是采矿造成农地塌陷、地表积水、部分塌陷地被复垦为鱼塘用地等。为此,提出一系列的生态修复模式和生态修复措施,加大对矿区景观生态的斑块—廊道—基底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大中城市周边乡村景观格局分析*——以沈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十九大报告针对城乡未来发展,提出实施利国利民的乡村振兴战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大中城市不断扩张,城市周边乡村景观格局受到不同程度的剧烈影响。城边乡村景观的合理布局有利于加快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进程,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方法]文章以沈阳市周边乡村为研究区域,基于GIS技术、半变异函数与移动窗口法相结合,分别从破碎化和多样性角度分析景观异质性的空间特征,探索城市周边乡村景观分布格局,并分析该格局形成的驱动因素。[结果](1)研究区主要乡村景观类型为耕地,其次为建设用地和有林地;河流水面、水库水面和灌木林地斑块密度较小,最大斑块指数较高,表明三者的景观异质性较低;(2)农村道路、沟渠和建设用地3类景观破碎度较大,斑块密度高,平均斑块面积较小;(3)浑河及其沿岸景观异质性较高;除浑河以外其他地区,东北部景观均质化较东南部高,东南部景观格局异质性随着与城市中心距离的变化出现一定梯度的改变,主要受与城市中心距离、人为对土地利用开发强度的影响。[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该研究地区及相似大中城市周边乡村景观格局分析提供定量参考依据,为乡村振兴战略及山水林田湖草的优化整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耕地细碎化使耕地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受到威胁,不利于耕地的规模化经营。因此,探讨县域耕地景观细碎化状况,分析其时空变化态势,对维护耕地生态系统稳定、推进耕地规模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村为单位,从斑块面积、斑块形状和斑块分布状况3方面构建昌黎县耕地景观细碎化评价指标体系,在确定各耕地景观细碎化指数分级标准和权重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模型计算各村域耕地景观细碎化度,分析了昌黎县1996~2014年耕地景观细碎化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1996年、2006年和2014年,耕地景观达到轻度细碎化的行政村数量占比分别为57.33%、41.78%和34.44%,达到中度细碎化的行政村数量占比分别为40.89%、54.67%和62.22%。达到轻度细碎化程度的行政村数量逐渐减少,中度细碎化行政村数量逐渐增多;空间分布上,昌黎县北部的十里铺乡、两山乡细碎化严重,北部的昌黎镇和西北部的朱各庄镇次之,昌黎县各行政村耕地景观细碎化程度不一。[结论]针对不同区域,昌黎县需采取预防或综合整治措施,防止细碎化程度的加强。  相似文献   

4.
[方法]以江苏省大丰市2013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本数据源,利用arcgis10.0将其分别转化为50~500m以内以50m为间隔的10组栅格数据,利用fragastats3.4对9个景观指数进行计算,[目的]分析其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特征及其粒度效应。[结果]研究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小斑块所占比例较大,面积在1hm2以下的斑块占总斑块数的80%以上,整体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农村居民点景观指数具有明显的粒度效应,其中随粒度增大而增加的有平均斑块面积、景观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随粒度增大而降低的有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形状指数、聚集度指数、结合度指数和分离度指数。粒度响应最敏感的指数为斑块个数和斑块密度,具有中等敏感性的指数为平均斑块面积、分离度指数和聚集度指数,结合度指数、最大斑块指数、斑块形状指数和景观总面积对粒度响应的敏感性较低。[结论]综合各个景观指数的变化特点发现,粒度的增大最终将导致研究区居民点景观斑块形状更加规则,最大斑块的优势度上升,景观破碎度降低,景观斑块间连通性降低且分布趋向分散。该研究可为农村居民点规划与生态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是重要的旅游地区,近几年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给我国相对薄弱的自然旅游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与破坏,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所以对长白山地区森林湿地生态环境做评价研究很有必要。以湿地功能为核心,着眼于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或功能的现状评价及影响评价,对长白山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内各项指标的调查研究,选取代表性、稀有性、多样性、自然性、稳定性和人类威胁等多个指标并对其进行分级化处理,结合当地具体情况进行分级赋值评价。得到长白山地区森林湿地生态环境的评价分数为81.8分,属于生态环境良好的类别。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万盛区南桐镇土地开发整理为例,选取斑块特征指标和景观格局指标,对比分析规划实施前后土地开发整理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斑块特征及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荒草地的开发和田土坎的合并,土地利用结构中变化最大的为耕地和其他土地,并净增加耕地面积74.91 hm2;新修的生产路、沟渠使得最小斑块面积、最大斑块面积、平均斑块面积都有所降低,斑块总数和斑块密度增加,景观优势度降低,景观多样性、均匀度和破碎度增加,区域总体景观格局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关中汉唐帝陵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规律,以2005年、2010年、2016年三期遥感影像为基础,选取斑块个数、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离度指数5个指标,对研究区类型水平上的景观格局变化的特点进行动态分析;选取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4个指标,对研究区景观总体水平的演变特点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0年,人类对汉唐帝陵区土地利用干预程度不断加剧,耕地斑块密度增加一倍,林地斑块密度增加两倍多,导致景观破碎度显著增加,富平县和蒲城县斑块数量增加是2005—2010年关中汉唐帝陵区斑块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2010—2016年,人类对土地利用保护程度不断增强,林地的斑块密度是2010年的三分之一,导致景观破碎度减少。富平县和蒲城县斑块数量减少也是导致2010—2016年关中汉唐帝陵区斑块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2005—2016年,所有土地类型的平均斑块面积都有变小的趋势,斑块密度都有变大的趋势,景观多样性指数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除园地外,其余类型斑块分离度在变大,说明斑块之间的距离在增大,趋于分散布局。研究结果可为汉唐帝陵区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基于连云港2期海岸带遥感影像的解译结果,应用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定量分析了海岸带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评估了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2017年土地利用变化综合动态度为1.61%;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呈现出愈加破碎化的态势;2002—2017年,连云港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了23.60亿元,水域对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最大,为87.19%;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不同景观格局指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的关联程度的排序为:聚集度蔓延度分离度多样性与均匀度斑块密度斑块数。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连云港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复合型休闲农业要素配置的空间布局展开,并探讨复合型休闲农业产生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以期为复合型休闲农业的未来发展和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文章以复合型休闲农业空间布局为总目标,根据专家问卷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3个系统、8个要素、34个指标的复合型休闲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系统、各要素和各指标的权重,分析各配置要素的重要性。[结果]在系统层中,空间结构的权重值达到0.539 6,远高于基本功能系统和附加功能系统的权重。在要素层中,各要素的权重排序为:斑块休闲体验廊道基质教育认知农业生产生态安全观光旅游,前5项指标的权重之和达到78.38%。从指标层来看,景观聚集度、多样性指数、斑块总面积、结构连通性、农产品种类、农事体验丰富度的权重超过0.05。居民休闲体验需求、空间布局合理性和社会认知需求是复合型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结论]根据对复合型休闲农业空间布局各指标的综合评价,整体空间的斑块结构是园区规划和建设中最重要的部分。今后对复合型休闲农业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园区的整体空间布局和景观协调度方面,研究如何促使园区更好地利用农业景观资源打造和谐的农业景观和布局。  相似文献   

10.
湘乡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以湘乡市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库作为主要信息源,在MapGIS的支持下,从分析湘乡市土地利用现状入手,引入土地数量结构分析中的多样化分析、集中程度分析、区域组合类型分析和区住意义分析,景观格局分析指数中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破碎度指数,结合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对湘乡市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湘乡市景观格局总体呈现多样性程度、优势度较高,整个区域景观比较完整,无明显的破碎化现象等特征,但斑块形状较复杂,景观生态系统较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减少湿地旅游开发中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改变"先破坏,后修复"的传统旅游规划弊端,文章将反规划方法应用于湿地旅游规划中,旨在建立有利于湿地旅游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控制指标体系。[方法]运用了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湿地旅游生态规划控制指标体系进行筛选和构建,计算指标权重并排序,并据此提出重点控制指标指导湿地旅游规划。[结果]利用上述方法,筛选了生物、水系、生态景观、社会作为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体系准则层并筛选了15个指标层,得到了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权值排序图,并将其应用到湿地旅游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设计等旅游规划具体环节中去。[结论]本着"优先控制"的原则,对湿地旅游规划中优先控制指标进行了筛选,构建了湿地旅游反规划控制指标体系,反规划方法应用于湿地旅游规划中,既利于维护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安全,又是对湿地旅游规划方法途径的创新,也是对反规划方法的应用范围的拓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浙江省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状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指标权重,以期为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3个子系统19个指标的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结果计算指标权重值和重要值,据此筛选重要指标。[结果]在浙江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中,子系统层中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自身价值的权重要远高于生态环境条件及其旅游开发条件。在指标层中,农事体验参与性、生态环境适宜性、生态稳定性、田园观赏美感度、民俗文化价值、田园景观奇特度、污染治理状况、交通状况、农事活动娱乐性、自然灾害防范能力和区位条件的权重之和超过80%,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农事体验参与性和生态环境适宜性的重要性最高,而与之相对应的重要值排序也表现出相同的规律。[结论]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应侧重于对其自身价值的评价和研究,该研究根据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的结果筛选出对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较为重要的指标,借助对这些重要指标的测度,可以对浙江省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各指标虽有侧重,但共同协调发挥作用才能保证评价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经济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程度,从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中分别选取6个指标,构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耦合关联模型,定量评判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交互作用的关联耦合度。[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2006~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两个系统中12个不同的指标,研究两系统间的耦合关系。[结果]2016年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联程度均较高,其中农业生产总值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联度最高,而人均农用机械总动力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平均关联度最低;2006~2016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系统的6个指标与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关联度均较高,农业生态环境系统的各项指标总体趋势起伏不大,呈稳步上升趋势;2006~2016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呈"小波浪"形趋势变化,整体的耦合度较高。[结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为高度协调类型中的中级协调发展类。  相似文献   

14.
湿地植被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滨海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起了重要作用。在分析不同类型典型滨海湿地的环境特征基础上,从滨海湿地植被的物种组成、空间分布、演替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滨海湿地植被演替研究现状及动态,提出未来滨海湿地植被演替研究的方向:滨海湿地植被演替与生态恢复、滨海湿地植被演替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5.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湿地分布区,而湿地生态功能区划是进行湿地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途径。本文按照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结合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点和生态环境现状,将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划分为3个一级区,14个二级区,并对其分区特征进行分析。为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湿地,创造可持续发展条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依托草原、沙漠、森林、湖泊、湿地、野生动植物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内蒙古生态旅游获得快速的发展。文章在调查内蒙古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旅游资源区域划分,从区位优势和产业规模方面对内蒙古生态旅游进行剖析,从劣势和胁迫2个方面分析内蒙古生态旅游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最后分别对敕勒川现代草原文明核心区、环京津冀草原风情旅游区、大兴安岭全生态旅游区和阿拉善秘境探险旅游区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甘孜州与内蒙古草地资源都十分丰富,都面临畜牧业的发展与草地保护问题,其生态安全都备受广泛关注.本文利用生态足迹评价模型,计算甘孜州与内蒙古1995-2008年草地生态足迹,并对其生态安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甘孜州与内蒙古草地都处于生态不安全的状态,但由于人口、经济、城市化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导致甘孜州与内蒙古生态安...  相似文献   

18.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是指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进程有活力并且能维持其组织结构及自主性,在外界胁迫下容易恢复;评估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准有活力、恢复力、组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雏持、管理选择、外部输入减少、对邻近系统的影响及人类健康影响等8个方面,建立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标的第一步是指标选择原则的确定;根据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目的和指标筛选的原则,寻求对管理景观中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整体性评估的合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