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薛梅 《魅力中国》2010,(33):248-249
首先,大家这样想一想: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有什么样的教育比音乐教育更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亨受呢?况且这种精神上的愉说和美的享受正是社会发展所缺少的。让学生无负担,无压力地轻松度过上课时间,我觉得也只有音乐课了。从音乐知识的讲解、视唱的练习,歌曲的演唱等几个环节可以让学生愉快的感受音乐中的美,轻松地接受所学知识。另外,在一些相关音乐知识学科的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地发挥并挖掘出音乐所表达的潜能,一定会活跃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2.
张朝华 《魅力中国》2013,(25):257-257
音乐教育是一个音乐文化的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音乐兴趣,丰富情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尤其要关注学生对于音乐风格的把握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历史发展、民族传统、地方习俗有着紧密的渊源关系.因此欣赏音乐应该有强烈的文化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教学实际上也是音乐文化的教学,离开了文化,有效的审美就很难达成.在进行音乐教学实践中适当导入文化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的导入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更重要的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避免在跨文化审美中因不懂相关音乐文化而有可能引起的一些尴尬乃至冲突.  相似文献   

4.
张雁 《黑河学刊》2011,(6):143-144
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美感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将音乐欣赏课与多元音乐文化巧妙地融会在一起,可以启迪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只开设有单一的音乐欣赏课,没有细化,重视程度也不够。基于此,在重点分析高职音乐欣赏课中渗透多元文化所要遵循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在课程中渗透、在课堂中渗透和在民族地区高校中渗透等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田保卫 《魅力中国》2013,(12):13-13
音乐是一种为人们欣赏艺术的表现形式,陶冶情操。音乐教育可以认为人们,提高人们的人文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迅速腾飞,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人们开始注重精神上的提升。教育活动在高校音乐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增强非音乐专业学生的质量,这是建设的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王怀钰 《魅力中国》2014,(26):91-91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这个人口聚集地已经逐渐成为了人类音乐的重要活动中心。音乐是见证人类发展的一种文化体现,其内在隐含的文化意义可以在人类以往的传统和发展中寻找到答案。城市由传统、文化和精神三方面构成,而音乐正是这三者的重要载体,故本文从我国的城市音乐文化特点出发进行了探索,继而分析出了对其进行研究的主要视角。  相似文献   

7.
刘凤云 《黑河学刊》2013,(6):105-106
音乐课堂教学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平台。通过音乐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藉此弘扬广大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8.
赵芊 《魅力中国》2013,(13):83-83
音乐以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存在于大众生活之中,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存在着不同的音乐文化,唯一不变的是音乐文化在不同时代里的导向性,展现了政治和思想对人民的影响。本文将从儒家、唐代以及抗日战争这三个标志性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来体会不同音乐文化对时代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9.
音乐教学作为大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道德发展和人格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多元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融入与渗透。将多元音乐文化渗入到高校音乐教学中能够以音乐为媒介,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各族文化的特色,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质,从而提高高校音乐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培养新一代音乐人才。对如何成功的将多元音乐文化渗入到高校音乐教学中成为了一大难题,必须提出针对性建议和策略,才能为今后的高校音乐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鲁俊峰 《魅力中国》2011,(10):164-164
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音乐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音乐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理念,站在音乐文化的高度上去理解和欣赏音乐,在教学上融入更多的人文色彩,让课堂教学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让学生走近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音乐可以陶,台人的情操,培养人的良好品质。音乐课堂教学的社会化、生活化,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陈晓琳 《魅力中国》2012,(32):159-15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主义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文化建设是一面旗帜。打造先进的监管文化,形成浓厚的监管文化底蕴,可以充分发挥文化的亲和力和向心力,将各种监管资源整合在一起,使每位员工思想精神上的解放和组织内部严格的管理和谐地融为一体,从而将既定的组织目标和优良的行为规范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进一步促进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是任何理性的管理所难以替代的。  相似文献   

12.
刘轲 《魅力中国》2014,(9):94-94
音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逐渐发展变化而来,所以音乐教育更不可能只有音乐。在音乐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的加入审美教育、文化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徐诗涵 《魅力中国》2014,(22):167-167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是我国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瑰宝,占据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对于其教学内容的制定上应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将传统音乐文化与新传统音乐文化并存,体现出其各自的特点。本文主要阐述了对传统文化与新传统文化并存、链接问题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刘柳 《改革与战略》2005,(9):124-125
传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发展的。现当代的音乐文化,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经过不断地发展、变革、创新,逐步形成一个不同古代音乐文化传统的具有新质的传统。可以这样说,现代具有新质的音乐文化传统就是古老音乐文化传统不断进行现代转折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5.
陈宇翔 《魅力中国》2010,(3):302-303
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审美教育,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之成为有文化品位的“文化人”。这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为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选择易于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情感的教材和教法,遵循音乐学习的规律,做好音乐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朱素喜 《发展》2009,(11):66-66
廉洁文化是以廉洁从业与思想内涵,以各种文化产品为载体和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是关于信仰、规范、价值观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社会评价的总和。因此,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就是要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不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不断洗涤思想上的污垢,筑起精神上的屏障,保持灵魂上的纯洁。如何进一步抓好公司廉洁文化建设,促进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笔者认为应努力实现以下四个“着力”目标。  相似文献   

17.
传统音乐文化开发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大发展,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同时也为传统音乐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当前存在不顾历史事实、盲目开发传统音乐文化旅游等现象.传统音乐文化的旅游开发应采取传承少数民族音乐的民族精神指向、加快传统音乐文化的网络传播、加强传统音乐文化旅游开发的立法保护等.  相似文献   

18.
杨鸣 《魅力中国》2013,(19):121-121
琵琶音乐是民族音乐中最具艺术魅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因优美的音色特点、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而受到众多爱乐人士的追捧。琵琶发展历史悠久,其本身承载着人类音乐文化、音乐思想和智慧,可以说历代音乐家创作的琵琶乐曲历经时间的洗礼而遗留下来的都是经典之作,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张浩 《魅力中国》2013,(20):171-171
摘要:音乐欣赏不仅是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普通高校学生艺术修养课中的必修部分。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不但能使大学生在音乐实践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还可以开阔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采用艺术性与通俗性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创作、演奏及渍唱水平,积累大学生丰富的文化财富,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洁 《魅力中国》2014,(21):99-99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的音乐文化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特征更为鲜明,这也是由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宗旨决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作为一种军旅音乐文化,旨在反映我军光辉的战斗历程,塑造我军光辉的军队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