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一、所得税制与谨慎性原则的冲突 1.所得税计算基础与谨慎性原则的冲突。 在所得税立法上,首先要考虑国家的利益,保证税收收入及时定额入库。同时又要考虑纳税人的实际支付能力,所以我国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辅助收付实现制。  相似文献   

2.
一个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会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以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我国目前的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不仅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将视为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相似文献   

3.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时,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就是资本保持或资本维持,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由于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考虑可能取得的收入或收益,就使得会计信息比较稳健。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谨慎性原则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谨慎性原则若使用不当也可能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同时还可能给企业设置秘密准备提供机会,使会计信息失真。因此,有必要正确理解谨慎性原则,并针对其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进行具体的阐述和严格的规定,以扬长避短,发挥其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汪淼 《铜陵学院学报》2011,10(3):57-58,115
谨慎性原则是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会计实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在会计实务中随着谨慎性原则应用范围的扩大,给企业留下的利润调节空间也在扩大,相关冲突也日渐凸显,必须及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生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设备。  相似文献   

6.
高媛  王竞梅 《技术经济》2001,20(12):52-53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八条中指出:“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企业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具体来说,在资产计价及损益确定时,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时,应选择使本期净资产和利润较低的方法和金额。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事项很多,本从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四个准备帐户来谈谈谨慎性原则在当前我国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因为它们在会计核算中有相似之处,值得探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指出,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设备。它属于会计核算的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故在企业的盈余管理中,会计选择的重大标志就是在谨慎性原则指导下运用各种会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预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会计实务的方方面面,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更进一步充实了谨慎性原则的内容,本文为此就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作以下阐述。  相似文献   

9.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不确定的情况,应保持一定的审慎,充分、合理预计企业可能发生的费用或损失,避免确认不确定能取得的收入。文章就稳健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指出,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设备。它属于会计核算的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指出,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设备。它属于会计核算的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2.
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就是资本保持或资本维持,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即只有在企业消耗掉的实物资产能够得到补偿以后,才能进行收益的分配。在这种概念下,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费用应以重置成本而不是以历史成本来计量。这可以从对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13.
颜振勇 《当代经济》2006,(7S):47-48
一、谨慎性原则的涵义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或者审慎原则,是针对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保持谨慎、安全的态度。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者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  相似文献   

14.
所谓谨慎性原则是指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预计,本文从不同角度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5.
李璞 《经济与管理》2008,22(9):34-37
会计谨慎性原则由于本身具有倾向性、不平衡性及会计人员的主观随意性,使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与税收法制的背离及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受到配股条件的制约等问题。对此应尽量缩小会计规定与税收政策之间的差异,确定各会计原则的优先级,适度扩大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范围,增强可操作性。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指出,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王秘密设备。它属于会计核算的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7.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以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现在浅谈一下谨慎性原则在当前会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企业决策者提高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本文就谨慎性原则在我国财务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所谓谨慎性原则是指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预计。本文从不同的角度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项会计原则,谨慎性原则由于其在实务操作中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因而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审慎列为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之一,但又指出,审惧的运用并不允许诸如设立秘密准备金,过份提取准备,故意压低资产或故意抬高负债或费用,因为那样编制出来的财务报表不可能是中立的,从而就不具有可靠性。可见,谨慎性原则既有其合理的一面,同时也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