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日韩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产品贸易状况对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发展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贸易水平。本文根据对中日韩三国间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的深入分析,认为中国与日、韩间农产品贸易方式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日本与韩国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有上升的趋势,而后进一步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比较优势、贸易壁垒、经济水平等因素,最后建议应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谈判入手,改善农产品贸易状况。  相似文献   

2.
农产品贸易状况时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减少一体化过程中的阻力.本文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和以静态、动态以及结构三个角度分析中日韩三国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表明中国与日韩之间农产品贸易方式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日韩闻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中日、中韩之间的贸易变动主要是由产业间贸易引起的,且以技术差异为特征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相似文献   

3.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现状和前景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回顾了中国加入WTO以后的农业和农产品贸易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近年来中国与日本、韩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状况作了系统描述,认为三国间存在较强的贸易互补性,对未来全球贸易开放背景下的中日韩农产品贸易前景做了评估。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就产业内贸易在中国与日本、中国与韩国双边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实证研究。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中日双边农产品贸易呈现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的特征,中韩双边农产品贸易则受到产业内贸易的明显推动,特别是在中国从韩国的进口上。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由于中国与日本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远大于与韩国的差距,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在中韩之间发生。测算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表明,中韩之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强度较高,并且呈现上升趋势,这间接验证了上述发现。从三国现状来看,仅中国具有发展加工型农产品出口的条件,这对三国之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构成限制。推进三国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特别是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将会改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环境,使其成为推动三方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和变化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入手,主要从农产品出口的种类结构、国外市场结构、国内区域结构3个方面分析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在国内外贸易格局中仍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农产品出口的种类结构不太合理;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出口呈现多元化倾向;农产品出口的国内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几年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省际差异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6.
国内信息     
正未来十年中国与日韩农产品贸易额力争翻番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近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中日韩农业部长会议上表示:"中日韩三国在技术、产业、市场等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建议三国加强乡村发展、农业科技和农业经贸合作,力争未来10年中国与日韩农产品贸易额翻一番,达到300亿美元以上。"中日韩农业部长会议是中日韩合作框架下21个部长级会议机制之一,前两届会议分别于2012年4月和2015年9月在韩国和日本召开。  相似文献   

7.
中国虾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世纪以来,中国虾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逐步增加,但出口市场呈现分散化趋势.本文利用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了中国虾产品出口竞争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结合世界虾产品主要进出口国的国际比较优势及贸易现状,阐述了国际虾产品市场的前景及机遇,并就中国虾产品出口竞争力提高提出如下建议:提高虾产品的质量,保证技术的可靠性;重视产品结构调整,努力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2008—2018年7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中国自主创新和进口国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进口国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自主创新均积极推动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考虑交互效应后,交互效应显著地抑制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分组而言,不同收入水平的分组回归结果存在显著的差异,在高收入、中高收入分组中,进口国知识产权保护和中国自主创新能够促进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这在中低、低收入分组中并不显著,但二者交互项始终抑制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因此,中国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应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的制定,选择适当的贸易伙伴国,促进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9.
中日韩农产品加工业贸易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于2015年12月进行到第9轮,中国积极推进谈判进程,期望早日进入到实质性谈判阶段。其中,农产品作为一项重要议题,其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自贸区的建立。农产品加工业是和农业联系最紧密的产业,能够增加初级农产品附加值、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本文选取相关指标对中日韩农产品加工业的贸易关系进行测算,发现中国在农产品加工业上的比较优势最明显,与日本和韩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三国之间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具有很大的贸易潜力。随着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区域内农产品关税和贸易限制措施的降低和取消,三国农产品加工业贸易必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0.
对20012011年中国松香产品对外贸易特征及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松香产品贸易以出口为主,进口量相对较小;近年来松香出口额增长迅猛,但进口额增长乏力;国际松香价格一路高涨,而中国松香产品出口价格远低于进口松香价格;松香进出口均主要集中于380610和380690两类松香,出口主要集中于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出口市场集中率较高。因此,提出主动实施松香深加工和品牌战略、控制松香出口规模、多元化出口市场战略、关注新兴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东亚区域合作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同时,中国与日本、韩国,日本、韩国与东盟也在积极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本文针对东亚地区可能形成的各种不同区域合作方案,分析其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对总体经济的影响来看,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对于区域合作的模式很难形成一致的看法,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和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虽然对日本、韩国、东盟都有正面影响,但是对日本和韩国的有利程度非常有限。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则不同,将给韩国带来较大的正面影响,因此,韩国将更愿意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而不是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而中国的利益在于,争取在中国、日本、韩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而防止东盟与日本、韩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正>虽然近年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逐渐从农产品净出口国转变为农产品净进口国,但是,中国农产品贸易总额迅速增长,农产品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由于东亚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中国、日本、韩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尤其值得关  相似文献   

13.
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农产品贸易一直是双方经贸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8年4月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以来,中美双方公布的贸易清单几乎涵盖两国双边贸易所有产品,这一决策可能会使中国农业产业和粮食安全面临严峻考验。本文获取了中美分三次发布的加征关税产品清单,对加征关税产品占中美农产品贸易的份额进行核算,并使用贸易强度指数、基尼-赫希曼指数,测算了2001-2017年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强度和产品、地域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互加关税会使中国对美国农产品进口额下降超过50%,对美农产品出口额也有小幅下跌,同时,中国农产品进口主要转移至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国,美国农产品出口部分转移至韩国、荷兰、墨西哥。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认为,短期中国要解决大豆和饲料的缺口问题,长期要调整农业种植和农产品进口结构,增加肉类及肉制品进口量,并有意识地调整贸易结构,分散风险,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抵御能力,保障国内农业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4.
试析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日本对华贸易壁垒形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日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状况 1989年以后,中日贸易一度曾步入低谷。然而,自1993年以来,在日本的贸易伙伴中,中国一直是日本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贸易伙伴。近年来,无论从商品进口额看还是从出口额看,中国作为日本主要贸易对象国的地位更为稳固。根据2004年《日本统计年鉴》资料,2002年日本来自中国的商品进口总额为772 779 300万日元,占日本海外进口总额的18.3%,首次跃居第一位(注:此前,日本进口自中国的商品总额的绝对值始终低于美国);在出口总额中,2002年日本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为497 979 600万日元,占日本出口总额的9.6%,位居美国之后,列第二位(注:1999年中国位居美国、我国的台湾地区之后,列第三位;2000年中国位居美国、我国的台湾地区和韩国之后,列第四位;2001年我国位居美国之后,列第二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出口结构比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一、研究背景(一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出口概况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而东盟 1 0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出口规模则大大超过了中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以下简称“东盟三国”)是东盟 3个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在东盟 1 0国农产品出口总量中占有近 80 %的份额 ,在整个亚洲农产品出口中仅次于中国 ,排名分别位居亚洲第 2、3、4位。 2 0 0 1年的农产品出口额 ,中国为 1 6 6 .1 8亿美元 ;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分别达到了 1 2 0 .55亿美元、73.99亿美元、70 .79亿美元。从出口总量上看 ,中国超过了任何一个东盟国家 ;但是从人均…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产品贸易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全部商品出口的比重为8%左右。总体上看,我国农业对外贸的依存程度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程度。但问题在于:一是我国通过贸易来调剂国内市场农产品不足或剩余的数量、范围都在迅速扩大,农产品贸易由原先的创汇型变为调剂国内市场型为主;二是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集中在东南亚的8个国家(地区)。1997年我国对其农产品出口总值约100亿美元,占我国全部农产品出口份额的68%(进口占15%)。1997年我国前十位农产品出口主要消费国中有六位在上述国家(地区)。依次是,日本、香港、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1997年我国全部农产品贸易中实现顺差44亿美元。而同期与上述8个国家(地区)的贸易就实现顺差84  相似文献   

17.
苹果是中国和日本重要的水果品种,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在本国水果生产中都占有很高的份额。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今天。鼓励本国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出口是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有效方式,而鼓励苹果出口则成为中日两国的共同选择。中国和日本一直以来都是关系密切的贸易伙伴,研究和比较两国苹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对发展两国苹果贸易和苹果产业的合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近几年上海农产品出口有新进展 1.农产品出口额逐年增长。1999年至2002年,上海农产品年出口均为6亿美元左右,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2%。其中本市自产农产品出口逐年增长,2002年自产农产品出口比1999年增长1.5倍,农产品出口额占农业产值比重为10.8%。 2.农产品出口结构出现新变化。1999年前,上海自产农产品出口大类为活猪、冻禽和水产品,出口品种少,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出口市场也局限于日本和香港地区。近几年来,通过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贸易额呈稳步增长趋势,但贸易关系仍需进一步加强.本文系统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的产品结构、市场份额结构的变化,反映出哈萨克斯坦进口结构的变化以及中国农产品在其市场上的地位.此外,通过R C A、R T A的产品比较优势分析,发现中国大部分农产品具有比较优势.最后对比分析出口结构和比较优势产品后提出,针对哈萨克斯坦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动,应进一步突出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并将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是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哈萨克斯坦市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UN COMTRADE相关数据,在分析1995—2014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农产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中国与中东欧16国农产品贸易增长成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农产品出口方面,中东欧16国市场需求增加是促进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最重要因素,而出口产品结构效应和出口市场分布效应均未表现出应有的作用,加之近年来出口竞争力下降,均不利于出口的增长;在中东欧16国农产品出口方面,中国市场需求增加是推动中东欧16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出口竞争力提升同样对出口增长有所贡献,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则抑制了出口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