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加快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西部地区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水土流失,环境恶化,而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毁林开荒,陡坡种粮。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这是加强西部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大举措。退耕还林还草采取“以粮代赈”,对退耕还林还草的农户,国家按一定标准无偿提供粮食,实行以粮食换林草、换生态,保证农民退耕之后吃饭有保障,收入不减少,以调动农民还林还草的积极性。广西河池地区,山地多,退耕还林任务重,粮食供应数量多,供…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还草与发展西部经济政策建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粮食供需状态的角度阐述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来源。依据农民对坡耕地生存的依赖性以及劣等地的经济特性,论证了政策实施的困难,从而提出尽快推行停耕封山补粮政策。根据经济全球化规律,论述了西部经济发展的劣势,提出了运用“税收”杠杆使西部经济发展,吸纳退耕后的剩余劳动力,彻底避免复耕。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还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改变西部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举措。建立粮食供应保障体系,做好补助粮供应工作,确保西部退耕地区农民口粮需要,有利于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和维护西部退耕地区社会的稳定,是退耕还林地区“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的可靠保证,也是确定退耕还林工程乃至整个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西部退耕地区粮食供应保障方面存在的缺陷退耕还林补助粮的供应,既是粮食流通中的重要一环,又是…  相似文献   

4.
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组织实施以天然林保护,荒地绿化,坡耕地退耕还林(草)为主要内容的造林绿化工程是加强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基础性项目,同时也是改善西部山川旧貌,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的根本点和切入点,为促进这一战略性工程的开展,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及时制定了“以粮代赈、退耕还林(划)”的实施办法,“以粮食换林草”,对退耕还林的农民给予一定时期粮食补助,以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林业项目注入巨大资金,仅湘西自治州退耕还林项目就达到388.7万亩,累计投入退耕还林建设资金达16.7亿元,其中,兑现粮食补贴13.5亿元,现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还草与发展西部经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退耕还林还草要实事求是,尽快推行停耕封山补粮政策1政策来源。近几年,国家粮食出现过剩,国家粮食经营部门亏损,农民种粮不合算。这种市场状态,如果国家不及时干预,由市场自发调节,必然会影响全国粮食供给的稳定性。国家怎样干预粮食市场,可能有多种选择,但选择缩小粮食种植规模是最直接的。因此,国家首先考虑退出陡坡耕地粮食种植。但是陡坡耕地是一些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让其自动退出不可能做到,国家粮食补助政策也就应运而生。因此这次退耕还林还草也是国家干预粮食市场的一种做法。2政策实施的主要困难。从生态环境的要求出发,…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草)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要真正做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关键还是在“能致富”。所以,发展退耕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退耕还林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但是退耕还林(草)中,农民又遇到一些新的影响增收的问题。而落实退耕还林(草)补偿政策只能维持农产原有生活水平,如何保证退耕还林(草)工程中农民增收致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首先了解和掌握了内蒙古各地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中普遍存在的资金、技术和政策问题,然后根据内蒙古东、中、西部地区生态地理环境逐渐恶化的特点,对内蒙古全区的退耕还林(草)问题进行分区分析,在东、中、西部分别选取呼伦贝尔盟、赤峰市、乌兰察布盟,借鉴三个盟(市)的经验,分别探讨进行农田防护林建设、股份合作造林、与农业产业化结合退耕三种适合东、中、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草)模式,值得内蒙古其他盟(市)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政策咨询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问: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是西部开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说国家最近出台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具体政策,请问包括哪些内容?陕西省延安市秦农答: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前不久下发退耕工作实施方案,长江上游和黄河上中游13省、区、市的174个县被确定为试点县,全年"以粮食换林草"面积将达515万亩,宜林荒山荒地人工造林种草总面积为648万亩。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草)是西部大开发中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要求,有关部门将在长江上游(以三峡库区为界)的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北和黄河上中游(以小浪底库区为界)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新疆(含生产建设兵团)展开试点。试点示范工作由有关省区市政府负总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草)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退耕还林(草)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在西部大开发中率先实施,意义十分重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察了退耕还林(草)的实践,认真分析了退耕还林(草)的实施难点,提出了退耕还林(草)以沟系为实施单元系统规划、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末,我国政府作出了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重大决定。两项政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云南绿色经济强省的基础和切入点,其结合点就是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农村经济。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林业建设史上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度最高、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粮食观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区退耕还林的基本前提是粮食供给,粮食供给的根本问题是粮食的可持续来源,粮食来源的基本途径从现在起的一段时期内,取决于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执行年限,现行的“二五八”期限显然太短,不利于该地区已有生态成果的可持续,若不在思想深处变革退耕还林中的粮食观,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就不可持续,特别是在粮食价格上涨期,矛盾尤为突出。粮食不仅仅是消费品,对于干旱半干旱农牧交错带生态修复而言,粮食既是生态公共品投入,又是宏观效益显著的政府投资。必须以全球的视野,立足于既要让山绿起来,又要让民富起来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从战略高度上树立正确的生态重建粮食观,为中国林草业开拓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进的科学发展,从农、林、牧结合的全局上做文章,彻底摆脱农业生产资料不足对“三农”的严重困扰。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为了鼓励退耕还林,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这使得农民在为生态环境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能够获得利益,确保退耕还林的稳步实施。根据国务院最近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这些鼓励政策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国家无偿向退耕户提供粮食、现金补助。粮食和现金补助标准为: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150公斤;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100公斤。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20元。粮食和现金补助年限:还草补助按2计算;还生态林补助暂按8年计算。二…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对粮食产量影响分析与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改善生态环境恶化局面的初衷而推出的退耕还林工程已实施近10年,工程的实施对我国的粮食生产是否有影响是很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利用全国31个省(市区)1997~2005年的面板数据,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对粮食产量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约0.0040);对不同区域的影响不尽相同;对东部和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负面影响较大。政策建议:根据不同区域的影响,需要采取不同的政策选择,如允许东部地区和一些粮食主产区的退耕地造林复耕,鼓励开展荒山匹配造林;适度扩大西部地区退耕地造林规模。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还草后的林地经营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如何处理好生态林目标与农民吃饭增收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是该工程成功的关键。本文在分析生态林和经济林的特点、目标的基础上 ,探讨其各自在退耕还林还草后应采取的经营模式和相应的政策支持。一、生态林的政府集中经营模式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就是为了改变我国的生态环境 ,生态目标是退耕还林还草的根本目标。据统计 ,目前我国仅 2 5度以上的坡耕地就达 915 1万亩 ,其中 70 %以上集中在水土流失严重的西部地区 ,长江中上游地区 6 2 0 0万亩 ,黄河中上游地区15 71万亩。每年流入长江、黄河的泥…  相似文献   

16.
房县退耕还林粮食供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县是长江和汉江支流上游“长江防护林工程”的重点地区,全县国土面积771.5万亩,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41万亩,占5.3%。该县自2001年被列为湖北省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试点县以来,迅速掀起了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的高潮。截至2001年底,该县共完成退耕面积2.4万亩,超计划完成20%。按计划房县需供应2001年度退耕还林补助粮食300万公斤,其中50%需要在2002年3月底兑现到户,但直到2002年6月底,这一计划才得以完成。粮食补助兑现到户工作的进度迟缓不仅挫伤了农民实施退耕还林工作的积极性,也…  相似文献   

17.
实施好退耕还林,有利于地方经济和生态文明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对屏山县第一轮退耕还林施工设计、检查验收、政策兑现等工作的剖析,指出屏山县第一轮退耕还林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继续延长和提高政策补助年限与标准,利用后续产业政策,促进改良改种,做好规划,扩大退耕还林连片发展等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政策导向     
朱镕基在中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退耕还林还草是西部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更要充分认识到这也是一项非常艰巨和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几代人进行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必须做好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要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先行试点,稳步推进,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务必注重实效,切忌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对前些年有的地方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项目不成功的痛苦教训,必须认真汲取,引以为戒。当前必须集中力量搞好试点工作,关键是认识到位,政策到位,领导到位,工…  相似文献   

19.
近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指出,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自1999年开始试点以来,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退耕还林(含草,下同)对农户的直补政策深得人心,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农户生活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0〕24号)文件规定,现对执行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粮食的试点地区有关农业税政策问题通知如下:一、执行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粮食政策的试点地区,凡退耕地属于农业税计税土地、国家补助粮食达到或超过了退耕之前原常产水平,可从补助粮中先扣除农业税,再发给农民,以不减少当地政府收入来源。二、退耕之前的原收益水平,按土地退耕前5年的常年产量计算。补助粮食标准(长江上游150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