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区际经济关系及其调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区际经济关系是新时期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区域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区域经济利益现象趋于强化,区域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促成了我国区际经济关系的重组.但由于特定的体制改革背景,现阶段我国区际经济关系的发育深受一些政府因素的影响,因此,调控今后我国的区际经济关系,也必须从改革或完善这些政府因素着手.  相似文献   

2.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升级是皖江示范区当前面临的主要任务,区际经济协同发展是皖江示范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外围因素。文章结合区域经济博弈论,运用比较、分析论证等方法,阐述示范区与外围区际政府间的关系,分析示范区区际经济协同发展的现状,探索示范区与长三角经济圈、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重点路径。  相似文献   

3.
张天悦  林晓言 《技术经济》2011,30(8):69-73,105
探讨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内涵,以及基于区际交通的区域经济空间协同网络的构建。通过分析泛欧交通网的发展构成及其区域影响,从综合运输体系、投融资制度、区际高速铁路以及交通管理体制等的建设方面,进一步明确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的主要助推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区域经济利益及其协调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追求正当的区域经济利益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正确处理区域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全面协调区域经济利益,这是理顺区际经济关系,建立区际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关键。一、区域经济利益及其特征国民经济是由不同的区域经济相互耦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体中,每个区域都承担着一定的任务,占有一定的地位,并由此分享着一定的经济利益。这种区域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分工总体格局中,由自己的贡献和地位所确定的经济利益,就是我们所指的区域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5.
耗散结构是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经济系统的健康发展应是一个不断形成新的耗散结构的过程。区域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本质上要求该系统稳定有序地发展,因而把区域经济系统建构成耗散结构模式应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思路。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区域经济的发展可采取如下策略:一、实施区际开放,努力实现区域内外市场对接,形成耗散结构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首要条件是开放。因而,发展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问题是实施对外开放,这包括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壁垒,实现区际间的开放,促进生产要素在区际间、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充分有效地利用…  相似文献   

6.
浅析区域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的差距问题日益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建立一个怎样的区域经济宏观调控机制,是发展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议题。区域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包括调控的对象,目标和手段。我国区域经济宏观调控的对象以省级行政区为主,目标是实现区际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和区际经济协调发展,调控的政策手段为财政,货币和区域贸易及对外开放政策等。  相似文献   

7.
区际开放:左右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赵伟 《经济学家》2001,3(5):45-50
中国最近20年以来区域经济差距急剧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非均衡的区域开放,区域经济差异未来的变化趋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一步区域开放的推进方式。至少有四个因素将促使中国区域开放进入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区域开放将由片面注重国际转向国际、区际层面并重,而在区际开放条件方面,内陆地区比之沿海地区毫无逊色。因此,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区层次区际开放进程的左右。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物流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承良 《经济地理》2004,24(6):826-829,868
区域经济联系的强度和方式主要由物流流量大小及其空间结构综合反映。物流经济联系是指区域间通过交通运输设施、通讯设备等物流基础设施,进行物质交流产生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关系。以全国31个省区(不包括港、澳、台)作为地域研究单元,从实证的角度,通过各省区物流经济联系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等级差异测度,分析物流经济联系强度大小的省区差异;通过各省区物流经济联系主导类型的定量分析,反映物流经济联系方式的省区差异;通过省区物流中心城市、主要物流联系通道、区际货流联系范围的空间结构特征定量分析,综合反映区域物流经济联系的点、线、面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9.
"区际经济传递"是一个重要的区际经济关系命题.西方区际经济传递理论肇端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学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拓展开丰富了该理论.西方学者侧重区际经济传递内容和效应的阐述,中国学者侧重区际经济传递动因、类型、实质和空间模式的分析,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建立区际经济新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我国疆域辽阔,地区之间差异很大,但又相互依存、互补互生,建立区际经济秩序,有利于不同地区各展所长、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整顿治理和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区际经济秩序紊乱的表现和原因改革以来,伴随地区经济活力增强的同时,也出现了区际摩擦加剧、区际经济秩序混乱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系统的理论梳理,分别从区际相互需求的角度提出了包含区际贸易和要素流动、从区际相互供给的角度提出包含技术转让和制度移植、从区际空间相互作用的角度提出包含自然环境空间溢出和基础设施空间溢出的区域经济增长溢出传输渠道分析框架,并综合运用数据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证明上述溢出效应传输渠道的客观存在。为了有效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政策措施必须基于区域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各种传输渠道制定,确保发达区域对欠发达区域的正向溢出效应大于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万克夫 《经济师》2014,(7):25-26,62
两岸区际经济法是调整台海两岸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法律关系的新兴法律部门。它体现了我国多法域的特征,亦是我国多法域的产物。两岸区际经济立法在性质上是特殊的国内立法,也是两岸和解的时代产物;两岸区际经济立法的形式,目前主要还是授权立法,但已开始有职权立法因素的融入;两岸区际经济立法的效力根据,应是在于两大法域之间和两岸同胞之间的"共同意志";两岸区际经济立法成果须在各自法域内得到适用,实践中多采转化方式;确保公平和提升效率,攸关两岸区际经济立法的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13.
毛建海 《经济论坛》1999,(19):30-30
—、存在的问题我们所说的区域经济管理,主要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区域经济与发展变化规律,据此进行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与配合,使之实现区域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取得区域经济效益最大化。由此看来,区域经济管理,不仅要计划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更重要的是面向未来,规划、协调各个区域在今后的发展,不断深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并且相应地调整与加强区际经济联系,使得区域在全国范围的地域分工跟上宏观经济发展步伐。从这个意义上考察,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管理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1-缺乏战略性。欠发达地区有许…  相似文献   

14.
区域一体化、经济增长与政治晋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现祥李郇  王美今 《经济学》2007,6(4):1075-1096
我国市场分割问题比较突出,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出现以及增多已成为一个重要现象。为什么有些省区选择市场分割,而有些却致力于区域一体化?地方政府在处理区际关系上的迥异行为是否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解释?我们从中央政府按照经济绩效晋升地方政府官员的假设出发,构造一个地方官员晋升博弈模型,证明了,为了政治晋升最大化,地方官员选择地方市场分割还是区域一体化因条件而异。实证分析支持模型的预测。  相似文献   

15.
论铁路干线对沿线地区经济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武伟  宋迎昌 《经济地理》1997,17(1):92-96
铁路干线在沟通我国区际联系及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开发等方面的作用独特而重要。本文以国内外大量实例为基础。首次从铁路干线与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角度。探讨了铁路干线对沿线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经济联系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区域间因经济发展而形成的摩擦和趋同现象,而运输联系通过各类运输方式的有效承载,可以降低这一空间差异、实现区域间的一体化。作为实现运输联系的唯一方式,区际交通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序参量。文章基于耦合与耦合度的基本概念,构建区域经济-区际交通耦合系统。围绕经济与交通两大子系统,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欧盟为例,实现对区域经济与区际交通耦合发展过程的定量测算。研究结果发现,在泛欧交通网的作用下,欧盟经济及其交通的相互影响程度和协调程度在逐年提高。积极的交通政策,不仅使区域经济联系与运输联系更加紧密,还能进一步推动区域与区域之间、区域经济与区际交通之间乃至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能源要素区际贸易为分析基点,实证分析了要素价格扭曲与我国区域经济利益实现问题。研究表明,我国要素价格总扭曲程度保持在高位,东部地区扭曲程度高于其它地区;能源要素区际贸易存在严重的区域失衡,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成为最大的能源要素输出地;要素价格扭曲的存在使得区域经济利益未能通过区际贸易来实现,要素价格扭曲所带来的直接利益损失以及要素生产率区域差距所产生的区域经济利益外溢,构成中西部区域经济利益损失和区域经济利益空间失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区域分工的逐步形成和不断深化,资源要素和经济活动在区域分工的作用下加速向特定区域空间聚集。我国区域经济空间聚集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城市群经济区,显著的区域经济空间聚集并没有带来区域规模经济,区域资源要素空间溢出效应为负效应;区域资源要素区际竞争造成资源要素耗散,区域经济空间聚集回波效应大于辐射扩散效应,区域资源要素边际生产率提升受阻是造成这一区域经济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试论加快发展河北特色经济的着力点●薛志敏特色经济是一种充分发挥独到优势的集约型经济。特色经济要求在体制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主要是理顺关系,活化机制,创造相对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超前进入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独到优势是指效益、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居于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20.
兰钦妹 《发展研究》2004,(10):31-33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融入世界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必经的一个发展阶段。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缓慢。由于外部和内部某些力量的作用,一些历史的和现实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制约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