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辐射力与金融中心层级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定义了金融中心层级体系的概念,将金融中心划分为四个层级,并通过实证的方法,建立金融中心层级和金融辐射力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认为,中国金融中心的建设应该遵循金融中心层级论,形成点状散布型的金融中心层级体系,并对中国7个城市的金融中心定级定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一、欧洲金融中心结构 1.欧洲金融中心层级结构 欧洲金融中心层级结构是由若干不同层级的金融中心共同组成的一个金融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了37个金融中心:1个处于主导地位的全球金融中心、17个次一级的国际金融中心和12个更低层级的国家金融中心、4个区域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3.
欧洲金融中心布局结构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婷 《中国外资》2011,(14):53-53
<正>一、欧洲金融中心结构1.欧洲金融中心层级结构欧洲金融中心层级结构是由若干不同层级的金融中心共同组成的一个金融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了37个金融中心:1个处于主导地位的全球金融中心、17个次一级的国际金融中心和12个更低层级的国家金融中心、4个区域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4.
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中的金融中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目前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对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中的金融中心的研究表明,金融市场一体化并不会导致欧洲只存在一个(或少数几个)金融中心,尽管欧洲金融中心体系内各层次金融中心的功能和作用有了调整,但欧洲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削弱。中国各区域之间同样正经历着一个金融市场日益融合的过程,因而欧洲的经验对于中国金融中心建设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目前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对欧洲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中的金融中心的研究表明,金融市场一体化并不会导致欧洲只存在一个(或少数几个)金融中心,尽管欧洲金融中心体系内各层次金融中心的功能和作用有了调整,但欧洲多层次金融中心体系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削弱。中国各区域之间同样正经历着一个金融市场日益融合的过程,因而欧洲的经验对于中国金融中心建设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金融中心是一定范围内金融资源相对集聚的场地.金融资源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是金融中心最重要的体现.在全球范围内,按照金融资源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影响范围,金融中心可以分为:全球性、国际性、国家性及区域性金融中心;按照金融资源集聚的类型不同,则形成私人银行、商品期货、财富管理等专业性金融中心.从欧美发达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来看,一个层级分明、功能完备、协同发展的金融中心体系可对实体经济发展形成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当前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模式进行讨论,主要结论如下:第一,金融中心的本质特征是金融交易的集中性与金融资源配置的分散化,在现有决策体制下,金融资源分配权导致了只有北京具备建设中国金融中心的唯一可能性.因此,金融中心建设在实质上必然要求对现有金融体系进行改造.第二,当前的金融中心建设仍主要立足于对特许权和行政审批的高度依赖,而真正的金融中心具有不依赖于行政决策的自发形成特征,这就要求任何具备建设金融中心冲动的城市必须反思构建金融中心的基本目标与发展模式.第三,从现有经济制度和金融发展初始条件看,北京是金融行政中心,也是中国唯一真正的金融决策中心;上海是北京中心的执行中心,具有行政特许权背景下的"准行政一半市场"特征,但正是这种特征,是所有其他试图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的城市所垂涎的特许权价值.第四,真正的区域金融中心必须具有体制上的市场化、区域上的辐射性和产品上的适用性等特征,不以金融资源集中为特点,反以金融资源扩散为基本职能,不断发现本城市以外的金融需求,打破条块分割,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影响一个金融中心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创新投入、人力资本、基础要素等.我国区域金融中心金融产业发展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地区差异较显著.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要素水平、创新投入水平、人力资本对该区域金融中心的金融集聚促进作用显著.本文在分析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构建区域金融中心体系,更好地推进中国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融中心综合评价分析及发展战略目标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金融中心可以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区域金融中心综合实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实力、金融实力和区位优势等,采用层次分析模型,设计出评价指标体系,构造出各层综合函数,计算出全国36城市金融中心综合实力排序,同时运用聚类分析模型,对全国36个城市金融中心等级进行分类.我国的金融中心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但是中西部地区的金融中心正在快速成长,金融中心的发展应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相呼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金融地理学角度诠释了金融活动的聚集,并以空间差异、空间过程、空间相互作用为线索,深刻剖析天津创建区域金融中心的地理学基础并进行实证分析。优越而独特的地域条件决定了京津之间具有鲜明的金融职能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和金融外部空间效应.实证结果也验证了天津在“信息流”上具备了金融聚集的功能。不过,天津若想尽快实现北方金融中心这一定位,还需要政府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
金融中心具有层级特征,不同层级的金融中心其功能也不同。结合宜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竞争优势、发展方向,可以将其定位为区域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区域金融创新中心、区域金融信息服务中心。本文从政府、金融机构和市场、实体经济、金融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实现上述功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近年来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以及市场的整体运行规律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而伴随着市场经济体系以及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相关的金融中心城市所拥有的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企业只有真正了解金融,学会在金融中心城市增加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够保证在金融城市的市场经济体系下有所存活,而伴随着近年来我国政策不断推出,绿色金融概念也渐渐出现在了我国的金融市场上。尤其是我国现如今所有的经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将绿色金融成为了今后的资源使用以及战略目标,而本人也会就绿色金融在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的作用进行仔细分析,希望通过本的分析可以让我国的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行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聪  王聪 《南方金融》2005,5(12):10-13
近年来建设金融中心已成为国内金融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尝试运用企业区位选择理论,结合金融中心发展实践,构建国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国内11个金融中心的竞争力进行评估和比较。  相似文献   

14.
关于金融产业集聚与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金融产业出现高度集聚的现象,形成了具有不同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与实体产业集聚的研究相比,金融产业集聚具有自己的特征,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金融产业集聚的高度发展形成了金融中心。金融中心建设的成败在于总部金融建设。国外金融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金融中心发展的理论、总结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金融中心发展理论的全面梳理,发现关于金融中心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三类理论:主体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通过对金融机构集聚现象的研究揭示金融中心的形成;客体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强调金融流动性是促使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环境析因型金融中心理论,侧重于信息流及金融创新等环境变化引发了金融中心地理空间的兴衰。  相似文献   

16.
从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看南京金融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中心可划分为国际金融中心、国家金融中心和国内区域性金融中心.彼此之间相互竞争与合作.配置金融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组合.构成一国金融中心层级体系的空间布局。而区域性金融中心是金融机构集中、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信息灵敏、金融设施先进、金融眼务高效的融资枢纽,它能集中大量金融资本及其他生产要素.从而有力推动该区域内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低碳金融兴起为建设金融中心、改变高能源消耗为支撑的传统工业化模式、走向低碳、高效、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的提供了革命性机遇,如何顺应全球低碳金融发展的大趋势,占领国内低碳金融的发展先机和制高点,建设辐射区域内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低碳金融中心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从碳金融的发展与金融中心建设的关系入手,剖析了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模式,结合我国碳金融的发展情况,提出适合我国低碳金融中心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金融聚集与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中心是金融聚集的结果,从金融聚集到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一个客观演化过程.金融聚集理论作为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并融合于多学科体系之中,这不仅体现了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对于指导现阶段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如在战略步骤的实施、指标体系的构建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叶檀 《中国外资》2010,(19):20-21
不管从历史位置、历史传承还是市场布局,上海似乎都是中国金融中心的不二选择,但是这个曾经的市场中心在几十年的大浪淘沙之后.却并没有显示出金融中心与生俱来的市场特质。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金融中心理论、市场供需理论和教育理论,分析了我国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带来的金融人才需求趋势的变化及高职金融专业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在建设金融中心背景下,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学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拓宽专业口径,夯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改革考试方法,建立创新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