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李保玉 《工业会计》2007,(10):56-58
5月10日,银监会实行银行QDII新政,将银行系QDII境外投资范围由“不得直接投资于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商品类衍生产品,以及BBB级以下证券”的规定调整为“不得投资于商品类衍生产品、对冲基金以及国际公认评级机构评级BBB级以下的证券”。这意味着,境内居民可以通过银行系QDII产品间接投资境外股票市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基金     
《工业会计》2011,(7):12-12
QDII基金扎堆发行主题投资大行其道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以来,已经有11只QDII基金发行成立,而3月份更是出现了4只QDII基金同时招募的情形。截至6月16日,  相似文献   

3.
曹幼非 《工业会计》2007,(12):57-57
笔者个人是十分支持QDII的发展方向的.同时也曾不断呼吁政策开放并赞成投资者去尝试。过去一段时间,QDII的氛围十分狂热.有几百亿甚至千亿元资金进场追捧。但笔者感觉一些投资者的认知似乎还有不足.所以想谈谈投资QDII的方向.风险以及应有的心态,希望投资者不但能够勇于参与QDII.也能心情安定,并获得合理的投资报酬。  相似文献   

4.
叶波 《工业会计》2007,(10):59-61
尽管股票投资比例可达50%给银行系QDII提供了新契机。但目前来看还少有亮丽表现。与之相比,基金系QDII一般在投资标的和投资比例上更为灵活,它们是否能有更出色的表现昵[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一、2001年基金重仓股趋向的预测 我们知道,1998、1999年设立的23家新基金占全部33家基金资产的比重超过80%以上,因此可以通过分析这23家基金的一些信息即可判断全部基金的大体情况。从各基金净值增长情况可以发现:把23家投资基金视做一个整体,各基金2000年的净值增长主要在第一季度完成。在第三季度中多数基金甚至出现净值下跌情况,如果扣除基金配售新股的收益则实际基本处在净值缩水的状态。从大盘同期涨跌幅可以看出,基金净值的增长和大盘涨跌呈正相关,实际说明基金也不可能逆市操作。(见表1) 23家基金在2000年平均净值增长在4…  相似文献   

6.
叶波 《工业会计》2007,(10):52-55
近来为分流境内过剩资金,监管层政策频出,先是在5月10日允许银行QDII拿50%以下的资产直投境外股票,又在6月20日全面放行基金、券商QDII,8月20日更是允许境内居民通过指定机构直投港股。一时间众多可直投股票的QDII闪亮登场,欲渔猪港股者也跃跃欲试。 2006年10月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破冰试水时,A股平均市盈率仅21倍;2007年9月南方等新一轮QDII启航,A股平均市盈率已超60倍,而海外市场平均盈率仅约20倍。站在A股巅峰,真可谓高处不胜寒;遥望海外,真的存在那块寻宝的天堂吗? 如林义相先生所言,出海之前,投资者有必要博采兼听,分析参与QDII或直投港股的收益与风险,并放在有A股的天平上作一称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国证监会副秘书长汪建熙近日表示,当局正考虑成立认可本地机构投资者(QUALIFIEDDOMESTICINSTI-TUTIONALINVESTORS,QDII)机制,以容许国内投资者往海外资本市场进行投资。他在香港举行一个关于公司管治的研讨会上称,“我们现时正考虑香港的建议,成立QDII,以容许(国内投资者)往海外市场投资。要到外面去(投资),恐怕要以外币为主。”对于香港投资者是否可以往国内投资,他表示中国亦考虑成立外国机构投资(QUALIFIEDFOREIGNIN-STITUTIONALINVESTORS,OFII)机制,届时香港投资者便可往内地…  相似文献   

8.
叶波 《工业会计》2007,(10):67-68
前文分析指出。境外投资收益只有超越A股预期收益,并足以弥补汇率及流动性等损失,方值得考虑;已有QDII收益与A股基金等收益比相去甚远,新一轮QDII尽管易弦更张.但收益前景并不非常明朗;长期中全球资产配置确实可规避单一市场的系统风险,但中短期内收益难超A股。那么个人投资者是否应参与境外投资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姜岚 《工业会计》2007,(6):18-20
2006年4月以来,国家批了150/亿美元QDII额度,获得批准额度的10家中资银行和7家外资银行共推出了13款银行QDII产品。但截至2006年底,银行系QDII销售情况并不乐观,QDII产品的人民币、美元认购额共折合约30亿元人民币,只约占批出额度的2.9%。  相似文献   

10.
上半年来,A股股价上上下下,搞得大家头昏,而亚洲股市也显现出全面向荣的景象。所以想对亚洲股市做个总结,供大家在做QDII投资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金净值由2元涨到4元,是否比由1元涨到2元困难?《新老基金,谁的净值增长快?》(见本刊2007年第4期)从理论层面证明,高低净值基金或新老基金,净值增长率并不存在显著差别。但近期不少新基金净值增长迅速,如兴业趋势投资,中邮核心优选等,均业绩骄人,很多朋友心头未免再次犯疑。于是笔者抽空做了一次实证探讨,也给朋友们看看,或可拨云见日,让真理浮出水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刘鲁宁 《中国石化》2006,(12):51-51
QDII全线启动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美国花旗银行在华分行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购汇额度5亿美元,批准恒生银行QDII购汇额度3亿美元。至此,外管局已累计批准10家机构的QDII额度116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叶波 《工业会计》2007,(12):20-21
A股近来的剧烈调整在很多新基民中造成了恐慌。此时应如何进行基金投资?是否应赎回基金?QDII纷纷跌破面值,投资价值又当如何看待?理财展上,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傅帆先生和信达证券基金研究员刘明军老师向投资者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叶波 《工业会计》2007,(10):61-64
对境内投资者而言,银行、基金QDII均属于间接投资海外。2007年8月20日,监管层宣布允许境内个人通过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和香港中银国际证券直投港股,又为投资者开挖了直投境外的渠道,顿时吸引了众多欲博取H/A差价的境内投资者的目光。港股直投能给投资者带来什么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叶波 《工业会计》2007,(3):30-32
近期,围绕应该买集中持股的基金还是应该买分散投资的基金,基民中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赞成基金集中持股孝认为,是好股票就应该集中持有,这样基金的净值才能上升得快;赞成基金分散投资者认为,基金集中持股会面临较大的净值波动风险,一旦所持有的股票陷入盘整或急剧下跌,基金持有的份额就有可能无法出手,造成基金净值的急剧下滑,所以为了规避风险,应当选择分散投资的基金。真理究竟站在哪一边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刘菲 《工业会计》2005,(8):38-38
根据中国银河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7月1目,11只债券型基金的净值增长率平均为3.97%,5只保本型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为2.19%,23只货币市场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为1.421%。在这3类固定收益类基金中,没有一只基金今年的净值增长率为负。  相似文献   

17.
郭卉 《工业会计》2008,(6):74-76
人民币汇率破7后,通胀却连续两个月突破8%。虽然人民币一刻都没停止升值的步伐,投资者却面临着负利率的困惑。放眼望去,资本市场并非乐土,A股市场腰斩,QDII沉船,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曾经的投资利器都无把握跑赢CPI。眼光放长远些,  相似文献   

18.
叶波 《工业会计》2007,(10):65-66
如果说港股具有投资价值,主要源于H股对A股存在的大幅折价。但H股与A股较强的联动性,也使投资港股对于分散A股风险的作用有所削弱。因此港股无论对于境外直投还是QDII都只是前哨站,海外无比广阔的市场才是其欲驶达的彼岸,然而海外市场的预期收益能超越A股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基金蜕变     
基金终于在2003年出现了战略性转折。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基金加权平均净值增长达到20.27%,在运作满一年的69只股票型基金中,只有3只基金净值增长率未能超过同期上证综指的涨幅。其中,有5只开放式基金的净值增长率超过了20%,博时价值增长净值增长率更是高达34.35%,列全部基金之首。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1月16日~12月14日(以下简称月度),除中小板指数涨势凌厉外,以沪市为代表的大多数股票依然处于调整中,让广大基民悲多喜少。在这一市场行情下,多数类型基金在帮助广大投资者主动规避风险的同时,均取得了虽不足1%但为正的平均净值增长率,整体跑赢上证综指,展现了基金的专业投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