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资源最优配置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资源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可能所要达到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并对相关概念及因素作了相应的解释.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了颇具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制度变迁的起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按照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产品的“需求-供给”经典模式进行农村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变迁的研究。结论是社区型股份合作制是一个典型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的产权矛盾是其产生的必要条件,传统框架内的集体经营有相当程度的发展是其产生的充分条件,城市化进程对集体经济产权矛盾的爆发和股份合作制的变迁具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畜产品质量关系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故畜产品质量控制关系国计民生,对此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方法]运用微分博弈方法研究了畜产品供应链质量控制策略问题。考察比较了Nash非合作博弈、Stackelberg主从博弈和协同合作博弈3种模式下畜产品供应链中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双方的最优质量控制策略。[结果](1)若畜产品供应链总收益分配系数σ∈(0, 2/ 3),则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间的Stackelberg主从博弈严格优于双方间的Nash非合作博弈; (2)养殖场户与屠宰加工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博弈是一种集体理性模式,协同合作博弈模式下,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的质量控制水平与畜产品供应链的最优值函数均大于分散博弈模式下的质量控制水平与最优值函数;(3)导出了能够使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开展质量协同控制的畜产品供应链总收益分配系数的合理取值范围。[结论]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所建模型与研究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国有林业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具备一定的充分条件和两个必要条件 ,即必须有足够的净资产可供置换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了改制成本概念 ,阐述了改制成本的属性和内涵 ,并对改制成本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PPP项目融资在我国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介绍了PPP模式的概述,接着分析了奈尔斯布鲁特市PPP运作实例,以及成功运作所具备的必要条件,最后探讨了PPP模式在我国运用的情况,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污染边际损害成本、污染边际控制成本曲线,分析了企业治污行为,给出了企业最优治污策略。运用EViews软件得到边际损害成本回归模型和边际控制成本回归模型,不仅能够指导企业选择最低成本治污策略,而且为政府有效规范企业污染治理行为,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分析了中国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征地行为严重失序的深层原因.现行农地制度的产权缺陷构成了新“圈地运动”的制度基础和必要条件;而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则是新“圈地运动”的根本原因和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水平已成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数字化档案管理的需要,电子档案已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新时期有效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矿业开发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产生了负的外部性。运用外部性分析和减排费用—污染水平分析表明:当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收益等于边际减排成本时,实现了绿色矿业。因此,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过程中,绿色矿业要求环境扰动量必须小于或等于区域初始环境容量的均衡点。这一结论可进一步为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豆四种栽培模式的技术经济评价及其推广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大豆四种栽培模式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并做出了综合评价,比较了四种栽培模式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差异,指出了“窄平密”栽培模式的技术经济效益最优,建议根据各地情况推广应用不同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1.
童纪新  朱园 《水利经济》2015,33(4):24-28
基于江苏省1985—2013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相关数据,建立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VAR模型估计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双向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双向作用机制,并且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大于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反作用;江苏省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工业固体废弃物,而对江苏省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污染物为工业固体废弃物(抑制)和工业废气(促进)。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优化产业结构配置,改进生产技术、提升"工业三废"污染治理水平、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保法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问题较为严重,工业消耗大量水资源,且工业废水对水体污染极为严重。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通过含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测度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并利用面板固定效应的Tobit回归模型对浙江省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以寻求节约绿色水资源的途径。研究发现,对外开放水平对浙江省工业水资源绿色效率起到促进作用,而环境规制则起抑制作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提高浙江省节水能力和污染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3—2014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和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实证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各地区的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为"N"型效应,预示着经济增长并不能解决环境问题,还需要从其他方面加以应对。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有利于环境保护,降低环境污染;此外,因单纯为了引资,对环保要求的门槛过低,外商直接投资加重了环境污染;资本密集程度越高,环境污染越低;相对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规模越大,环境污染越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土地利用战略创新及其模式体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在分析中国土地利用战略创新宏观背景基础上,探讨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战略基本架构和模式体系,拓展土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系统分析和专家决策支持方法。研究结论:构建了多层次土地利用战略的“环扇模型”,包括核心域、目标域、主体域和环境域;揭示了中国土地利用战略的多层级、多目标特点,包括宏观战略层、区域调控层和地区操作层;提出了基于不同功能导向的中国土地利用“八大”战略;梳理出不同战略之间的“二层二结一连通”互动关系型式,对深化土地科学理论层面的创新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吴鸣然  赵敏 《水利经济》2017,35(3):63-68
首先运用SEDEA模型和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计算2010—2014年中国七大区域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效率,然后使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农业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4年间中国不同区域的农业效率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得较为平稳,在横截面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总体上,效率由高到低的区域为东北、华东、西南、中南、华南、华北、西北;在影响因素中,经济条件、产业结构和教育水平都对区域农业效率呈现正面影响,面源污染对农业效率呈现负面影响。因此,为提升区域的农业效率,政府不仅需要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提高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而且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农民的就业能力,还要重视面源污染对农业效率的负面影响,促进农业安全、高效、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水资源不足、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以江苏省为例,构建超对数函数模型,运用SFA测算江苏省水资源利用效率,选取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产业城镇化指标来表示城镇化水平,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江苏省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大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为苏中最高,苏南最低,苏北居中;2人口城镇化水平对江苏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最大;3社会城镇化水平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呈负相关关系,各区域的产业城镇化水平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基于语义分割模型HRNetV2实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以期推动深度学习语义分割方法实现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研究,并为该类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案例。研究方法:首先对语义分割模型HRNetV2从损失函数、特征提取方面进行优化,以提高模型的分割精度;其次用优化后的HRNetV2模型对民乐县2 m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并基于混淆矩阵对分类的结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1)优化后的HRNetV2语义分割模型的MIOU达81.9%,相较于优化前提高了4.4%, 证明了优化方法的有效性;(2)针对民乐县进行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总体精度达89.72%,Kappa系数达0.888。研究结论:优化后的HRNetV2语义分割模型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中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农业用地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载体,开展农业用地利用绩效评估,有利于有关政策的制定,也为农业用地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运用标准差-TOPSIS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广西农业用地利用绩效进行整体评估,根据绩效评估结果为广西农业用地利用提出合理的建议。[结果] 2008—2017年广西农业用地利用绩效水平呈上升趋势,从2008年较差水平(0.299 6)达到2017年良好水平(0.630 5)。从3项绩效的障碍因子来看,土地产出和生态环保对农业用地利用绩效评价的影响最大。2008—2017年生态环保绩效指数从0.367 9上升到0.612 4,已达到良好级别,障碍度也从52.46逐渐减小为31.68;土地利用绩效指数从0.216 4增加到0.605 7,目前仍在趋于优化,其障碍度也从26.99下降到15.67;土地产出绩效指数从0.299 6较差水平上升到0.630 5,绩效达到良好阶段,而障碍度从60.12下降到25.47。[结论] 2008年以来,生态环境治理效果突出,农业用地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农业用地利用率明显提高,土地产出增长明显,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然而在国内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广西也应该以促进经济转型为主,适当放缓或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山西省为例,探究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演变规律以及限制因素,对加快山西省农业全要素融合、促进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和限制因子识别模型,从山西省市两级分别分析2010—2020年农业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系统(REE系统)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因子,探究其发展水平、演变规律以及限制因素。结果 (1)研究期间全省层面农业REE系统处于较低至中等水平,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后增加。其中农业经济发展有所提升,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资源利用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耦合协调等级:2010—2012年轻度失调,2013—2016年进入濒临失调阶段,2017—2020年提升为勉强协调。(2)区域层面,以太原市发展水平最高,并向轻度协调发展过渡;阳泉市和运城市表现为最低水平;其他地区为较低水平。变化趋势以太原市、大同市增速稳定,忻州市、临汾市和吕梁市3市发展波动性较大。耦合协调等级:太原市、大同市、长治市3市为勉强协调型;晋城市、晋中市2市为濒临失调型;其他6市均为轻度失调型。(3)障碍因子识别包含13个主要指标。结论 山西省农业REE系统整体水平为较低到中等,耦合度高,耦合协调度相对低,协调等级逐年优化,表现为有序发展趋势。近年来山西省农业资源型经济转型取得一定进展,但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减弱,约束作用开始突显,尤其表现在产业结构、水资源、耕地资源、环境污染和治理等方面,区域尤以晋西南地区的吕梁市、临汾市和运城市为重,产业结构优化和资源环境改善等发展模式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quantitatively analyses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alternative green payment policies designed to achieve a targeted level of pollution control by heterogeneous microunits. These green payment policies include cost‐share subsidies that share the fixed costs of adoption of a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and/or input reduction subsidies to reduce the use of a polluting input. The paper shows that unlike a pollution tax that achieves abatement through three mechanisms, a negative extensive margin effect, a negative intensive margin effect and a technology switching effect, a cost‐share subsidy and an input reduction subsidy are much more restricted in the types of incentives they provide for conservation of polluting inputs and adoption of a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to control pollution. Moreover, they may lead to varying levels of expansion of land under production. Costs of abatement with alternative polic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production and government payments are compared using a simulation model for controlling drainage from irrigated cotton production in California, with drip irrigation as a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