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2006年是我国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良好开局之年。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广告业持续高位运行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发展态势令人瞩目。呈现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夏洪波 《中国广告》2007,(5):162-163
我们知道,企业、广告公司、媒体是广告活动的三大主体。在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链条中,我们认为,广告公司是支撑广告业发展的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在中国广告业用28年时间走过西方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广告公司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样,中央台广告收入多年的持续攀升,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广告代理公司多年来所付出的艰辛和智慧。  相似文献   

3.
陈妍 《中国广告》2006,(8):135-135
黄升民教授对在中国广告业遭遇剧烈变动的挑战情况下,中国广告应该如何应战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黄教授首先提出,中国广告产业高速健康发展近30年,形成近2000亿元的产业规模;中国城市消费者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广告意识。在此背景下,黄教授重点分析了广告业所遭遇的剧烈变动  相似文献   

4.
范鲁斌 《中国广告》2007,(12):129-13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广告业也随之复苏、发展,一经起步,发展迅猛。本文捕捉30年来中国广告业发展的每一个引人注目的"第一"事件,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历史,更是为了未来的发展。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第三版刊登蓝天牙膏等广告,拉开了报纸广告的序幕。1979年1月14日《文汇报》率先在报上发表了《为广告正名》一文,指出"有必要把广告当作促进内、外贸易,改善  相似文献   

5.
发展广告学     
在中国从"广告大国"向"广告强国"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广告业正在进入一个系统性的创新阶段.目前,中国广告的许多领域都已经在全球形成一种引领性的地位,广告学术研究必需及时跟进.在这个阶段,广告学界亟需合力形成一批整体性的思想成果,建立一整套的方法和术语系统,从而解释中国广告业发展中所面临的独特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1995年我国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宏观调控已见成效,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广告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从数字上看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1.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95年底全国广告营业额达到273亿2690万元人民币,较上年200亿2623万元增长36.5%,为90年的10倍多。广告  相似文献   

7.
广告代理制的典型含义是要求媒体不直接向企业承揽广告业务,而通过广告代理公司这个桥梁来联系广告主和媒体。代理公司为广告主提供广告创意,制作、策划、购买等专业服务,并赚取佣金。广告代理制成为广告公司、广告主与媒体之间博弈的一个"游戏规则"。这一制度的确定,结构性地决定了广告公司的服务属性以及上述三方的特定关系。1993年,国家工商局颁布了《关于进行广告代理试点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意味着中国广告开始步入代理制时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真正的广告代理制并不明晰,市场中多见"双重代理""零代理"等无序行为,广告代理制的混沌状态,其实意味着广告公司与客户、媒体关系的不确定,也意味着广告业生存与发展空间的不稳定。因此中国的广告代理制往哪里去,怎么去,是一个十分值得探究的大问题。带着这个中国广告业的大问题,我们用尽可能专业的角度,对诸多资深的广告界人士,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访谈旅程。  相似文献   

8.
广告专业人才短缺,早已成为业界共识。加速培养广告专业人才,已是中国广告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广告专业人才及广告教育的现状究竟如何?广告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有一个怎样的基本战略框架?这些都是关注二十一世纪中国广告业的人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一年前,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受国家工商局广告司的委托,组成"中国广告人才需求与培养"课题组,对开办广告系或广告专业的30所大专院校和我国广告业发展较快的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市119  相似文献   

9.
贾丽军 《广告大观》2005,(12):43-44
WTO的规定:2005年12月10日,中国全面对外开放广告市场,并允许外商在中国建立独资的广告公司。这意味着中国的广告业将真正进入与世界广告竞争的环境,真正实现了china=global,中国广告业将与其它行业一样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而2005年中国广告界接连发生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事件,这些事件不约而同地集中在这个时候发生,其中是否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近二年中国广告业发展迅速,广告量突飞猛进,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态势,这与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商品竞争激烈不无关系。不久,全国广告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一些专家、学者会间交谈,有一个话题令大家关注:中国广告业的"量"的发展与"质"的发展不同步。大家注意到:广告经营单位猛增、广告投入量加大,而广告从业人员素养、资质提高不明显,违反广告法的广告数量不少,即使未曾违法的广告其致效水准总体仍偏低。前些日子收到台湾资深广告界前辈赖东明先生的短笺,他对大陆广告发展感到鼓舞之  相似文献   

11.
正4A的影响力、吸引力和行业地位仍不容否认,4A只要正视自身的问题,补齐短板,4A的地位依然难以撼动。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浪潮,中国广告业得以重新恢复,发展至今,也不过区区30多年的历史。在这短短的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广告业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起,伴随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重新恢复了广告业,开始培养了一批传统的老广告人;第二阶段:1993年,广告法的颁布,使广告的行为受到法律的管理,大量的4A公司进入中国;第三阶段: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WTO中有一个附属的服务条款,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外国的广告公司可以在中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广告业一路高歌猛进,各地的创意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与广告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告业对于"广告人"的关怀。从2007年到2012年这五年间,不断听到广告同仁因为"过劳"而不幸离开的消息。这不但是中国广告业的巨大损失,也是给我们提出的警示,创意产业不能变成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高强度的重复劳动也势必会造成中国广告业创造力的缺失。  相似文献   

13.
贾丽军 《广告大观》2006,(12S):134-134
距2005年12月10日,中国全面对外开放广告市场,允许外商在中国建立独资的广告公司,已经将近一年,这一年中国广告业与其它行业一样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中国广告业迎来的是一个开天辟地的新时期,与之相应广告业本身也将经历一次蜕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广告》2012,(1):166
上海市开展"广告业白玉兰奖"评选因中国广告协会2012年起不再组织"争创广告行业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的评选活动,上海市广告协会为了保持和延续过去多年来本市广告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果,进一步促进广告经营单位积极创新、转型发展,根据会员单位的要  相似文献   

15.
南京第十届中国广告节的流光溢彩仍历历在目,10月30日至11月2日中国广告协会又在广州召开了学术委员会年会。学术委员会本年度年会的议题浓缩为一个核心,即"中国广告业生存及发展模式研究"。应该说,这是一个切入中国广告业深层现实和矛盾的命题。学术委员会精心设计的25个分议题当然不仅仅是一份有关广告学术盛宴的菜单,而丁俊杰的特邀报告和21位专题研讨发言者的声音也不会在珠江之畔随风而逝。对于中国广告的未来,广告学界始终负有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就是在当前中国广告业不断拓展,高校广告教育的迅猛发展形势下,中国的广告业、广告教育正经历危机。作者认为,当前相当多的消费者不喜欢广告,中国的广告面临公众信任的危机。造成广告业缺乏社会公信力的三大原因来源于广告业的三大主体:1媒体未能抵制不良广告;  相似文献   

17.
陈卿 《中国广告》2007,(2):33-35
提起2006年的中国广告业,很多人一定会联想起这些线索:中国广告市场向外资全面开放、世界杯年的广告大战、广告业的强力监管……这些线索告诉我们:2006年是一个不乏个性的年份。已经进入历史的2006年的中国广告业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而这种影响将会在未来的日子日益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写作本篇之时,正逢2013中国广告与品牌大会召开,用中国广告协会会长李东生的话形容,"中国广告业重要人物全来了",大家们各具独特视角,但有一点都感觉到了,那就是广告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巨变时代。首先,广告业发展方式的巨变。2012年中国广告经营额达4698.3亿元,远高于国家GDP9.2%的年增长率。一方面,去年中国广告业创造了50%的经营额的增长,创历年新高;另一方面,媒体的增长仅4.2,创历  相似文献   

19.
2004年不仅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广告年,更是中国广告的"突破之年"。正如"突破——从现在到未来"是2004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的主题一样,2004年中国广告业在营销额、行业国际化、网络广告发展等多个方面均获得突破。不仅广告产业发展方面获得突破,中国广告教育与研究方面也有了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的广告理论研究和书籍出版概貌如何?或者可以作如下这样的粗略勾勒。1979年后中国广告开始复苏。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广告经历了一个理论的饥饿期,在饥不择食之中,曾匆匆地引入过一批译介性的海外广告读物,这时可以说几乎全是"舶来货"。80年代中后期,随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出,广告业喜见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