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环境下,建立贸易开放和性别工资差距的数理模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运用2002年中国家庭住户收入项目调查数据(CHIP)进行实证分析。在控制了年龄、婚姻状况和受教育年限等个体层面和人均GDP等城市层面的工资影响因素情形下,得出结论:贸易开放在总体上拉大了性别工资差距;贸易开放缩小了高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拉大了低技能劳动力的性别工资差距。从某种意义上说,女性弱势群体更容易被排除在贸易开放的利益之外。因此,提高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并为之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具有尤为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贸易开放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经济后果是非常复杂的,而收入不平等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现有关于贸易开放影响收入不平等的文献大多着眼于总体收入不平等程度或技能工资差距,而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关注则不多.文章利用1992-2009年国家统计局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系统地考察了贸易开放对不同部门、不同技能水平的城镇劳动者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贸易开放对制造业的性别工资差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分技能水平的分析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对制造业中高技能劳动者的性别工资差距无显著影响,主要是拉大了低技能劳动者的性别工资差距;(3)贸易开放是通过影响劳动力流动和就业结构来影响性别工资差距的.因此,从保护女性的角度来说,政府应该通过提高女性的技能水平等政策措施来促进两性平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2013年数据,考察了贸易开放对城镇居民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利用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偏误后的估计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可以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异质性分析显示低技能女性劳动力从贸易开放中获益更多;背后的机制在于贸易开放通过行业垄断性和产业结构对性别工资差距产生了影响.因此,提高女性人...  相似文献   

4.
杨红彦  周申 《财经研究》2012,(1):103-112,123
文章主要分析在汇率冲击下,中国可贸易行业1998—2009年劳动力市场的调整过程。文章利用实际有效汇率指标和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分析影响劳动力市场调整的不同渠道。结果表明,汇率贬值通过出口渠道增加就业和降低工资,通过进口渠道降低就业和提高工资,通过效率渠道促进就业和降低工资。高贸易依存度行业的就业汇率弹性大于低贸易依存度行业,低加成比例行业的就业汇率弹性大于高加成比例行业,劳动力技术结构是影响就业汇率弹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上分析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及经济开放对该进程的影响,表明:两个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差距在受到外生冲击后回到均衡水平的能力是衡量我国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一个较好标准;经济开放对我国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主要机制是减少或消除劳动力迁移过程中的各种障碍性因素、推进我国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开放等;我国各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不同,华北、华东、华南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笔者利用1997年~2009年中国工业部门面板数据检验了贸易在不同工业行业中对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提高了熟练劳动力在高技术产业的工资收入,降低非熟练劳动力在高技术产业的工资;同时贸易也扩大了产业内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差距.贸易对工资的影响不仅依赖于劳动力熟练程度也依赖于行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2005年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始终处在升值通道内。经典国际经济理论表明,汇率的变化会通过对贸易总量、贸易结构、外商直接投资(FDI)以及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而影响就业。本文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上不同类型劳动力的就业和工资可能受到的影响。基本结论如下:第一,工资刚性条件下,人民币升值对就业总量的影响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即"倒V形"态势。当人民币在一定幅度内升值时,各种类型劳动力的就业都有所增加,增加幅度的排序依次是中等技术水平劳动力、高等技术水平劳动力和低等技术水平劳动力。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时,三种类型劳动力的就业都有所下降。第二,如果假设基期劳动力被充分使用的条件下,随着人民币升值幅度的增加,高等技术水平劳动力、中等技术水平劳动力和低等技术水平劳动力的工资基本呈现出"倒V形"的趋势,但工资下降的速度明显快于上升的速度。第三,在工资刚性的条件下,人民币在一定幅度内升值,内资企业的就业上升,超过一定幅度后,就业下降,表现出"倒V形"的态势;而对于外资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则就业下降。从假设基期劳动力被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更容易看出劳动力在内资和外资企业之间的重新分布:内资企业吸收了来自于外资企业中减少的劳动力需求。根据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了以下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第一,人民币升值导致的贸易结构升级增加了对中等技术水平劳动力和高等技术水平劳动力的需求,尤其是对中等技术水平劳动力的需求更加旺盛。因此,快速提升我国人力资本存量是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第二,内资企业是稳定就业的主要力量,鼓励内资企业的发展,重点在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是吸引就业的主力军,推动非贸易产业的中小企业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新古典贸易理论一般均衡的框架之下,运用1997-2014年中美两国的投入产出、贸易和工资数据,本文定量考察了中美制造业产品的双边贸易同美国制造业相对工资差距的关系。结果发现,美国从中国的净进口对美国制造业非熟练劳动力和熟练劳动力相对工资差距扩大存在影响,但影响幅度较小,贸易并不是引起相对收入差距扩大的唯一原因。但随着中美双边制造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美中贸易对美国工资差距的影响可能越来越大,以保护非熟练劳动力为名对中国产品实施贸易限制的呼声将会更高。  相似文献   

9.
从市场分割的角度出发,对劳动力流动与工资差距同时扩大的"悖论"和中国市场化过程中的"迁移谜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劳动力市场的地区分割和城乡分割导致了劳动者之间必然存在工资收入差距,而且即使存在劳动力转移,也不能使工资差距收敛。这种制度性偏好导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劳动者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构建全国统一、自由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是非常必要的,并提出有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考察产业内贸易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它随劳动力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它取决于技术劳动力的绝对需求,由于产业内贸易必能刺激技术劳动力的绝对需求,因此必然会扩大工资差距。但在劳动力条件转向有限供给后,它又取决于技术劳动力的相对需求,而产业内贸易未必使之扩大,特别是对两类劳动力替代弹性较大的部门来说,可能会使技术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下降,并使技能工资差距收缩。本文基于中国33个产业的5年面板数据验证了上述假说。  相似文献   

11.
基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对农民工工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阐述了包含一般的、平均的劳动力价值构成及其变化界限、工资变动等方面内容的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以此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乡镇企业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工资的形成机理,初步估量了2004年中国农民工在不同劳动力市场的工资,试图探究农民工工资低的原因并提出提高农民工工资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 开放劳动力市场,改革劳动力要素配置高度集中的状况,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我国企业本来已存在着大量冗员,社会每年又有大量新劳动人口需要就业,因而劳动力市场的开放在一定时期内不免会出现失业现象。所以,在具体实施劳动力市场开放时,必须谨慎而有步骤地进行,以尽可能减少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度。我认为,劳动力市场的开放,可以考虑分成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13.
贸易自由化、有偏的学习效应与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构建了一个模型来研究贸易自由化对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差异的影响,从而解释发展中国家工资差异之谜。在贸易自由化之后,发展中国家接触和学习到相对多的与熟练劳动力匹配的技术知识,因此,和生产与非熟练劳动力匹配的技术知识相比,生产与熟练劳动力匹配的技术知识的生产力水平上升相对较多。也就是说,学习效应是有偏的。因为技术知识的生产是熟练劳动力密集型的,所以学习效应会导致对熟练劳动力需求的增加,扩大工资差异。同时,有偏的学习效应会使技术进步更偏向于技能密集型,从而进一步导致对熟练劳动力需求的增加,扩大工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对大学生"零工资就业"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大学毕业生开始尝试新的就业方式--"零工资就业",通过干一段时间无报酬的工作,赢得就业机会.我们该如何看待"零工资就业"?"零工资就业"对就业者本人和劳动力市场,又会带来什么影响?本文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大学生"零工资就业"问题展开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 工资制度是发端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基本的劳动报酬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演变,在这些国家中,企业的工资制度也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在西方经济学工资理论的演变中,有几点变化是很清楚的.(1)早期的工资理论强调工资决定中供给和需求的自然法则.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劳动力市场与别的商品市场一样,都是受"看不见的手"支配,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是工资决定的主要因素.然而,以后的工资理论则注重研究劳动市场和劳动力的特殊性质.这些理论认  相似文献   

16.
尽管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假说为理解技能溢价和工资不平等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分析框架,但依然存在不一致的研究结果.争议主要集中在资本与技能之间的互补关系、劳动力市场制度变迁以及技术和贸易哪一个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等几个方面.未来的研究将会建立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分析各因素在解释工资不均衡程度增加时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分析国际贸易对工资的影响。基于Ricardian模型和劳动力是流动的假设,工资波动用绝对量变化反映出来,基尼系数用来反映行业之间的工资差距。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由于贸易导致进出口两个行业的工资增长,但工资差距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美国的贸易和移民问题日益突出。移民通过增加劳动力供给直接显性地冲击了美国的劳动力市场,而贸易通过减少劳动力需求间接隐性地冲击美国劳动力市场。该文比较分析了两种冲击的特点和力度,从劳动力市场角度解释了美国贸易保护和移民限制政策的诱因,并强调了贸易发展对美国劳动力市场可能造成的更大冲击力。  相似文献   

19.
性别工资差异是世界各国劳动力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现有文献从理论与实证角度证明,个体人力资本差异、劳动力市场歧视行为、女性的共同禀赋、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特征以及行业特征与政府行为等是性别工资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为逐渐消除性别工资差异提供理论依据,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进一步拓展性别工资差异因素分解的方法,采用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方法深入研究性别工资差异问题,并探寻有效解决性别工资差异的政策措施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朱瑞 《经济问题探索》2001,(11):104-10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产要素市场,居民是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向企业供给劳动力,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需求者,需求劳动力.由生产要素的使用者(企业)向居民户支付要素报酬(工资),通过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照一定的工资率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劳务生产的职业岗位上.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社会的经济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