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英文阅读中,代词及先行词的真正含义和作用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本文从代词及先行词真正含义的角度,说明阅读连续性及正确理解英语句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清代词坛作家众多,流派纷呈,常常被人们称为词学的"复兴"或"中兴"。在诸多的词派中,阳羡词派无疑是领导词坛风气的重要一支。知名清诗词史学者严迪昌先生评价它是"一个关系到清初词风嬗变,以及一代清词所以得而生气张扬、衰而复盛的贡献至多的词派。"阳羡词派在宗主陈维崧的带领下,"尊词体",倡词风,以"存经存史"的词学主张和敢于"拈大题目,出大意义"的创作实践,创造了大量优秀的词作,形成了上百人的词人  相似文献   

3.
赵建玲 《大陆桥视野》2014,(8):125-126,128
有些惯用同义成对词已经成为陈词滥调(clich e),似乎失去生气。使用此表达的人往往受到不公正评价。其实,只要运用恰到好处,同样也有其新意。本文将从同义成对词的表层语义关系着手,针对同义成对词在实际运用中所起的作用,替陈词滥调(clich e)说句公道话。  相似文献   

4.
苏轼词在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其艺术风格又历来倍受人们注目,对于他的词风人们一直争论不休,论豪放者有之,论清雄者有之,论韶秀者有之,论典雅者有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本文试图通过对苏词多样化的论述,探究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由于英汉两种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颜色词的含义存在较大的差异。译者应该充分考虑英汉文化的心理活动与特定历史背景和社会习俗以及英汉颜色词错位现象,以便正确地理解颜色词的意义,达到更好地把握和运用颜色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商标词的文化意象是商标词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商标词的翻译过程中应尊重和顺应目的语文化,以“目的论”为指导适当处理商标词的文化意象;结合翻译实践提出了文化意象的六种移植路径:归化、异化、复制、补偿、转换、替换。  相似文献   

7.
作为北宋前期江西的著名的政治家、文坛领袖,晏殊和欧阳修的词均深受南唐冯延巳词的影响,颇具士大夫的情韵,导致有江西词派的说法。不过,晏殊的词更加俊美明丽,欧阳修的词更加深致沉着。  相似文献   

8.
唐娜 《时代经贸》2014,(4):248-248
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中有关颜色的表达词语有很多,然而同一颜色在不同语言中的含义有相同,也有不同,其相异之处主要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本文旨在对英汉常用颜色词的意义进行比较,进一步找出其相同点与不同点;而在进行颜色词的翻译时必须考虑文化因素,以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历史和批判的眼光客观地分析逻辑史上针对专名所提出的两大理论——摹状词理论和历史因果命名理论,指出他们的区别和各自的得失,认为摹状词理论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词块理论为基础,以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项词块课堂教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词块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准确性,促进了其口语产出的语法正确性和词汇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汉字“词式”书写是汉语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实行“词式”书写可以使人们说话过程中存在的词意识显现到书面中来,把说话时存在的一种不自觉的运用词的能力,变成书写过程中的一种自觉的运用词的行为,更好的实现书面语跟口语的一致。这种书写方式还可以更好地消除歧义,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2 698篇中国科技评价研究相关文献作为分析样本,运用共词聚类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不同研究阶段高频关键词谱系图和共词网络,探究不同研究阶段主题内容和变化趋势。总体而言,研究主题共性与差异并存;评价原则与导向发生了重大转折;评价主体较为单一;评价对象范围不断扩大,分类评价成为新趋势;评价方法日趋多样化;研究关联度和相互渗透性有所增强。在此基础之上,研究发现既有文献在科技评价主体、客体、指标体系构建、评价方法等层面尚存在一些局限性和空白。  相似文献   

13.
词块是近年英语教学与研究的热点,对词块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语言习得的能力,进而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文章回顾国外英语词块研究的历史、国内英语词块的研究现状及词块研究的局限性和启示,探讨词块研究策略,展望词块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认为苏轼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无论是从题材还是到语言,都大大扩展了词的表现效能,使之基本具备了诗的公用而又能显示词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社会文化对颜色词的影响持久而深远。由于中西方在审美观、价值观、宗教信仰及传统风俗等方面的差异,颜色词的意义便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给颜色词的英译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对比了中西文化中颜色词的差别,并根据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列举了一些常用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宓 《经济研究导刊》2010,(20):260-260,F0003
英语中有很多的词除了表达颜色之外,还有很多引申的词义。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中,颜色词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传递着不同的感情色彩。颜色词在商务英语中的使用也非常的频繁,对其进行研究,旨在帮助商务工作者在商务活动中正确理解颜色的文化内涵,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商务沟通和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7.
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在文化心理和民族习俗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黑色、白色的中文和英文含义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并掌握这些颜色词汇的差异,对克服中西文化冲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财会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财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由于目前的改革主要集中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这一部分,所以,也可以用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替代词,但对“会计”一词的含义应做广义的理解,即包括财务和会计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19.
0 导言 日语中有一些自动词有对应他动词,成为一对同源词。这些自动词太多不能用于使役态,但有一部分可以用于使役态,还有一些虽然可以用于使役态,但在用法上有些限制。请看以下三组例子。  相似文献   

20.
却正强 《经济师》2015,(3):252+254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因而在翻译中要采用合适的译法来准确传达颜色词所蕴含的引申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