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遍实行联产承包制后的我国农村,自给半自给性的传统生产方式已开始向着商品性、社会化的生产方式转变。山西省雁北地区发展商品粮专业户的实践,引人注目。我们于今年4月上旬在雁北地区的大同、应县访问了一些商品粮专业户,并向当地的一些同志了解了有关情况,进行了一些探讨,认为商品粮专业户与多种经营专业户同步发展、互相促进的做法,在农村生产方式更新的过程中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对于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专业户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新事物,是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带头人,它对小而全的自给、半自给经济是一个突破,但由于专业户是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探讨,统一看法,以有利于专业户的发展。一、专业户的现状目前专业户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是一棵才出土的“幼苗”。四川专业户的情况可以概括为:“三少一多,一低”。“三少”,一是专业户数量少,按照国家统计局提出的专业户的四条标准衡量,1984  相似文献   

3.
目前,专业户发展的趋势如何?发展中有什么问题?农村金融工作如何适应?本文试图就上述三方面的问题,谈点个人的管见。一、专业户发展的新趋势从目前什邡县的情况看,专业户的发展正在出现“一转移带来三突破”的新趋势。经营项目由过去的“一种、二养、三加工”开始向运输、购销贩运、商业服务、建工建材和缝纫编织等方向转移。据皂角等6个乡的调查。1984年专业户的发展情况是:(见下表) 在种养业以外从事其他各业的占了专业户总数的42.8%,比1983年增长22.6%。这种经营项目上的转移,使专业户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促进农村商品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对锦县、锦西、太和等五个县(市)、区部分专业户进行了调查,并重点剖析了50户典型的专业生产经营效益,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如下: (一) 总的看,我市专业户发展的形势是好的,到1985年底全市农村专业户已发展到4.5万户,占总农户的5.4%。几年来,在农村由自给性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  相似文献   

5.
粮食专业户的经营规模与规模效益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为了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今年三月,我们对广东省粮产区六个县粮食专业户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 一、粮食专业户的特征和经营规模 粮食专业户同其他专业户一样,除重视科学、采用良种、经营灵活、讲求效益、收入较高等优点外,还有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6.
我们根据部里的安排,于三月十六日至四月十五日赴浙江省温州金华地区,上海市嘉定县,江苏省苏州地区,山东省烟台地区,着重学习沿海开放地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经验。我们这次学习,分别听取了所到省、市、县农村工作部、计委、乡镇企业局、外贸及银行等部门的情况介绍,并实地考察了十九个区、乡、镇、村、企业和几个专业市场、家庭工业专业户。总的印象是,这里农村改革开放步步深入,自主经营的活力越来越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兴商拓市,渠道流畅,农村经济已经开始腾飞。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日趋活跃,四川省温江地区近两年出现了一批从事某项专业性生产、并逐步从大田生产中分离出来的专业户。这些由农业生产专业分工和劳动组织形式的变化产生的专业户,与正在完善的各种农业生产责任制逐步相适应,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使农村多种经营有了新的生机,并以显著的经济效果为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开辟着道路。本文试就专业户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自1980年6月,省委提倡学习高学兰、发展饲养专业户以来,我省畜禽饲养专业户象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到去年年底已发展到24,100多户,并带动了种植、加工等农村各种专业户的发展。这一批专业户大体上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国营、集体的专业承包户;二是社员家庭副业发展起来的专业户;三是由城镇居民、退休职工、工干家属搞起来的专业户。从城市郊区发展到了广大农村我省畜禽饲养专业户是由兰州市郊区发展起来的,现在已经发展到广大农村,而兰州市郊区继续走到前头。兰州市郊区已由去年初的40多户发展到9,091户,其中养鸡专业户就有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专业户的产生和发展对推动农村商品生产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为了寻求符合目前实际情况发展专业户的路子,需要研究四个问题。 第一,发展速度是不是越快越好 目前,各地专业户的发展很快,数量可观。然而,在专业户的发展中,也确实存在不从实际出发,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的问题。致使一些缺劳动力、缺技术、缺物资的农户不顾客观条件也发展专业生产。如此盲目发展是没有好处的。据湖南省汉寿县5个乡的调查,去年发展饲养与加工专业户4121户,其中有24.6%的户由于种苗、原料、饲料供应不足,以及技  相似文献   

10.
一、专业户的发展出现了新形势 我省农村专业户在1979年冬即有所发展。去年贯彻落实中发[1983]1号文件的精神以来,专业户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形势。 (一)发展速度加快。由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遍推行,家庭承包经济与家庭自营经济相互结合,使专业户迅速增加。1982年秋,全省农村专业户为48万户,占总农户的9.4%,比1981年末增加35.5%。到1983年8月发展到132.6万户,占总农户的25%,比1982年秋增加1.8倍。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专业户的发展越来越表现了集中连片的趋势,专业村、屯已成批出现,有的县还出现了专业乡(社)。  相似文献   

11.
当前,贵州农村林业经济正在发生历史性的转变,即由自给半自给的林业经济开始向较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由传统林业开始向现代化林业转化。转化的重要标志是,林业内部分工分业迅速发展,各种专业户和新的经济联合体大批涌现。现在全省有各种林业专业户和经营联合体56,979个,今年共造林131.9万亩。在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鼓舞下当前农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开发型的林业承包大户不断涌现,发展很快,势头很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天,我们邀请了8户专业户代表座谈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的体会和发展商品生产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座谈,使我们看到专业户在发展农村商品生产中起到了很好的骨干、示范和带头作用,展示了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民已经具有组织一定规模的商品生产的素质和能力。这8户,1984年平均收入达到16,250多元,今年计划户均收入21,250元,比去年增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我们到河南省许昌参加许昌地区“两户一体”经验交流会之后,到这个地区的禹县、郾城等县农村做了一次粗浅调查。从会上和我们调查的实际情况看,随着党在农村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许昌地区农村商品生产发展较快。1983年,全区粮食征购突破9亿斤,出售各种农副产品金额比1978年增长70%,农村各业商品率达到42.8%,从事商品生产的专业户、重点户和经济联合体达17万户,占总农户的15‰许昌地区整个农村出现了如下一些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今年3月份以来,我对全县农村专业户、重点户和联合体(以下简称“两户一体”)的发展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总的印象和感受是;我县今年“两户一体”的发展出现了令人出乎预料的好势头,符合我县没有地下矿藏资源,靠一种、二养、三加工也能致富这个实际。“两户一体”的兴起,对千家万户产生着巨大的吸引力,大有继续发展的可喜势头。  相似文献   

15.
雇工经营的发展概况山西省忻县地区及河津、新绛县的雇工经营,是从1981年初实行大包干并出现专业户以后开始的。目前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从现在的情况看,这一地二县的雇工经营有以下几个特点:1.发展速度快。据1983年初统计,忻县地区有雇主5,164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1%;雇工14,089人,占农村总劳力的1.8%。其中,发展最快的神池县和原平县,雇主占农户总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岳阳地区处洞庭湖畔,有着发展粮食生产的优越条件。近年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与完善,一批粮食专业户以其崭新的面貌在全区各地涌现出来。认真研究和积极扶助粮食专业户的发展,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9个区县5333户农村重点专业户正规贷款情况的调查发现,当前村重点专业户贷款满跳率较低, 款难的问题突出,并从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产品、抵押物和风险转移机制等方面探讨农村重点专业户贷款难的原因,时而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贵州省农村已涌现出林业专业户和重点户2.8万多个。“两户”的兴起,对加速绿化贵州高原起了重要作用。在今年全省完成人工造林487万多亩中,林业专业户、重点户共造林196.2万亩,占全省人工造林总面积的40.3%。据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780个专业户、重点户的统计,平均每户造林118亩。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们从农村劳力结构的变化入手,对河北廊坊地区农村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做了一些调查,现整理如下:一、到1984年5月底止,廊坊地区有各类型的专业户13.9万多个,占全区总农户数的22.5%;有专业村304个,占全区总村数的9.4%;有专业乡12个,占全区总乡数的7.6%;还初步形成了19个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一批粮食专业户。为了探讨它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前景,我们去粮食专业户发展较多的湖北省阳新县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不同类型的4个公社、5个大队、12个生产队范围内抽样调查了35户粮食专业户,具体分析了一些有关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