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与商业银行“惜贷”问存在矛盾与冲突。基于商业银行信贷支持的规模与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视角,以内陆欠发达地区安徽蚌埠的样本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及横截面多元回归方法找出影响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规模的因素,并定量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与资产规模、负债额、息税前利润、所有者权益、利润总额、主营业务利润、应交所得税正相关,其中息税前利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说明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的放贷上存在着明显的收益倾向特征。  相似文献   

2.
蒋彩霞 《经济论坛》2011,(9):149-150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现象严重,商业银行倾向于为大型企业融资,而中小企业却很难获得信贷资金支持。企业规模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供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信贷市场在我国资金配置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小企业融资主要通过信贷市场来完成,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因此,本文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配给与企业规模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2004年第1季度至2015年第4季度的季度数据,采用VAR模型对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顺周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变化与国民经济总量之间的确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与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表明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顺周期性,即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能够起到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而经济增长也同样能够引起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为此,当前需要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扩张进行合理调控,而关键的对策主要在于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更灵活运用、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加速转型以及遵循"宽进严管"的原则持续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信贷增速来看,均实现了较快的增长,从表面上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应该随之得到提升。但是受到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的困扰,多数商业银行在信贷增长过程中,盈利水平均未达到预期目标。由此也反映出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贷款定价问题研究的不够透彻,没有找到定价问题的关键。所以,出于提高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综合收益的角度,我们应该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贷款定价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防范化解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是推动银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抓手。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银行微观数据实证检验跨境资本流动强度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第一,提高跨境资本流动强度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增强证券投资、其他投资的资本流动强度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而增强直接投资资本流动强度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第二,银行信贷规模和信贷集中度是跨境资本流动强度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的重要渠道,提高跨境资本流动强度有利于增加银行信贷规模,降低银行信贷集中度,而银行信贷规模的增加和银行信贷集中度的降低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跨境资本流动强度—信贷规模/信贷客户集中度—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传导渠道有效。第三,相比大型国有银行,跨境资本流动降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效应在中小银行中表现更明显。因此,在进一步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机制的基础上,应更加重视银行信贷业务,强化银行监管,同时加强同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推动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信贷配给控制中国房地产业信贷规模和结构,造成供给和需求的规模与结构扭曲,影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控效果,容易引起房地产业波动。本文通过构建信贷配给模型,测算不同波动时期当中,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程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对房地产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信贷配给程度的变化与房地产业波动显著相关,信贷配给改变了投资和消费在推动房地产产出过程中的结构,并制约路径依赖对产出的影响,同时影响财政政策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稳定房地产业的效果。本文认为,可以通过逐渐弱化商业银行在房地产金融市场中的垄断地位,丰富房地产信贷供给层次和结构,以及加强信贷供给监督来缓解信贷配给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林乐芬  吴敏 《经济学家》2013,(10):70-78
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和中小微企业的调查,分析信贷市场上不同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匹配关系,研究表明:信贷市场上,不同银行信贷技术、信贷合约的异质性与不同规模企业信息禀赋和融资需求的异质性存在着匹配,但外部环境如信贷基础设施会影响商业银行相关信贷技术的采用,从而使交易主体的借贷匹配有所调整。贷款利率的全面放开进一步促进了商业银行的差异化定位,但该政策是否会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性,还取决于信贷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否促进大银行采用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技术。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住房信贷、汽车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业务获得迅速发展。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消费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9.
刍议防止信贷资产质量下降谢文欣,李林,李秀良努力降低经营风险、全面提高银行俯信贷资产质量,已成为当前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过渡所面临的迫切问题。然而,近几年来,银行信贷资产规模在大幅增加的同时,其质量却有所下降,据我们在调查统计,截止1995年6月末...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信贷支持近年来虽有很大提高,但信贷配给问题依然存在.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企业投资收益水平和收益波动幅度等特征对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说,并利用经验研究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显示,银行的信贷支持会随着企业收益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着利润波动幅度的增加而下降,企业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的提升有利于增加银行信贷支持,上市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受到信贷歧视.  相似文献   

11.
信贷规模规避与货币政策调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伍戈 《财经科学》2010,(9):10-16
随着紧缩性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的不断出台,我国商业银行的货币信贷投放行为受到抑制。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转而加强与信托公司合作,规避信贷规模管理。本文在分析近期信贷规模规避典型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具体影响和未来挑战。本文认为,应强化对货币信贷的统计分析,丰富货币政策工具,密切关注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充分考虑微观主体对各种宏观调控政策的博弈,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2.
霍远  陶圆 《技术经济》2022,41(5):122-133
深化供给侧改革对促进供给侧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异质机构投资者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企业通过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而提升企业商业信用规模。专注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商业信用融资促进作用更显著。使用替换变量、倾向得分匹配法、更换变量衡量方式、滞后一期及工具变量法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专注型机构投资者仅对研发强度大的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具有促进效用;机构投资者在市场化进程弱、融资约束高的企业发挥更好的治理作用。本文揭示了机构投资者影响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黑箱,同时建议资本市场发展持股稳定、持股比例高的专注型机构投资者,提高商业信用融资规模,促进供给侧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大原因是商业银行在选择授信对象时具有“授信给中小规模企业风险大”的贷款偏好.从而在信贷业务操作中表现出对中小企业的歧视。那么实际中小企业还贷履约行为如何?以商业银行和融资企业为对象,本文建立信贷交易博弈模型并实证检验融资企业的规模大小与其还贷履约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考虑到违约成本,相比较大规模企业的还贷履约情况,中小企业选择按时还贷履约的概率更大,还贷履约情况更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外贸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很多外贸企业为了占据国外市场,会推出优惠的信用条件,以此作为增加客户的手段,但其信用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分析了导致外贸企业信用风险增加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管理措施。只有不断降低信用风险,以此提高外贸企业的竞争力,才能使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07—2018年30家上市商业银行季度面板数据,首次针对不同方面的银行风险,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详细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银行集中度与银行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加剧银行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但会降低银行风险承担;(2)银行集中度的上升会导致银行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上升,但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不显著;(3)集中度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中具有调节效应,随着银行集中度上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更加剧银行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且会进一步减弱银行风险承担。本文采用不同的银行集中度变量并涵盖多种银行风险衡量指标的实证结果均稳健。进而笔者基于实证结果,在银行风险防控方面对政策制定者及监管部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引起了我国普遍关注。基于wind数据库,利用分层线性模型考察了企业规模与银行业结构对中小企业信贷能力的影响,并引入了商业信用环境变量,研究不同商业信用环境下,该影响是否会发生变化。研究发现,企业规模越大,银行业结构越分散,企业信贷能力越强,但该影响程度随着商业信用环境的提高而减弱。本研究对于如何提高中小企业信贷能力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信用风险模型的新发展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天芸 《经济与管理》2006,20(11):74-77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其直接影响商业银行持续经营的能力。《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鼓励商业银行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时更多地使用内部模型,这意味着建立有效的信用风险模型应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任务。中国银行业要健康、稳定地发展,需要借鉴西方信用风险模型,对风险进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8.
制约消费信贷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利益机制、经营观念、信贷风险等方面,中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应从推进经济制度改革、转变经营观念,增加消费信贷品种、开发潜在优质客户群,防范信贷风险、构建个人信用体系,建立商业银行内部消费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实行浮动贷款利率和提前偿还罚息及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信贷业务水平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黄湃 《经济经纬》2003,(3):83-85
国有商业银行“惜贷”折射出信用环境不佳,信贷风险大和管理机制缺陷等问题。尽管有其经营行为理性的一面,但对银行自身和社会都是不经济的,尤其是央行刺激内需,缓解通货紧缩压力的政策意图准以得到有效贯彻。解决“惜贷”问题的关键是加大国有商业银行深层次改革的力度,构建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和企业征信系统,依法规范社会信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