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凯前传     
王一荃 《经营者》2010,(9):138-149
《汽车商业评论》首次完整呈献一个关于中国高档客车的传奇商业故事,王一荃为你廓清安凯客车的所来之路  相似文献   

2.
这是《中国巴士与客车》年鉴与《汽车商业评论》杂志联合发布的第一份关于中国巴士与客车制造商官方网站绩效的评估排行榜这是《中国巴士与客车》年鉴与《汽车商业评论》杂志联合发布的第一份关于中国巴士与客车制造商官方网站绩效的评估排行榜—中国客车官网排行榜。  相似文献   

3.
王健 《经营者》2010,(23):110-111
这是《中国巴士与客车》年鉴与《汽车商业评论》杂志联合发布的第一份关于中国巴士与客车制造商官方网站绩效的评估排行榜  相似文献   

4.
盛衰中通     
张道光  杨与肖 《经营者》2011,(17):152-162
一个在国内数一、数二的客车企业怎么会如此突然衰落?中通客车老厂长张道光给《汽车商业评论》讲述那段曲折的商业史  相似文献   

5.
老生常谈     
中国汽车工业的强大,也需要中国汽车媒体的强大作为支持,这个强大不是拉虎皮作大旗的强大,而是真正具有商业报道专业精神的理性力量一年中的每一个月都应该是值得珍惜的,但是刚刚过去的这个7月对于我和我们的杂志来说,却可能是2010年中更为值得记忆的一个月。如你所见到的那样,我在本期生活栏目里写下了《这个怅惘的七月》,以此来怀念对《汽车商业评论》工作积极支持而  相似文献   

6.
一盘气象万千的厦门汽车工业棋局,因他的猝然解职戛然而止。多年以后,《汽车商业评论》在厦门邀请76岁的黄培予口述其跌宕曲折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2008年年中,我慕名前往苏州拜访将大金龙带到客车业颠峰的传奇性人物庹新永,彼时我已多次听过业界对他的刻画。那次见面时间很短,他带我参观其执掌下的苏州益高工厂,对我提出的口述历史采访要求,礼貌而坚决地给予回绝。几个月后,我们再次见面,也许是被我的诚意打动,这次他敞开心扉,给我讲了一个故事:2008年春节前夕,苏州最冷的时节,凌晨四五点钟,他驾车到苏州高速路边上,在凛冽寒风中等候一个人。这个人乘坐一辆半旧的汽车,从厦门出发,经过两天两夜的行驶,已接近苏州路段。大概半小时后,终于等来了他要见的人。这是相隔十多年后,两个男人之间的再度握手。天还未亮,庹带他去看益高工厂。刚进大门,就听到一阵热烈的掌声传来,所有的益高员工聚在一起,排队迎接他的到来,公司大门悬挂的横幅上,热烈欢迎厦门汽车创始人莅临指导字样赫然在目。他们所共同经历的那段燃情岁月,他们所演绎的那段英雄路短的怅然,他们所牵扯出的厦门汽车史上的那段梦魇,他们如江湖豪杰般时隐时现的那段起落变故——这对于《汽车商业评论》口述历史栏目,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实际上我并没有做什么,你要听大金龙的故事,应该去找他,他叫黄培予,他才是大金龙真正的创始人,也是厦门汽车的创始...  相似文献   

8.
庄群  葛帮宁 《经营者》2010,(1):122-131
一生只想纯粹搞技术工作的他,如何在与现实的碰撞中与其渐行渐远?且听89周岁的庄群老人家对《汽车商业评论》口述历史。  相似文献   

9.
张进 《经营者》2016,(4):192-207
3月29日晚上,我们得到一条沉重的消息: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简称苏州金龙)总经理吴文文3月29日下午跳楼身故。吴文文,男,福建三明人,1971年9月出生,研究生学历,现任金龙(苏州)总经理。1999年1月,年仅27岁的他就出任苏州金龙总经理。关于吴文文跳楼的原因分析,一位知情人士向《汽车商业评论》透露,最大的可能是可怕的抑郁症。之前,一直存在吴有抑郁症的说法。苏州金龙3月30日上午发出的讣告说:"吴文文因病于2016年3月29日下午14时许不幸离世,享年46岁。吴文文先生于1999年元月起任苏州金龙总经理至今,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做出了杰出贡献。"世事难料。今年春节后,也就是一个多月前的2月15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陪同下视察苏州金龙,吴文文还率领班子成员常务副总经理黄书平,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谢飞鸣,执行董事张志浩进行了热情接待。汪洋听取了吴文文关于2015年海格客车出口情况和今年外销前景的汇报。当时,吴文文向汪副总理提出,希望政府能与更多国家达成"认证相互认可"的协议,从而减少重复认证,缩短认证周期,节约认证费用。他还建议政府对出口秩序进行适度管控,遏制同行厂家相互杀价、恶性竞争,避免摩托车、家电行业的悲剧重演。根据《汽车商业评论》对苏州金龙的年度盘点,去年,它实现销量24240辆,销售额112.81亿元,2015年海格客车继2014年销售额首次破百亿元后再次破局,其中销售新能源客车12003辆。吴文文的成绩单应该说不错。关于吴文文,《汽车商业评论》专栏作家子骐在《苏州金龙为何赢》中有专门分析。他认为,以吴文文、黄书平、徐建忠三驾马车为首的核心管理团队,他们追求事业、目光敏锐、行动果敢,并具有在大金龙多年被训练出来的超强执行力。吴文文统率下的苏州金龙也因此与左延安领导下的江淮汽车颇为神似。一家持久重视员工学习和人才培养的公司,一定是志向远大和充满理想的企业,也是最有可能超越对手的企业。我们无法确定吴文文自杀的原因,但他的跳楼让我们想起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当年的总裁方宏。1993年3月9日上午9时15分,他从5楼办公室跳楼自杀。当时外界对方宏自杀有各种猜测,其中最接近的说法是受生活、工作重压而引发的精神障碍。2015年年底,《汽车商业评论》邀请原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总裁陆吉安口述历史时,他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方宏自杀的主要原因是抑郁症。抑郁症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重要的精神疾病。吴文文的离开提醒我们大家要注意身边的抑郁症。《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贾可当年的同事和前领导张进是一位战胜了抑郁症并成为抑郁症专家的不凡之人。为了帮助更多抑郁症患者,他甚至创办了微信公众号"渡过"。张进,记者、编辑。南京大学文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硕士。曾在工人日报社、《财经》杂志社工作。财新传媒创办人之一,是财新传媒团队核心成员。现任财新传媒编委、财新《中国改革》杂志执行总编辑。2015年9月,他以过去三年所写的全部文章为基础,出版了一本书,叫《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叫《他渡》,中篇叫《自渡》,下篇叫《渡人》。张进的主治医生、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姜涛说,张进的这本书,从患者感受出发,对抑郁症做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很多地方比我们医生说得都清楚,这是很不容易的。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发病率很高,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实际上,中国人对这个疾病的认识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很多人不能正视抑郁症。自己不承认,外人不理解。吴文文的自杀让我们再次警觉这个重大疾病。《汽车商业评论》在这里选取张进的一些演讲和他的公众号《渡过》中的一些文章,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关注自己,关注自己身边的人。  相似文献   

10.
超豪华对决     
孟为 《经营者》2011,(1):38-38
2010年是中国高档车市场颇为风光的一年,超过70%的市场增长率远超行业整体水平。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奔驰、奥迪、宝马等品牌不仅迎来了在中国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更加剧了各个豪华品牌在产品、渠道等方面的深度竞争。本期《汽车商业评论》选取了宝马7系、奔驰S级、奥迪A8L和大众辉腾四款价值百万元之上车型,通过2010年1—10月的销售数字,看看在这场超豪华车型的竞争中谁最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为何成立?如何成立?朱德照为《汽车商业评论》口述他在服务一汽32年后,又赶往天津不辞劳苦、白手起家的创业史编者按80岁的朱德照仍然坚持每天看英文汽车杂志。2010年9月16日晚,上海嘉定大酒店,从天津赶到此地参加中国汽车咨询委员会年会的他接受《汽车商业评论》长篇访谈。见到记者前,他正用笔在一本英文杂志上做标记。已经养成习惯了,如果不看就觉得少点什么。合上杂志,他笑着说。  相似文献   

12.
孟为 《经营者》2013,(2):164-166
2012年,宇通客车市场占有率在26%左右,离2015年30%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但却远非想象中容易。宇通要如何做?尽管2012年同比增长10.71%销量达到51688辆,但宇通客车董事长汤玉祥对于这个成绩却仍不满意。《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主要原因是宇通客车加12年的销量增幅主要依靠校车、新能源等新兴市场的高速发展,以及海  相似文献   

13.
张玉浦 《经营者》2010,(19):138-151
一个三线企业如何依靠自己的力量挽救自己?作为国企的陕汽如何真正地做到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他有什么人生心得和企业管理经验?且听陕汽第六任厂长张玉浦对《汽车商业评论》口述历史  相似文献   

14.
孟为 《经营者》2015,(2):114-115
传统模式和思维还根深蒂固,要把消费者的声音转换成有效信息传递给企业或整个行业,使企业的声音与消费者的声音相互验证。它需要对自己进行革命每年都会写下自己的口述历史,今年却意义特殊。一是,写下的这段文字要登在《汽车商业评论》杂志的第100期,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为何成立?如何成立?朱德照为《汽车商业评论》口述他在服务一汽32年后,又赶往天津不辞劳苦、白手起家的创业史  相似文献   

16.
吴庆时 《经营者》2016,(4):166-167
不寻常的身世,全程参与苏联设计援建一汽,二汽"五人领导小组"最年轻成员,吴庆时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陈祖涛编者按作为中国第一代汽车人,陈祖涛身上贴着许多标签,他拥有颇具传奇色彩的身世,他被喻为"一汽第一名职工",他全程参与苏联设计援建一汽,他是二汽"五人领导小组"最年轻成员……2006年12月,《汽车商业评论》邀请他口述历史时,他对热闹非凡的本土汽车公司逐一点评,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前途  相似文献   

17.
司松洁 《经营者》2015,(2):126-131
这次,《汽车商业评论》记者以被访者的身份回答了五花八门的问题,有些令人捧腹,有些令人感动,你终于有机会看到他们不一样的另一面《汽车商业评论》100期了,而我则在第97期的时候来到这里,并以一个新人的身份采访了编辑部里所有的老面孔。100期,8年多的坚守,写作者和被写作者都在岁月里改变了模样。  相似文献   

18.
被粉饰的回忆充其量只是一种生者对逝者的安慰,间或夹杂着一些自欺欺人的感觉,但却缺少理性的解剖和探索的价值2009年9月中旬,我和《汽车商业评论》摄影记者孙兆鹏在长春做一汽老人的采访。期间,我们去看望贾延良(详见本刊2007年1月口述历史《被人遗忘的红旗设计师》)。他提议,有机会一定要去采访王振(原一汽轿车厂厂长),因为没有他,就没有CA770。  相似文献   

19.
《经营者》2014,(22):194-197
一年一度,中国老汽车人联谊会又如约而至。从2010年7月盛夏开始,从天下第一城到拉斐特城堡,从南宫温泉酒店到虎峪山庄,我们盛情邀请《汽车商业评论》杂志自2006年创刊以来一直不遗余力寻找的口述历史栏目访谈对象与会。  相似文献   

20.
这位当年的一汽总工程师为《汽车商业评论》口述历史,为我们进一步挖掘一汽选择大众汽车为合资对象的幕后故事,一汽一大众草创时代的艰难经历以及老厂长耿昭杰的不凡汽车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