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章从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及其性能特点分析入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的方法,应用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对地质样品中碳、硫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出地质样品中的碳和硫。  相似文献   

2.
在碳达峰压力下,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碳排放效率成为国内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2015—2021年国内293个地级市工业企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采用SYS-GMM以及工具变量法探赜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协同效应具有推动企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长效机制;两者协同影响主要经由控制工业能源消耗量、缩减碳排放量以及提升技术应用水平的路径实现;碳达峰压力与绿色技术创新这一约束激励机制对企业碳排放效率提升有重要影响。据此,为推动国内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SOM)的碳动态研究已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对海陆交错带的相关研究则较少。本研究选取位于广东深圳湾的三个红树林群落土壤剖面,测定了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SOM的稳定碳同位素比率(13C)等含量。结果表明,地表100 cm土壤碳库分别为: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群落碳库量较大,达673.2 Mg/ha,而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秋茄(Kandelia obovata)群落为371.9 Mg/ha,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群落为325.2 Mg/ha。这三个剖面SOM的13C介于-29.4‰至-24.1‰之间,指示其来源主要为C3植被。不同于传统的SOM的13C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桐花树和白骨壤剖面底层的SOM的13C随深度增加而呈现亏损,而木榄+秋茄SOM的13C在整个剖面则基本稳定。红树林SOM的13C的垂直格局可能反映了大气CO2的13C的历史变化、有机质分解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作用、植物根系分泌物和凋落物13C的差异,和土壤对植物组织的选择性保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此外,诸如潮汐作用、群落演替阶段以及生物干扰等,也会对红树林土壤的碳动态产生一定的影响。结果还表明,在红树林有机质沉积过程中,土壤含水量通过作用于土壤分解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控制SOC含量,同时间接作用于土壤同位素分馏过程而影响SOM的13C。  相似文献   

4.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SOM)的碳动态研究已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对海陆交错带的相关研究则较少。本研究选取位于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高桥三个天然红树林群落土壤剖面,采用C同位素方法测定了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结果表明,地表100cm土壤碳库分别为: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群落碳库量较大,达673.2Mg/ha,而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秋茄(Kandelia candel)群落为371.9Mg/ha,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群落为325.2Mg/ha。有机质分解过程、植物根系分泌物和凋落物的差异、潮汐作用、群落演替阶段以及生物干扰等,都会对红树林土壤的碳动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2030年碳达峰目标的中国省域碳配额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基于2030年碳达峰目标,将公平、效率、责任、发展等多项原则纳入区域间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中。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空间联立模型、零和博弈SBM模型、熵权法等构造不同原则下的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发现: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的综合性碳配额分配方案因地区间减排成本差异小而容易被更多主体所接受,最适合中国当前情况。研究创新:设计的碳配额分配方案在公平性原则的基础上融入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效率性原则的基础上融入零和博弈的思想,兼具公平性、效率性、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研究价值:制定区域间初始碳配额的合理分配方案,对于推进省际协同减排战略、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分析河南省交通运输碳排放现状,利用排放系数法对全省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分析能耗与碳排放总量、能耗与碳排放强度等方面的关系,结合情景分析法预测行业碳达峰时间与碳排放峰值,最后提出全省交通运输从结构性减排、运输组织效率提升减排、低碳装备应用减排、智慧生态设施建设减排、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等减排降碳措施。  相似文献   

7.
纪峰 《财会月刊》2023,(17):66-71
区块链嵌入碳资产管理会计有利于提升碳资产价值,辅助企业实施碳资产管理业务。就现阶段而言,企业碳资产管理会计仍存在数据管理混乱、信息披露质量差、碳履约程序繁杂问题,不利于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区块链具有分布式组网、加密算法与共识机制等技术优势,能够提升碳资产识别精准度、碳资产核查可信度与碳资产价值转换效率。因此,结合区块链技术设计碳资产管理会计技术性方案,并构筑集碳资产识别、碳资产披露与碳资产决策三大子系统在内的碳资产管理会计体系,可助力企业提高碳资产价值。同时,为提升体系运行稳定性,针对性提出强化服务接口管理,提高体系运行效率;提升数据传输安全性,保障体系运行可靠性;出台标准化管理应用制度,规范体系运作模式;部署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夯实体系运作基础的应用建议,期望赋能企业合理管控碳资产。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全面提高碳达峰碳中和研究水平,应根据具体实际,针对性的借助物联网技术,全面构建更加完善的物联网应用体系,全面保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展效率。本文根据菏泽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展实际,探索了应用物联网技术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希望分析能进一步提高菏泽市碳达峰碳中和实践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若相当多的有机污染物存在于水中,将直接影响水体的质量,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危害,因此水和废水的监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水体中总有机碳(TOC)含量的检测,日益引起关注。水中的有机物质的含量,以有机物中的主要元素一碳的量来表示,称为总有机碳。TOC的测定类似于TOD的测定。在950℃的高温下,使水样中的有机物气化燃烧,生成CO2,通过红外线分析仪,测定其生成的CO2之量,即可知总有机碳量。它是以碳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TOC的测定一般采用燃烧法,此法能将水样中有机物全部氧化,可以很直接地用来表示有机物的总量。因而它被作为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洪军  韩宇 《科技与企业》2013,(23):319-319,321
测定石墨中固定碳含量的方法很多,本文着重介绍适用于晶质石墨矿中低固定碳含量测定的两种方法,即非水滴定容量法和经碳酸盐二氧化碳校正的间接定碳法。  相似文献   

11.
费玄淑  张竹云  赵雪梅 《价值工程》2012,31(29):173-175
全球气候问题愈来愈严峻,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很大影响。为了缓解这些问题,国际社会和学术界都高度的关注和参与,碳金融应运而生。本文界定了碳金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当前中国碳金融交易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外碳金融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际上有关碳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金融概念、碳金融发展路径选择、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碳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及碳市场风险管理和政策安排等方面。这些理论成果对我们更好地认识碳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可以从建立功能完善的碳交易所、规范发展碳交易市场、拓展碳项目融资方式、多方位提高人们参与碳金融的积极性等方面尝试构建中国碳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3.
常颖  杜春晶 《价值工程》2012,31(22):162-163
本文在阐述碳金融相关概念和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碳金融市场的现状,并发掘出长春市商业银行在开展碳金融业务发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市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有效措施与手段,进而推动我市商业银行碳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毛成龙  毛祖丰 《价值工程》2011,30(16):146-147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们对碳汇的关注度逐渐提高,碳汇经济已经浮出水面。文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流成本会计理论,以额度化的碳物质运动为核算对象,对企业的碳会计报表框架进行构想设计,以明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已排碳量是多少、可排碳额度是多少以及企业需要购买多少排碳额度,为企业在碳汇交易中应该购买多少排碳权提供了依据,为企业和政府管控碳排量总量,更好地使企业股碳减排,披露企业会责任履行情况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从碳排放权交易这种特殊的产权交易出发,分析其内在的经济学原理,然后通过目前国内外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碳交易市场的一些必要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球变暖的根源,温室气体排放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企业在供应链各环节上的活动都伴随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全球减排的总趋势下,降低供应链决策对环境的影响是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文中介绍目前学术界将碳排放和供应链结合起来的研究热点,包括可持续供应链、碳足迹和碳交易,最后总结了研究现状,指出了以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7.
曹丽  赵海波 《价值工程》2013,(28):190-191
山东省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就。"生态省"建设已初具模型,太阳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得到大力开发。  相似文献   

18.
吕丹  李国茹 《价值工程》2013,(32):184-185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化建设步伐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随之而来的就会遇到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其中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变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是能达到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以及社会经济成本共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文章在剖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现有税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状况,提出解决问题办法,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是延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迫切需要。以低碳经济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也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和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制定碳标准,征收碳关税,一方面起到了监督减排责任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成为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低碳贸易壁垒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类新型贸易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将来更多是以低碳壁垒等技术性壁垒出现。由碳关税和低碳壁垒衍生的税收成本和技术标准的提高,将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产品增加生产成本,影响其出口贸易的发展。为应对世界经济和贸易格局向低碳化演变及发达国家设置低碳贸易壁垒对出口造成的严峻挑战,中国必须实施贸易低碳化战略,加快转型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