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元炜 《魅力中国》2010,(29):226-226
法律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具有权威性,因为法律语言必须具有强制性和准确性,如此所有适用法律调整范围的人方能明了自己的行为受到什么样的约束。然而法律又需要具有广泛的调整型和持久的生命力,这就决定了法律语言除了强制性、调节性、文化性、精确性等特征之外,还需要具有模糊性。第一大部分由法律语言的特点入手,引出模糊性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了对模糊性的科学认识,以及模糊性和准确性和辩证关系。第二部分是法律语言模糊性特点的作用,模糊性在法律语言中恰当的运用,可以既不失法律语言的精准,使其既具有准确和权威的调整力,又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牟冬亭 《魅力中国》2010,(23):274-274
模糊性是语言所具有的一般属性。法律语言也不例外,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及其准确性互补,使得法律语言在实际规范中更贴近案件的需要,从而更好的提高法律本身的权威性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本文通过对法律语言模糊性的特征、原因及其探讨,简述了法律英语的翻译技巧和方法,为法律英语工作者提供了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3.
法律规则是规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准则、标准,或是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上的指示、规定,具有确定性。但表达这些规则的人类自然语言又同时具有精确性和模糊性两个重要特征。任何法律规则都是确定性和模糊性的对立统一体。WTO法律文本的语言既具有准确性又具有模糊性。  相似文献   

4.
王颖 《魅力中国》2014,(19):257-257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模糊性表现在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跨文化交际产生的模糊性等。商务英语翻译既要力求准确,又要坚持忠实,商务英语中的模糊语言成为翻译的矛盾。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中的表现和语用功能。研究商务英语中的模糊语言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5.
法律规则是规定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准则、标准,或是赋予某种事实状态以法律意义上的指示、规定,具有确定性.但表达这些规则的人类自然语言又同时具有精确性和模糊性两个重要特征.任何法律规则都是确定性和模糊性的对立统一体.WTO法律文本的语言既具有准确性又具有模糊性.  相似文献   

6.
精确性堪称立法语言的灵魂与生命,但在实践中,立法语言却呈现大量的模糊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立法语言作为自然语言的一种,逃脱不了自然语言模糊性的藩篱;而作为法律语言,法律本身的专业特点又使其必然呈现模糊性.然而,立法模糊语言有时会发挥其积极的语用功能,增强立法的精确性以及扩大立法的适用性,以此来克服法律本身的一些局限.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模糊语言的使用可以说是一种交际现象,从本质上分析,也可以说是一种认知现象。合理使用模糊语言能使语言表达更自然、得体,从而取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赵凤云 《魅力中国》2014,(12):39-40
在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翻译时,不仅仅要注重翻译语言精确性的运用,还要注重模糊性语言的使用,这样才能在确保原文内容不发生偏差的前提下,提高该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本文阐述的是语言模糊性的产生、概念和特点,从而得出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中的模糊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左军 《理论观察》2007,(2):100-102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作为西方法学中源远流长的一种理论形式和流派,有它研究方法上的特色,其主张事实与价值的区分,保持方法论上的纯粹性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法学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它在实践中可以树立法律的权威,其关注法律内部规则体系之间逻辑一致性的理论对于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具有借鉴意义,同时其对法律语言的精确分析,可以提醒我们注意使用法律语言时的准确性,尽量避免语言使用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模糊性是语言普遍的性质,表现了语言的不确定性或者是不精确性,有很多原因造成语言的模糊性,自然界本身的模糊性、人认知能力、语言本身结构、文化因素还有语用因素,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有时需要精确与清晰,有时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也需要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常见的有模糊、歧义、含混等等。1965年美国查德发表了开创性的论文《模糊集合》提出了模糊性概念,有很多学者研究语言的模糊性及英语模糊语法。为了对模糊性达到精确而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应该正确利用语义的精确性和模糊性。运用语言时,只能要求精确;该模糊时就模糊,不可将精确与模糊混淆。  相似文献   

11.
古典诗词中数字的模糊性及其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古典诗词中大量使用具有模糊性的词语特别是数字,能够使语言更形象、更生动。  相似文献   

12.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基本属性。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领域中最普遍、最典型的现象,被广泛应用于人类语言的各个层面。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本着“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辩证看待语言的准确性与模糊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孙志伟 《理论观察》2010,(3):160-161
模糊语言,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环境、各个写作文体之中,它独有的模糊性特征,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功能,对于新闻报道亦是如此。对新闻报道来说,往往由于新闻本身的动态性特征、新闻对象的保密性要求以及受众的接受习惯、新闻工作者的认知能力、责任意识等主观因素.在采写时运用了一定数量的模糊语言。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4.
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对翻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与语言的多义性和歧义行不同,语言的模糊性主要涉及的方面有词语、语篇和句子等等。在翻译的过程中,对模糊语言的客观性进行充分的考虑,能够让翻译人员对语言层面的知识了解得更加深刻,进而能够更好的开展翻译工作。所以,笔者针对模糊语言的客观性对翻译的影响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法律英语课堂教学是以法律语言教学为基础的,文化教学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导入法律文化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对法律语言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对中西法律文化的比较,培养学生的跨法律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法律文化交际能力,以为我国经济社会培养出更多“精通英语,明晰法律”的复合型法律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16.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它与语言的精确性并存于我们的语言交流中,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模糊语言在对客观事物的解释中有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文章从模糊语言的功用入手,并根据经济新闻特点,对模糊语言在经济新闻写作中的作用作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7.
蒲爱平 《魅力中国》2009,(31):65-6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法治精神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利用法律武器进行权益救济的意识越来越强。高校学生亦如此.由于我国高校的法律定位的模糊性、学生和学校之间法律关系的复杂性,以及教育管理中法治化程度的缺陷,高校学生在校园维权的道路上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8.
高卫斌 《产权导刊》2008,(10):47-48
(一)产权具有模糊性,难以避免产权纠纷。许多民营企业的产权界定不清晰,这或者是由于家族成员间产权界定不清,或者是由于增资部分(利润)产权在出资人之间划分不合理,很少考虑不同出资人(管理者)人力资本的不同作用,或者是由于缺少事先的法律认定,挂靠与注册为国有或集体企业而使民营企业陷入产权纠纷。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与语言之间的交叉重叠关系掩盖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法律是隐藏于语言之下,具有强烈的思想性,语言是促使法律实现正义目的的工具。语言通过自身的类型化等方式对法律的思想性做出限定,但社会实践的发展会使法律产生"言外之意"。语言在表现法律的同时也成为法律的管制对象。除法典外,文艺作品也会涉及对法律的诠释,可能更具生命力。从社会学的视角上看,还有活的法。若要从容穿梭于法律和语言之间,就须重新审视司法者在法律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其从法律流水线上的机械操作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20.
习语中出现的数字有时并不能表达其确切的语义,数字语义的模糊性客观地存在于语言中,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也经常会用到。本文分析了习语中数词语义的模糊性及其功能,初步探索了数字模糊语义的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