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0 毫秒
1.
有人把 2005年定格为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年。交行、建行上市,中行、工行股改,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北京银行、中信银行计划上市,中国银行业在“贱卖”的讨论中进入开放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周程 《国际融资》2006,(3):23-25
2005年,政府在国有银行引进外资战略上做出了一些改变,其中最大的改变莫过于放弃国有银行海外上市的原定计划,并正式宣布外资入股中国银行业的上限不再局限于25%--此举引起中国国内一片指责声,认为"银行贱卖,将导致金融主权旁落".银行高管当然否定"贱卖论".但他们有苦难言的是:开放金融业大门,完全是因为国有银行到美国华尔街上市圈钱成了泡影,这才不得不改变战略,对外资银行来个"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相似文献   

3.
《银行家》2006,(3)
在集中了中国优质银行资产的18家商业银行吸收了总额达180亿美元的境外投资后,一场关于中国银行业引入境外投资者是与非的论战就此展开。争论集中针对两个话题来进行:其一,中国银行业在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过程中是否存在国有银行资产被贱卖的嫌疑:其二,中国银行业在向外国资本敞开大门的同时是否忽略了给予民族资本同等的待遇。对于前一个问题的争论,本刊已发表过多篇文章,而后一个问题的实质则是中国银行业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是否应同步协调推进以尽快实现“内外平衡”。这一问题的内涵不仅仅在于是否应降低中国银行业对国内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的准入门槛,也包括深化银行业产权改革,消除行业垄断和歧视性的准入政策,实现商业银行组织创新和业务创新的问题。更深一步观察和思考,“内外平衡”也意味着在国外银行资本大举进入中国银行业市场的同时,也要加快制定中国商业银行的“走出去”战略。本期“名家论坛”所请嘉宾均长期关注中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他们的阐述或许能加深读者对上述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度测评及理性开放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截至2007年末,外资银行不仅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分行,还注册成立了外资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同时还有33家境外机构投资者参股了25家中资商业银行。面对扑面而来的外资银行,中国的一些金融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提出了"贱卖论"、"威胁论"和"单边开放"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的判断和评价凸显其重要性。本文对2003~2007年这一时期的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度进行测算,结论是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属于中等水平;本文还从实际对外开放趋势的角度进行分析,结论是中国银行业的实际对外开放度远比定量测度的要高。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及一些国家银行业表现出脆弱性的状况下,中国银行业应汲取其他国家银行业开放的经验和教训,走适度理性的开放道路,才能更加有利于中国银行业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银行业的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的运营效率,无论是贷款效率还是利润效率,都呈现出不断改善的趋势,但是中国银行业的整体利润效率并不高。对比分析不同性质的银行之间的效率情况,可以发现:就贷款效率而言,国有控股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高于其他商业银行;而就利润效率而言,其他商业银行则高于国有控股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银行业的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银行业的运营效率,无论是贷款效率还是利润效率,都呈现出不断改善的趋势,但是中国银行业的整体利润效率并不高.对比分析不同性质的银行之间的效率情况,可以发现:就贷款效率而言,国有控股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高于其他商业银行;而就利润效率而言,其他商业银行则高于国有控股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已走过了二十五个年头,外资银行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进入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2006年底将全面开放银行业.中国银行业市场格局和银行体系将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回顾中国银行业的开放历程,总结开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研究如何既坚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又保障我国银行体系安全.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10年,中国银行业多层次银行体系发展更加完善,银行业开放基本与对外开放的宏观政策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一致,并与中国银行业发展程度和金融服务需求适应,中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银行业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之所以中国银行业能够领先是因为中国的银行有很好的政策而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对于银行的监管和其他领域,中国银行业在全球也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桂叶 《时代金融》2013,(15):138-140
本文使用中国银行业18家商业银行2003-2011年的数据验证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与银行风险的关系,研究表明二者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是研究也表明银行规模的上升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因此提高银行之间规模的对称性,既可以加强市场竞争,也可以提高银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银行、保险、投资等多领域金融产品的交叉销售成为各家金融机构获取客户、服务、扩张和盈利的重要工具。文章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交叉销售的现状,指出国内银行业已取得基本确立交叉销售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初步建立CRM系统为交叉销售提供技术支持等成效,但仍存在市场定位不明、销售手段单一、产品缺少重点等不足。文章从客户策略、产品策略、渠道策略、服务策略、队伍策略、激励策略等方面就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交叉销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按照“制度—行为—绩效”范式构建商业银行多元化分析框架,采用中国上市银行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就制度变迁、多元化行为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以利率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金融制度变迁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多元化经营行为,利率市场化改革促使商业银行向多元化发展转型;在制度变迁的背景下,利率市场化与多元化的交互作用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升起到了一定作用,制度变迁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多元化行为,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对此,金融监管部门在推动宏观金融调控从以数量为主向以价格为主转变的过程中,应注重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推进,对金融机构实施分类监管,允许商业银行适度开展多元化经营,而商业银行也应根据资本水平和业务实际,审慎选择多元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制定工商银行个人金融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平 《金融论坛》2004,(2):28-33
在现代商业银行发展中,无论是目前公认的全球最大的花旗银行还是以零售业务为主的英国劳埃德银行,其主要业务收入来源均为个人金融业务.随着我国个人收入的迅猛增长、金融意识的增强及金融资产总量的增加与结构的变化,既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提出了新的需求,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工商银行应在突出大行特征、全面服务优良大客户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具有"社区"小银行功能的优势,通过建立"大个金"的全新理念、建设个人客户系统平台、健全营销机制、加大创新力度、加大流程化管理及调整客户战略等途径,不断做大做强个人金融业务,进而确立中国最佳零售银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The merger between Citicorp and Travelers Group on April 6, 1998 could have emitted two relevant signals for firms that provide financial services. The first signal is the endorsement by two promine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at benefits from cross‐selling of bank services with insurance services, brokerage services, and other financial services can be realized. The second signal is that regulators will allow the combination of commercial banking with insurance underwriting and full‐service brokerage, paving a path for similar combinations in the future. We document a favorable share price response for commercial banks,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brokerage firms, which supports the argument that the merger sets a precedent for other combinations between banks and nonbank financial services that will facilitate cross‐selling and efficiencies.  相似文献   

15.
基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充足率作为《巴塞尔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就是各国商业银行监管工作的重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将更多的目光吸引至此。应用面板数据模型测度我国资本充足率要求对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具有降低银行外部风险、增强商业银行内部稳定性的功能。应建立一种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来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的救助机制,与资本充足率监管一起形成维护我国商业银行稳定的"安全网"。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亚 《金融论坛》2004,9(8):57-61
作为我国农村金融格局中的新生事物,首批成立的三家农村商业银行至今已运行两年多时间,其经营业绩、社会声誉和知名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实践证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模式和方案设计为其他农信社的改革提供了借鉴.农村商业银行应与其他商业银行进行差别化定位和差别化经营,立足于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体民营经济,服务优质客户.作者还提出农村商业银行的分阶段发展战略,即短期要夯实基础,建设队伍,努力成为系统内最优;中期要优化机制,强化管理,向国内先进金融企业看齐;长期则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数字化整合,全面打造精品银行.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维尺度分析的个人金融产品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数据,运用多维尺度分析了国内12家主要商业银行的主打个人金融产品并对其差异性做了实证研究。文章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的层次差别并不十分明显,产品或服务从形式到功能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同质性;个人金融产品主要是单一型产品,缺乏为客户提供多项业务相结合的交叉式或捆绑式服务,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不同收入的消费人群对个人金融产品的需求不同。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实行个人金融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战略;以核心产品为依托,实现业务向全方位拓展延伸;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进行差异化的金融创新和产品推销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关系型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来检验企业贷款是否存在关系型借贷,结果发现:大型企业的确存在关系型借贷行为,且对企业的贷款量有显著性影响;中小企业关系型借贷对于贷款量的影响较小,且并不明显。原因可能是商业银行在审批中小企业贷款时,注重对“硬”信息的考察,同时中小企业并没有同某一家或几家商业银行保持长期关系。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商业银行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用记录体系,并实现信息共享,在贷款过程中增强对“软”信息的考察,积极培育一批资质较好的中小企业客户并建立密切的联系;中小企业则应该规范财务制度并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同银行建立长期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几个认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志宏 《金融论坛》2006,11(9):11-15
经营转型问题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完善公司治理改革之后面临的又一项重要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转轨国家,其商业银行转型的基本经验表明,转型的路径与本国经济结构和金融环境密切相关,转型的快慢受到具体国情的重要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不能急于求成,既不能跨越中国发展的现实,也不能落后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金融环境。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存贷利差还是我国商业银行重要的盈利支柱,但转型成功的关键取决于个人金融业务及资金交易类业务的发展状况。对此,我国的商业银行转型必须制定明确的业务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经营转型问题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完善公司治理改革之后面临的又一项重要课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转轨国家。其商业银行转型的基本经验表明,转型的路径与本国经济结构和金融环境密切相关,转型的快慢受到具体国情的重要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不能急于求成,既不能跨越中国发展的现实,也不能落后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金融环境。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存贷利差还是我国商业银行重要的盈利支柱,但转型成功的关键取决于个人金融业务及资金交易类业务的发展状况。对此,我国的商业银行转型必须制定明确的业务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