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搞好企业的关键在于选聘优秀企业经营者即代理人,而解决好企业的代理问题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这是国外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激励机制”是关于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如何分享经营成果的一种契约,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使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一致起来,使前者在努力实现企业所有者利益即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目的是吸引最佳的经营人才且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制约机制”是根据企业经营业绩及对企业经营者各种行为的监察结果,企业所有者或市场对企业经营者或内部控制人…  相似文献   

2.
企业经营者薪酬机制体现了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制度中,资本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之间的激励——约束关系。企业经营者一方面追求的是报酬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则是追求非货币化的事业成功、荣誉等。资本所有者通过薪酬机制将经营者的努力程度与其报酬结合起来,使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所有者目标与经营者的个人目标相联系,对其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薪酬激励无疑是整个激励机制中最受重视最为核心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张华山 《经济论坛》2002,(17):28-29
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者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 现代公司制度是伴随古典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由于“两权分离”,就必须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建立一套有效制衡的体制和机制,这就是公司治理。由于“两权分离”,所有者(股东)将企业委托给经营者管理,于是产生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和经营者都是“理性经济人”,都追求自己效用目标最大化。经营者掌握着公司剩余控制权,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因而可能出现经营者为追求自身短期利益而损害公司长远利益的行为,即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有者为了防止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就必须建立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实现激励的兼容性,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以企业经营者和技术创新者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登上历史舞台,国际公司治理的重心已从过去调整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转变为调整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关系。也就是说,国际上新的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的实质,是国家利益与国有企业经营者利益的关联度、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动力和重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契约的不完备性,所有者无法确定企业收入水平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经营者的努力程度的变化所引起的。因此在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中,所有者必须考虑自己的行动对于经营者行为的影响:一方面,经营者会采取措施实现自己期望效用的最大化,即经营者的激励相容制约;另一方面,经营者的期望效用不能低于机会成本(经营者在经理市场上可以得到的市场认为合理的报酬所带来的效用),即经…  相似文献   

5.
美国公司管理层股票期权的负激励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特点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即形成了以股东形式出现的企业所有者和以管理人员形式出现的企业经营者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此种关系下,经营者可以获得委托人难以取得的企业内部信息,因而在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会诱导经营者的“偷懒”行为和道德风险的产生,即经营者会偏离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甚至有可能损害所有者的利益。如何有效激励经理人,使其利益导向与所有者利益相吻合,从而避免产生大量委托———代理成本?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6.
刘烜  夏飞 《经济管理》2004,(8):40-43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外在条件和目标非兼容的内在因素,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经常处在目标冲突状态之中,目标的冲突是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基础。约束机制是对经营目标的“硬”协调,其约束功效受约束成本限制;而激励机制是对经营目标的一种“软”协调,其实质是在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之间建立起均衡契约,对企业经营目标进行良性协调。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冲突。如何使企业经营者以所有者的目标为自己的经营目标,正当行使自己的权力,积极谋求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完善的、以市场为依托的企业经理人员的报酬模式。本文推荐以有效地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年薪制。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的“激励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的设计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至关重要。国有企业的委托人是国家,为了避免发生代理人利用委托人的授权,从事与委托人利益不符的活动,减少道德风险,委托人就需要设计一套对代理人的“激励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使代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如果监督或制约是事后纠正,激励则是事先预防。激励的核心是将经理对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追求。针对经理对货币收入的追求,资本所有者通过确定一个最优报酬计划来实现对代理人的激励和约束。一、国有企业的激励制约机制“激…  相似文献   

9.
<正>企业的动力机制总是相对于一定的约束机制而言的,即企业的利益驱动源(动力源)、利益驱动组合(动力组合)以及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总是以一定的内外环境约束为前提的。企业动力机制和企业约束机制共同形成了企业的经营机制。对企业经营约束机制的分析,有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企业经营机制的内涵和特征,加快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约束机制。 企业经营约束机制的内涵与特征 “约束”的最初含义是指对物体位置及其运动条件所加的限制,后引申为控制和管束。引用到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约束机制通常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行为具有制约、规范功能的诸要素通过相互关系及其综合作用,将企业行为限定在既定范围之内的制约机制。从行为规范、约束的角度来划分,企业经营约束机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目标约束或利益约束。即企业实现利润目标或追求利益最大化与承担一定责任相联系而形成的动力约束。实现利润的目标在企业内部,分解为各利益主体对利润额度的分享要求,从而形成了企业各利益主体(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对其利益的追求过程中所形成的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具体表现为: 一是投资者在追求投资利益或效益过程中所形成的预期制约。当预期投资收益率水平低于社会平均?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经营者是企业经营的领头羊,在企业经营中具有特殊的职权和责任,如何调动和发挥经营者的积极性,激发其潜能,鼓励经营者采取使企业财富最大化的行为,使企业经营者认识到企业财富最大化目标既符合企业集体的利益,也符合自己的利益,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问题,提出改革和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几点对策,以供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做为一种人力资本,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优秀的企业家可以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幼小的企业成长壮大,并且体现企业所有者(或股东)的利益;但假若企业经营管理者是无能的,或置企业利益于不顾积极寻求“灰色收入”甚至“黑色收入”,则会使原本蓬勃发展的企业陷入困境,极大的损害所有者的利益。在产权分离的现代企业中,不论企业的所有制是国有还是非国有,是股份制还是混合所有制,均存在一个对经营管理者激励、约束的问题。目前企业经营者物质激励水平总体偏低,结构不合理,隐性收人高…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的目标就是建立一整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在“两权分离”条件下,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通常是不一致的,所有者的目标取向是投资收益或利润最大化,而经营者的目标更追求经营者效用的最大化,即力求尽可能多的薪水、奖金、闲暇和荣誉等的最大化;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日常经营中所有权者主体缺位和经营者行为失控,内部与外部的事后审计又无法满足所有  相似文献   

13.
楼大政 《经济论坛》2003,(13):29-30
一、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激励的必要性企业经营者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是稀缺资源。企业经营者的激励问题源于现代公司的两权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现代企业规模日益扩张,同时伴随着技术和管理过程的复杂化,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是具有特殊才能的专职管理人员,由此导致了现代企业资本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发生分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就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两者参与企业经营的程度不同,享有的信息不对称,这使经营者有可能为最大限度增进自身效用而不惜牺牲股东利益,做出不符合企业价值取向甚至相反的决…  相似文献   

14.
企业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黄梅波(厦门大学)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冲突。企业所有者追求的是剩余索取权,即所有者扣除其他生产要素报酬之外的企业盈余,而经营者追求的是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如何使...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与实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具有法人财产权,并且有独立经营和支配法人财产的权利。如果不解决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与制约,产权资本就会在经营过程中以各种各样的理由侵占所有者的利益。相对来说,法人财产权的确立和企业的独立经营问题还比较容易解决,企业法、公司法等可以规范和保障企业经营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建立,也为法人  相似文献   

16.
王凌竹 《时代经贸》2011,(20):204-204
一、高管激励机制概述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所谓激励机制是指企业所有者通过激励因素与经营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其本质是要解决企业的动力问题,使企业所有者在资本收益最大化目标和经营者自身效用最大化之间找到平衡点。 激励机制按不同形式可以划分为薪酬激励和非薪酬激励。薪酬激励是最主要的激励方式之一,即通过薪酬制度的建立来为高管人员提供劳动收入以达到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7.
EVA激励机制是以EVA作为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的基础,兼顾股东价值最大化和企业经营者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激励机制.本文首先介绍了EVA激励机制的产生背景和定义,然后对EVA激励机制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8.
陈玉荣 《技术经济》2003,22(12):25-27
一、当前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缺陷 1.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问题。在经济转轨中,国有企业经营者或工人,即内部人往往会获得对本企业相当大的控制权。如果内部人利用掌握着企业实际控制权的便利,在经营活动中充分体现自身利益,甚至合谋架空所有者的控制和监督,损害所有者权益,内部人控制现象就成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我国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名义上的国有产权代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如何进入企业的问题尚未解决,能真正对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19.
和颖 《时代经贸》2008,6(8):164-165
EVA激励机制是以EVA作为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的基础,兼顾股东价值最大化和企业经营者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激励机制。本文首先介绍了EVA激励机制的产生背景和定义,然后对EVA激励机制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对于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尤其是国有控股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公司治理,也称为法人治理、公司管理,是随着现代公司制中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出现的,是协调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的机制。这个机制能保证公司的管理层在股东不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的情况下,以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或公司的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现阶段,由于我国国有企业与国有控股公司股权结构中,国有股所占比例过高、股权过于集中,存在“所有者缺位”或“产权虚置”的现象,企业治理结构效率大大降低。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冲突,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