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济师》2017,(1)
文章从竞争质量、民生质量、制度质量、生态质量四个维度,选用12个指标,采用均值化、熵值法确定权重,通过比对四个参照省份,分析了河南省经济发展质量,结果基本与河南经济发展现状相吻合。并对河南省经济发展质量统计监测指标方向提出了关注质量指标数据搜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出口制造行业管理者如何通过了解自身情况来整合与管理资源以创造更多价值,是实现出口贸易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本文以广东省2012—2018年12个出口行业为研究对象对出口商品质量水平进行实证评价研究,构建了包括产品合格、市场感知及社会责任3项一级指标及其对应10项二级指标的出口产品质量水平评价体系,通过EDAS模型测评并分析了12个出口行业质量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结果显示:出口商品整体质量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各出口行业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照明行业质量水平相对较高,鞋类行业质量水平较差.此外,通过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各行业出口商品质量评价指标的优劣情况,为优化各行业出口商品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病”日益突出,生态宜居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发展道路的选择.本文在构建城市生态宜居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物元模型对张掖市2005-2015年的生态宜居状况进行了分指标和总体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5年张掖市生态宜居状况在环境资源、社会和谐、经济效率、生活便宜等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生态宜居总水平在2010年就基本实现了“理想宜居”,2011-2015年“理想宜居”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江苏海洋经济快速增长,但是海洋资源环境也受到一定破坏,那么,江苏海洋经济生态发展是否协调,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本文借助2010—2019年江苏省海洋经济与生态相关数据,选取39个三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对江苏省海洋经济生态系统进行分析,测算了江苏省海洋经济生态所处的发展水平以及海洋经济生态协调度。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生态省、市、县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市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和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文献,将杭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自然、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进而选择SO2年均浓度、PM2.5浓度、NOx削减率等43个具体指标;运用IAHP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作为本论文指标最终的权重值;运用AHP对2005—2015年杭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价,从而为杭州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宏观上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有技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府作为等因素.以2000年~2005年世界各国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面板数据所进行的实证检验表明,这三个指标对信息化发展水平都有显著作用:信息技术直接促进信息化的发生与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需求促进信息化的产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与其相适应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政府在信息化中是否能正确发挥职能,对信息化发展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巨大成绩,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在注重"量"的同时,进入到关注"质"的发展阶段,交通强国是我国未来交通运输发展方向。建设交通强国,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关注生态交通建设,优化交通生态。文章基于新视角对生态交通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定义和阐释,根据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理论,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进行赋权,构建生态交通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该模型对北京市2010—2015年交通生态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生态交通水平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不高。交通经济系统在2010—2015年呈逐步下降趋势,交通自然生态系统和交通人文生态系统逐年上升。说明北京市交通建设已经取得很大成就,各项基础设施需要完善,在注重"量"的同时已经开始朝着"质"的方向努力。未来北京市交通发展应继续往自然、人文生态方面倾斜。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化质量测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化质量测评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质量测评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以此对我国30个大中城市的城市化质量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质量的量化分析上,我国城市化质量整体偏低;在城市化质量的空间差异上,我国城市化质量呈现出从东部向西部递减的趋势.研究认为.中国城市化必须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相协调的、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研究与问题分析,提出并论证了一种基于变分法实现生态文明约束下宏观经济最优发展框架。基于该框架,演绎推理出宏观经济在单一模式和多样模式下,实现生态文明约束下的最优发展应该满足的两类约束条件。在此基础上,就我国近30年宏观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测评。通过定量分析,不仅确定了无论是在单一模式下还是在多样模式下均不满足生态文明约束下的最优发展条件,而且准确定位导致无法实现最优发展的三类主要原因。针对这三类主因,研究提出了提升我国生态文明水平与宏观经济能力的三个着眼点与入手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状态空间法的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熊建新  陈端吕  谢雪梅 《经济地理》2012,32(11):138-142
利用层次分析与状态空间法,从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社会经济协调力三个方面构建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对洞庭湖区2001、2005和2010年3个时相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2001年为"中等",2005和2010年均为"较低",呈"U"型变化趋势,反映了引起生态承载力变化的最直接驱动力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②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协调力三者状态由"中弹性—中承载—较低协调"转变并维持"较低弹性—较低承载—较低协调";其中,社会经济协调力持续"走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生态弹性力呈现"回暖"趋势。③县域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空间差异明显,10年来稳定上升的只有沅江市和南县,一直处于下降的有岳阳市区、岳阳县、汨罗市、益阳市区、常德市区和汉寿县,其它9个县(区、市)处于不稳定变化之中。  相似文献   

11.
评价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水平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和问题诊断,可有效提升其发展能力和示范借鉴效果。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从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3个维度共选取30项指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2009—2019年该州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对2009—2019年该州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能力耦合协调水平进行评价;采用障碍度模型找出影响该州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具体影响因子。评价结果表明:(1)该州发展能力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生态文明状态不断提升。(2)该州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耦合协调度演变历程为“中度失调(2009—2015年)—基本协调(2016—2019年)”。(3)影响该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障碍因子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森林覆盖率、高等教育在校人数、万人拥有公交辆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2.
以生态文明的均衡发展为目标,选取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江西省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环境、资源、民生四个维度构建生态文明水平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与灰色关联分析对2014年江西省生态文明水平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昌、赣州、九江的生态文明综合水平较为靠前,萍乡、上饶、鹰潭地区靠后;二级指标四象限化后分别落在优势保持区、重点关注区、均衡发展区、优势带动区四个象限。主要针对一、三、四象限指标给出相关建议,推动其象限内指标向第二象限的迁移,促进江西省生态文明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态脆弱区村域发展模式与机理,对促进区域生态、社会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宁夏回族聚居限制开发生态区30个典型村域为研究对象,采用2013年实地调查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区域三维目标评价模型和PCA模型方法,综合评估村域发展水平,揭示村域尺度区域发展模式与发展机理。结果表明:1村域经济、社会、生态和综合发展水平整体表现出川道村庄高于山地村庄的特征。230个行政村以区域不可持续发展模式为主,村域生态、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矛盾突出。3村域系统的发展是经济民生动力、交通动力、生态动力、专业组织动力和市场动力综合驱动下的发展。因此,构建多重动力驱动下的村域发展合力是实现村域"生态—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的城镇化面临比较复杂的状况,其中,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不相适应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显著性,致使以民生改善水平为标志的城镇化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文章提出应回归城镇化的目的——改善民生,剖析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民生改善问题,探寻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姜扬 《经济纵横》2019,(5):87-93
从经济增长总量和经济增长质量两个角度来衡量经济发展水平,并利用2004—2014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民生性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民生性财政支出比重的增加对经济增长总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却显著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民生性财政支出效率的提高可促进经济增长总量和质量的同步提升;民生性财政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性差异和阶段性差异,各分项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应完善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民生性财政支出效率,充分发挥民生性财政支出在"保增长"和"惠民生"方面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低碳、生态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经济社会生态、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人文宜居生态四维目标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并比较了2009年、201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09—2010年期间,各省市的总排名及各主因子得分排名的变动原因不同;总体来看,东部地区省份的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较高,其中北京、上海的排名始终在前2位;中、西部地区省区的发展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7.
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事关民生民心。当前我国质量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质量建设事业步入重要窗口期。质量强国建设是国家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在实施质量强国战略过程中,关键是要构建新型国家质量体系,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加快构建新型质量创新体系、新型质量供给体系、新型质量保障体系、新型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和新型质量治理体系,由此形成新型国家质量体系的框架结构。在实现路径上,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可以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同时综合利用市场机制、政策手段与社会力量,推动新型国家质量体系构建,强化质量发展的创新动能、供给支撑、环境支持、技术基础与治理保障,更好更快地实现质量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绿色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民生林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前,我国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林业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与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总量不足的矛盾突出;部分林区经济水平较低,给森林资源保护和开发带来巨大压力。应发挥生态文明理念对民生林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以资源优势推动民生林业发展,多途径加大民生林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扩大林业生态产品贸易,同时以生态旅游为重点推动民生林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结合生态敏感地区—浙江衢州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情况,建立3层次共34个指标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6—2011年浙江衢州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和评析。结果显示,压力指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上升率达131.25%;状态指标呈现起伏式上升的态势,除了2011年比2010年下降了24.5%,其余年份均上升;响应指标波动较大,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趋势;而生态安全综合指标则呈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趋势,各年生态安全综合得分排序为2007﹤2008﹤2006﹤2009﹤2011﹤2010。  相似文献   

20.
在界定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民生、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构建发达地区城镇化质量综合测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评价法,对江苏省13个地市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江苏省城镇化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存在苏南、苏中和苏北的空间分布差异,且城镇化质量的空间分布在三大类型间没有变化而在组内变化明显;江苏省城镇化质量是由经济竞争度、民生幸福度、城乡统筹度和可持续发展度共同决定的,但贡献作用大小各异,且它们之间并不都存在对应的相关关系。同时,针对测评结果指出要以城镇化质量为导向进行城镇化建设,并因地制宜地给予各个城市分类指导,以使城镇化进程健康发展,以期为其他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