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微 《国土经济》2008,(7):51-53
在美国,无论是野生动物也好、个人饲养的宠物也好、还是工业化饲养的可食用动物也好,美国法律都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但是,美国的动物保护组织和人士在动物的法律地位问题上却各有各的主张。有的人认为,动物应该有和人类一样的权利,因此任何宰杀食用动物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但是也有的人认为,动物生来就是造福于人类的,只要不去有意虐待它们,宰杀可食用动物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相似文献   

2.
2002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农村土地承包法》,该法已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律的立法目的就是要通过立法来保护并且稳定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从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但是,为达成这个目的所做的具体法律规定仍然显得有些保守。这部法律把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界定为物权,而不是债权,在一定范围内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排他性占有,把对土地的占有、使用、转让、继承等权利都赋予了农民,应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其积极意义是不可否定的。这一界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又留下一个让人费解的尾巴——农民的土…  相似文献   

3.
商标法保护商品化权的路径主要有,将商品化权转化为商标权进行保护。我国商标法应当在如下方面完善对商品化权的保护:明确将商品化权作为一种在先权利加以保护:统一解决注册商标和商品化权的权利冲突的法律程序;允许商品化权利主体申请注册防卫商标。  相似文献   

4.
动物能否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学术界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态理念的逐渐完善,保护动物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本文以动物的法律地位为切入点,借助国内外的立法实践对其进行论证,得出应当赋予动物有限法律主体地位的结论,从而直接赋予动物权利,达到切实保护它们利益的目的,也对维护生态秩序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迫使人们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可持续发展理论正是在此背景下被提出,毫无疑问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进步。但是人类对环境事实上的"不友善"行为还在继续,有时甚至还表现得非常严重。本文从伦理的代际维度出发,论述了代际伦理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伦理支撑,梳理了国内法和国际法上涉及后代人权利保护的法律实践和相关制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后代人权利保护的法律途径,如建立后代人代理制度、设立代际补偿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一是不在法律保护范围内的智力成果也被随意赋予“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如:有一人士培育了一个动物新品种,就说自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众所周知,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把动物新品种列入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在这种情况下,说自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岂不是笑话。  相似文献   

7.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种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其原因有:一方面可能是我国银行商业化进程的滞后造成的;另一方面也与法律对债权人权利保护的不得力及对侵害债权人利益的当事人惩罚不力有关。鉴于法律制度是一种保证事后补偿的机制,其完善与执行得有力需要一个过程,如何在当前债权人利益保护不力与法律完善周期的间隔当中通过其他方式来弥补其不足,以有效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就显得极为重要了。这就是本文所要构建的债权治理模式——“银行”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8.
消费与法律     
也许有人会说,消费者买东西属于商业活动,怎么能与法律联系起来呢?这是因为,法律强调的是权利和义务。在消费活动中,消费者需要什么,购买什么,这是消费者的权利。而要为消费者服务好,这同时也是生产消费品的厂家和出售消费品的商店的责任和义务。我国《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计量法》、《标准化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对消费活动中的这种权利义务关系都是有规定的。现在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日常生活中,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做了大量具体工作的,是各级消费者协会。我们常常感到,作为…  相似文献   

9.
法律保护患病员工的初衷是好的。病假作为公司给予员工的一种福利,提高了员工抵御患病风险的能力,是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员工无病托病、小病称犬病、利用病假在外兼职等滥用病假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无疑将增加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恶化用人单位的工作风气,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长此以往,用人单位将遭受重大的损失。因此,用人单位必须想方设法扼制这种情况的出现。本文就员工病假滥用的防控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网络消费者撤回权,是指在七日之内,网络消费者可以无理由将商品退回给商家,这是一项属于网络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2013年修订后正式确立了这一制度,使得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进步一大步。但该法仅在第二十五条规定了此项权利,相关配套法律规定并不同步完善,围绕此权利的规定仍旧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因此分析我国的撤回权制度立法及法律适用中出现的问题就极为必要,例如消费者权利限制,撤回权的期限,退回费用承担。文章旨在研究此项权利在法律规定中的问题,为保护网络消费者的权益提出更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华方君 《活力》2011,(11):27-27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基层检察工作的检察官。在对举报人所处境地非常同情、对当事检察院所处尴尬局面非常无奈的同时.仔细思索何种原因使这当事双方都处在这尴尬的局面之中,笔者认为,主要是国家法律对举报人和证人的保密权利没有明确的规定。 一、我国举报人和证人权利的法律缺陷 近年来.我国开始注重对证人权利的保护。虽然没有专门的证人保护法,但也在相关法律中对此作了规定。如《刑事诉讼法》第49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肋、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  相似文献   

12.
马莉 《财会通讯》2006,(12):89-91
今年会计准则发生了很大变化,教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针对2007年的财务管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在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会计这门课程和经济法这门课程主要是遵循相关的法律体系。所以说,一旦准则或法律做变更的话,就会对教材形成一个颠覆性的改变。但是总体来说,这个内容  相似文献   

13.
法眼雪明 最近,泸州一女子在小区电梯内小便的视频截图被上传网络,引发公众对隐私权保护的讨论。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多不赞成曝光的做法,认为这构成了对女子的侵权。而普罗大众,则往往从爱憎出发,多持谴责小便女、支持曝光的态度。这可能是由于学过法律的人,特别重视隐私权、肖像权等人格权利的价值;而普通人的爱憎,则反映了多数人的是非标准。我们说公序良俗,就是大众的是非标准,这是社会正义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于鸿雁 《活力》2010,(8):78-78
在民事执行程序中.相关的法律条款涉及对案外人权益的处分与保护,这种“处分”与“保护”,实质上是对执行标的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这在法律上应当是当事人才对,也就是“案外人”应纳入当事人之列。然而。现行法律案外人在民事诉讼执行程序中却是当事人之外的,将其纳人到当事人范畴里.尚存在一定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5.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经济管理应用学科。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非会计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课程。为什么要在非会计专业(以下简称非专业)中开设这门课程呢?这与会计工作的地位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发展,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经济语言”在工作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份额。而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掌握充分、适当的相关信息是经营的保障,且在众多的经济信息中会计工作提供的信息所占比重较高,这也是企业在决策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部分。因此,非专业开设会计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笔者在近几年的非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土地所有权是由法律赋予的,权利人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和行使权利。从罗马法以来,所有权就一直被当作一项最完全的权利,其关于所有权的基本原则是:所有权的权利尽可能不受限制和给予个人行动的主动性以最大限度的自由。但是,同样是从罗马法以来,各国(地区)民法都没有把  相似文献   

17.
一、尊重和保护劳动者的基本人权是企业的基本职责 人权是人类社会最高形式和最具普遍性的权利,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观念上的、道德上的、政治上的、法律上的基本标准.它包含着"是人的权利"、"作为人的权利"、"使人成为人的权利"、"使人具有尊严性的人的权利"等多层含义.以人为本、权利本位、人权观念已成为现代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世界法制发展的主流,在劳动关系中,加强劳动者基本人权的保护,也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998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关于工作中基本原则和权利宣言>明确地规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保障劳动者四个方面的权利,即结社自由并有效承认集体谈判权利;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劳动;有效废除童工;消除就业歧视.1998年,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了"体面劳动"的战略目标,包含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促进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权利、促进就业、促进社会保护、促进社会对话.可以说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尊重和保护劳动者的基本人权已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生育权的概念、构成要件、法律冲突、法律保护等问题。生育问题,如果真的从权利的维度来讨论的话,所谓的生育权就绝不应当将其作为妻子或者是丈夫的个人权利,应当是夫妻作为一个"抚育团体"而共同享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法治意识不是义务本位法律制度下的被动守法的"法奴意识",它是一种积极地借助法律、依赖法律以主张权利,要求法律保护其权利并善于以法律手段保护其权利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笔者认为法治的实现意义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法律的规范性;(2)人民对法律的信仰;(3)造福于普通民众。  相似文献   

20.
自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刑事诉讼制度日益向人权保障的角度倾斜。由此带来被告人权利保护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这是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重大成果和进步标志。但是,从充分保护人权和确保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立法上的缺失和实际操作中程序的缺失。文章就刑事被告人权利保护制度的理论背景出发,主要阐述我国在刑事被告人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完善我国的刑事被告人权利的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