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深基坑工程建设时会对周边建筑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更加深入及准确地分析深基坑开挖过程中自身结构变形及对邻近建筑物的变形规律,依托成都30号线玉石站狭长深基坑工程,通过理论分析结合数值仿真和现场全过程监测手段系统研究基坑开挖对自身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邻近建筑物深基坑开挖需要提高变形控制标准以降低施工期间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建筑物旁侧注浆加固一方面降低了施工期间建筑物的沉降,另一方面也减小了基坑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及周边地表沉降;通过对建筑物沉降进行全过程监测结果表明建筑物变形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这与前期注浆抬升及后期未及时跟进注浆联系紧密。上述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屈家奎 《科技和产业》2022,22(9):301-307
砂质泥岩由于强度低、易扰动等特点,导致其深基坑支护难度大、施工风险高,开展相关施工力学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轨道10号线兰花湖明挖地下停车场深基坑工程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现场实测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深厚砂质泥岩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及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围护桩的水平位移变形曲线在开挖初期呈现出三角形分布,开挖至中后期表现为抛物线的特征;随着基坑开挖,周边地表沉降逐渐增加,沉降曲线大致满足正态分布曲线,沉降影响范围距基坑边缘约50m;锚索轴力在砂质泥岩深基坑施工前期变化较为明显,距离锚索位置15m后的开挖对锚索轴力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沿线隧道等采用无中隔墙连拱隧道设计,为保证施工安全,基于远程无人实时监测技术,构建隧道施工智能监测系统,采集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数据,分析复合式中墙连拱隧道单洞法施工过程中隧道的变形特点.结果表明:采用隧道智能实时监测系统,通过远程数据的采集和传送,可实现隧道长期无人监测,对施工风险进行良好把控;隧道拱顶沉降和水平收敛随时间推移分为急剧变化、缓慢变化、趋于平稳3个阶段;各监测断面拱顶沉降值和收敛变形值相差不大,最大变形量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研究成果在隧道变形智能化监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软土基坑工程中,深基坑工程的监测分析对指导工程施工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位于宁波梅山盐碱软土区的某深基坑工程为实例,结合深基坑施工的监测数据,从土体沉降、水平位移和支撑轴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对位于盐碱软土区的类似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依托广州地铁工程的长期监测数据,对于盾构施工连续穿越复合多样性地层的衬砌变形进行了分析。54组净空收敛、拱顶沉降数据表明本工程穿越砾岩、含砾砂岩等地层时,拱顶沉降、净空收敛最大分别为-9.4 mm和-8.6 mm;穿越砾岩、含砾砂岩等地层时,拱顶沉降、净空收敛最大分别为-4.1 mm和-4.5 mm;不同区段的监测最大值均小于本工程的拱顶沉降、净空收敛预警值与控制值。文章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施工控制较为良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侯丰  刘府生 《科技和产业》2021,21(6):294-298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沿海城市兴建地铁,盾构隧道不可避免地会穿越软土地区,因而研究软土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变得尤为重要.以温州某盾构隧道为例,利用PLAXIS有限元软件,构建二维数值分析模型,分别研究单线隧道和双线隧道下的地表沉降规律.结果表明:土体变形逐步由隧道向上传递到地表,产生沉降,单线隧道最大地表沉降值为10.1 mm;单线隧道顶部管片的竖向变形最大达到2.56 mm,左侧腰部和右侧腰部管片往中间的变形量均为0.96 m m;盾构隧道埋深越大,则盾构施工引起的最大地表沉降量越小,而沉降槽宽度越大;在双线盾构施工完成后,后行隧道引起的地表沉降更大,同时发现双线隧道间距越小,两隧道之间的相互影响越大,由此造成了地表沉降量更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楼层的增加和沉降变形增大,文章探讨了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建筑物安全问题、变形是否超标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当数据不完善或者数据被破坏,运用传统法已经不能够很好地模拟与预测变形的情况下,需要随时掌握建筑物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针对建筑基础沉降的特点,建立相关的预测模型;在对已有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求出预测参数,然后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可以对不同施工期间建筑沉降进行预测,以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近日,由中交一航局四公司承建的天津地铁三号线北站站基坑三层土方开挖施工顺利完工,累计挖土85665立方米。项目部采用了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和经验判断三者结合的管理方法,围绕深基坑工程的风险源和风险管控条件下的质量安全控制,项目部积极组织专家论证,确定了以基坑周边重要建筑物沉降控制为核心的质量安全施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圆形基坑因其存在空间拱效应,导致围护结构和周围土体呈现不同于一般基坑的变形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电缆隧道建设中。结合某一采用钻孔咬合桩支护的圆形深基坑工程,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围护结构受力变形和周围土体变形特性进行了现场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坑外荷载不对称的条件下,基坑开挖引起的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呈现不规则的变形分布,向坑内的最大侧移为11.42mm。围护结构的支撑轴力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开挖完成时的轴力最大可达1962k N。周围地表沉降呈现"凹槽形"分布,在空间拱效应作用下的最大地表沉降仅为13.52mm,且发生位置与基坑的距离约为0.8倍开挖深度。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基坑开挖对临近既有地铁车站结构的影响,以济南某开发项目为例,开展影响程度判定,通过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基坑外部作业对既有车站结构的影响等级为特级,基坑开挖引起的既有车站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为7.11 mm、最大竖向位移为14.53 mm。基坑施工过程中对既有车站产生的沉降和位移均满足规范要求,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坑开挖过程中,扰动、地层损失和固结沉降等会引起地层产生移动和变形,随之邻近既有地铁结构发生变化,影响地铁运营安全。为研究基坑开挖过程对临近地铁区间结构的影响,结合临近济南地铁3号线某深基坑工程,选取大型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系列 GTS NX作为数值计算平台,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临近区间盾构隧道和风井的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根据计算结果对区间隧道及风井进行影响分析,可为类似工程提供设计经验,对地铁保护区内作业项目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2.
地铁车站基坑通常因规模大、近接建构筑物、对变形控制的要求高,而成为地铁车站建设中重点关注的环节。如何对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使其对施工工法及技术进行优化和指导,降低地铁车站建设时带来的风险,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应用指标相关性权重确定(CRITIC)法,并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依托在建地铁车站基坑项目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周边环境与支护不足成为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的主要风险来源;对于狭长型的地铁车站基坑来说,端头井处较易发生危险。通过使用CRITIC-TOPSIS法对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可有效分析基坑开挖中的风险因素并按照影响程度进行大小排序,针对具体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小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13.
赵云鹏  武哲  余勇  田宁  杜文杰 《科技和产业》2021,21(12):321-326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为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项目。然而由于该项目本身具有高风险性,一旦发生破坏,将产生难以承担的后果,因此如何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利用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分析(BOTDA)技术,以厦门轨道交通3号线3标段为工程依托,对开挖地铁基坑的围护桩变形进行监测。针对桩体位移,利用材料力学推导水平位移计算公式,并与监测结果进行对比,以验证所提布设方案在基坑监测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房军 《科技和产业》2023,23(19):177-181
为了研究下穿运营高铁顶管群施工过程中的地表变形情况,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研究下穿运营高铁顶管施工案例中的地表变形规律,并通过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地表沉降控制措施。研究表明:顶管施工过程中,3倍管径范围内地表变形受施工影响较明显,最大变形点发生在顶进断面顶管轴线位置,当距管轴线距离大于3倍管径时,地表沉降量逐渐收敛于零;横向沉降趋势呈“U”形分布,沉降量随着距顶进面距离增大而整体减小,但变形量分布形态基本保持不变。天窗施工期间,列车开通运行24 h后地表产生明显变形,列车运行48 h后地表变形基本趋于稳定。受管-土相互作用影响,地表沉降理论计算结果较数值模拟结果略小,建议复杂地层条件下微型顶管土压力计算优先选用太沙基理论。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指导跨路现浇箱梁施工管理,通过revit软件建立了现浇箱梁3D模型,对施工前支架搭设位置和施工机械线路进行了优化、校核了钢管柱设计长度、校核了设计图纸主材统计错误,较好处理了施工过程中“错、漏、碰、缺”等问题;结合BIM模型绘制进度管理曲线,指导现场施工进度和质量管理;根据现场施工支架沉降监测数据,绘制沉降监测曲线指导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总结工程实践经验,提出了BIM技术在跨路现浇梁施工管理中的实施框架。  相似文献   

16.
岩土地基在基础工程施工后,因为地基强度较低而经常出现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发生基础断裂、倾斜、地基滑动等事故。本文论述了岩土地基的处理原,分析了岩土地基的结构处理方法和地基处理方法,分析山区岩土地基在建筑工程施工时的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成都某地铁站基坑工程为依托,进行基坑止水技术研究。该基坑紧邻锦江,基坑范围内地层卵石土层较厚,土层内赋存有大量的孔隙潜水,地下水径流发育,基坑开挖后对基坑危害较大。针对该基坑特殊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咬合桩止水技术的相关设计参数,通过对比分析、理论计算等方法,确定咬合桩的咬合量、桩径、插入深度等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