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2002年3月6日,上海9位股民起诉“红光实业”虚假陈述一案,被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此举是在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宣布有条件受理证券民事赔偿案后,继哈尔滨中级人民法院在受理“大庆联谊”案件之后,第二家被起诉并予以受理的上市公司。其中这9个股民将可能是在众多因“红光实业”股票作假而受损的股民中,有希望能够获得民事赔偿的幸运儿。早在1998年12月,这些股民就已经向法院起诉,要求红光公司对其造假行为进行赔偿。2000年诉讼被终审法院驳回后,他们又提起申诉,去年申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2年1月15目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1/15通知”)这一事件,以那些存在虚假陈述或有虚假陈述嫌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实证考察了司法独立性对投资者保护法律实施的影响。我们将样本公司分为司法相对独立和相对不独立的两组公司。我们发现,在“1/15通知”颁布日前后几个交易日内,样本公司的市场反应显著为负;并且,与司法相对独立组公司相比,司法相对不独立组公司的负向市场反应程度更弱。这说明,投资者倾向于认为,“1/15通知”及与其相关的民事诉讼法律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但地方政府对当地法院的影响降低了这些投资者保护法律得到实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证券民事赔偿制度一直进展缓慢。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下称《规定》),这是继2002年1月15日下发《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后,对该类案件的受理程序和适用法律的问题作出的全面具体的司法解释,市场期待已久。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1/15通知)这一事件,以那些存在虚假陈述或有虚假陈述嫌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实证考察了司法独立性对投资者保护法律实施的影响。我们将样本公司分为司法相对独立和相对不独立的两组公司。我们发现,在1/15通知颁布日前后几个交易日内,样本公司的市场反应显著为负;并且,与司法相对独立组公司相比,司法相对不独立组公司的负向市场反应程度更弱。这说明,投资者倾向于认为,1/15通知及与其相关的民事诉讼法律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但地方政府对当地法院的影响降低了这些投资者保护法律得到实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证券民事赔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1月15日发布《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对投资权益的保护开始从政策层面转化为务实的具体操作。然而,《通知》的发布虽然为我国建立证券民事赔偿机制开辟了道路,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本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对建立和完善我国证券民事赔偿机制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6.
近 年来 ,中国股市接连爆出造假大案 ,从琼民源、东方锅炉、蓝田股份 ,到不久前的亿安科技、银广夏 ,其数量之多 ,数额之巨 ,影响之广 ,大大出乎人们意料。为了打击造假行为 ,维护广大股民的利益 ,引导市场良性发展 ,证券民事责任制度必不可少。而我国《证券法》中规定了大量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对民事责任仅有原则性规定。民事责任的缺位影响了我国的司法实践 ,2 0 0 1年 9月 2 1日最高人民法院因此作出《关于涉证券民事赔偿案件暂不受理的通知》。尽管 2 0 0 2年 1月 15日再次作出《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我国证券民事责任制度仍急待完善。一、证券民事责任的理论基础(一 )证券民事责任的性质大陆法系将证券民事责任的性质归为缔约过失责任 ,认为证券交易大多表现为证券买卖合同。在该合同订立过程中 ,由于一方当事人的过失导致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 ,使他方当事人受到损害或因一方当事人的过失直接导致对方当事人的损失 ,应当对此承担民事责任。英美法系对于证券市场中违法行为的普通法救济途径之一是合同法。这些学者认为 ,合同法成为证券民事责任的基础是...  相似文献   

7.
2003年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司法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正式实施。该《解释》明确了股民如果遇到做出虚假陈述的证券公司可以通过法院向其提出索赔,并且规定了很多对股民有利的具体条款;前置程序有所扩大,也就是说,股民起诉虚假证券公司的范围变大了。至今,该《解释》实施已整整一年,但是,受到证券公司虚假陈述侵害而提出索赔的股民却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8.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1月9日公布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继2002年1月15日发布《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后,最高法院公布的审理证券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的第一个系统性司法解释。《规定》有以下几个新突破。第一,明确了可能的被告。与《证券法》相比,《规定》对作为虚假陈述行为人的被告范围的界定更加明确,将证券市场中的以下可能造假者基本一网打尽:发起人、控股股东等实际控制人;发行人或者上市公司;证券…  相似文献   

9.
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宣布,开始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这是我国建立证券民事赔偿机制的重大突破,意味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欺诈行为将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法律障碍逐渐扫清 2001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对证券市场上发生的因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陈述等侵权行为而引起的民事赔偿纠纷案件曾下发了“暂  相似文献   

10.
为强化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审判的法律监督,必须赋予检察机关实施法律监督最基本的“知情权”,结合《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当前人民检察院在行使民事抗诉权时受到的制约,并就当前民事抗诉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如何进行完善民事诉讼法律监督制度,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强化法律监督权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仲裁法》颁布实施以来,对我国涉外仲裁的司法审查制度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在立法和司法层面上仍存在涉外仲裁司法审查的范围、司法审查的法律程序以及司法审查的审理结果等诸多不足.我国现行的《仲裁法》没有对法院受理当事人提出的撤销涉外仲裁裁决之诉能否上诉问题作出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1997年《关于人民法院裁定撤销仲裁裁决能否上诉问题的批复》中明确规定,对法院作出的撤销裁定,不得上诉.为了实现当事人对法院司法审查的监督,应制约法院行使涉外仲裁裁决的权力,使其纳入诉讼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3·16”爆炸案发生后,市政府积极开展善后处理工作。处理之前,有关部门领导、法律工作者对善后处理中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了论证。根据我国现行《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等法律规定,犯罪人应负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犯罪人是赔偿主体,政府、企业没有法定赔偿义务。但是为了帮助遇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维护社会安定,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采取了积极的救助措施:向遇难者家属发放救助费、向受伤人员发放生活救助费、向受害家庭发放家庭财产损失补贴费及临时过渡的搬家补贴费、租房补贴等。由于我国法律对这些问…  相似文献   

13.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秀欣 《经济论坛》2004,(9):129-130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明显。然而,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一个沉重的话题,那就是会计造假。从中国股市发生的“琼民源”、“蓝田股份”、“银广厦”等一系列造假事件到美国安然公司轰然倒塌、世通公司90亿元的虚假利润,频频曝光的会计造假案件已引起广大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极大关注,同时,会计业的公信力受  相似文献   

14.
刘义球 《经济师》2001,(5):184-185
“争创人民满意的好法院 ,争当人民满意的好法官”是最高人民法院根据中央政法委的要求 ,在全国法院系统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人民法院报》相继报道了全国各地基层法院在“两争”活动中 ,加大执行力度 ,为企业、公司和银行等单位挽回巨大经济损失 ,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然而 ,在笔者对某县金融系统 1990年至 2 0 0 0年 10月向县、市两级法院起诉的金融债权案件的调查中了解 :该县六家国有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共向法院起诉信贷纠纷案件 3 3 6起 ,涉案信贷资金 3 0 2 4.14万元 (不包括企业违规破产所造成的信贷资金损失 ) ,占金…  相似文献   

15.
谁是救“市”主陈华目前,新股“上市一个砸一个”的现实,有如一条无形的鞭子,打在上市公司身上,痛在广大股民的心上。面对当前股市熊气弥漫,广大股民不禁呼唤:自去年以来,上海、深圳股市节节败退,新入市的股民绝大多数被“套牢”,几乎喘不过气来,想割肉“平仓”...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现行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拴林 《经济论坛》2005,(14):118-119
200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经历了两年的市场考验后,其在显示了明智的前瞻性的同时也不免暴露出了一些缺陷,笔者尝试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就此等缺陷略抒管见,并提出一些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9,(7)
当今国际经济形势正发生着深刻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今后我国跨国民商事交往活动必将越发频繁,涉外合同范畴内的法律适用问题更加凸显。我国201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1月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文章通过分析涉外合同法律适用方面现状,深度挖掘涉外合同法律适用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于解决涉外合同纠纷,使我国更好地融入国际大环境的竞争与合作中具有紧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陆桥视野》2007,(9):90-91
近日,中国联通新疆分公司在乌鲁木齐召开了盛大的“掌上股市”推介会。这是中国联通4月在上海、深圳发布“掌上股市”新业务后,一次大型“掌上股市”推介会。中国联通宣布将与国内主流的互联网门户开展合作,为“掌上股市”注入强大的互联网资源,同时,也将会和更多开发商、券商、终端厂商合作,共同打造“掌上股市”业务品牌,为我国广大股民手机炒股,提供更加灵活方便的业务。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21,(1)
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了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检察机关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主体资格得以明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就公益诉讼适用情况发布了相关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文件,推动检察机关维护公共利益、办理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但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未对等对民事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的基本程序、保障措施、配套工作机制进行明确规定,影响了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效果。文章建议从基本程序、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权进行立法上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民事赔偿责任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上市公司因虚假会计信息引发的侵权民事赔偿若干法律问题,从虚假会计信息的认定、虚假会计信息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损害事实及其赔偿的认定、民事赔偿义务主体的认定、以及有关民事责任的分担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以及一些尚待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