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旅游》2002,(2):35-35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把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先导产业优先扶持和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全省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体系协调发展,产业地位明显提升,旅游业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旅游涉外星级饭店作为旅游产业中创汇创收的主要基地,呈现出了十分强劲的发展势头,到目前全省星级饭店已发展到195家,为我省旅游业的腾飞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山西旅游》2007,(4):22-22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十一五”期间把旅游业确定为我省四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全行业坚持内强基础、外拓市场.2006年旅游接待和收入等方面取得了良好业绩,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428.39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省GDP的9.01%。旅行社作为旅游产业队伍中最具活力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为我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准的理论与实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准体系》实施成就与经验回顾的基础上,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家旅游局制定的“优中选优”战略背景,以及其委托世界旅游组织和北京大学专家根据其拟定的“动态评估”原则而共同起草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标准》的总体原则、基础标准、专项标准。文章接着对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创建策略、实施步骤和实施影响进行了阐述。文章有利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指导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创建以城市为目的地的国际化旅游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山西旅游》2001,(2):32-32
“九五”期间,全省各级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方针,全省旅游行业奋力开拓,锐意进取,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积极配合,使我省旅游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五年来,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不断提高,宣传促销观念不断更新,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拓展。行业管理不断深化,旅游环境逐步改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体系协调发展,产业地位明显提高,产业贡献逐年加大,旅游经济总量迅速增长。2000年,  相似文献   

5.
《山西旅游》2007,(4):17-17
为强化星级意识,有效地维护星级标准的严肃性,提高星级饭店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星级饭店激励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根据国家标准《旅游星级饭店的划分与评定》(GB/T14308—2003),以及我省《2006年度最佳星级饭店评定标准》,各市星评委按照星级饭店监管权限,采取明查暗访、重点检查与抽查相结合,以及地市星评委交叉进行检查的方式,以百分制考核的办法,对全省星级饭店从设施设备及维护保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翠花 《山西旅游》2007,(5):53-53
据8月2日全省旅游星级饭店大会信息:省、市星级评定委员会对全省旅游星级饭店进行了复核。也是对星级酒店实力的一次大检阅,评选出最佳三星级酒店14家,金三元宾馆再次被评为“最佳三星级酒店”,这是该馆第四次获此殊荣。[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1月25日太原市旅游饭店协会举办第二次会员大会。全市100多家会员单位代表到会,市旅游局局长马志、副局长牛庆扬、赵晋英为大会分别做了讲话,大会由副会长黄宪民主持。大会由太原市旅游局副局长牛庆扬(太原市旅游饭店协会会长)为大会做了2006年以来协会工作的总结。特别指出协会从2005年11月成立以来受到了市领导、全市旅游饭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做到团结一致、上下同心,实现了"为行业服务,为会员服务"的目的,协会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会员  相似文献   

8.
《山西旅游》2001,(6):1-1
2001年全省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工作以扎实的作风,强劲的力度全面展开,着力解决了一些超范围经营、超范围广告、恶意削价竞争、不讲职业道德、不讲信誉、拖欠团款、“黑社、黑导”等长期影响旅行社服务质量和制约旅行社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并通过对星级饭店评定和星级复核,对于有的饭店随意降低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削价竞争、硬件设施维护保养不良、服务质量滑坡等现象进行了有的放矢的治理整顿。  相似文献   

9.
俱乐部旅游:实施、意义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娟 《旅游学刊》2004,19(1):37-41
本文根据实地调研,讨论国内新近出现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俱乐部旅游。文章首先分析这种旅游方式成功实施的三要素,即相关主体、旅游线路设计、物质准备及费用;其次,从旅游者、当地社区、旅游组织者以及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和遗产保护等角度,对俱乐部旅游进行收益分析,并同时与其他旅游方式进行效益比较;第三,通过讨论俱乐部旅游与“大众旅游”、“自助旅游”、“另类旅游”以及“活动旅游”等旅游概念的关系,对其进行学术定位;最后,从俱乐部旅游的易行性、潜在的参加者群体、与户外健身运动的关联性、以及中国户外运动资源等4个方面,指出俱乐部旅游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伍延基 《旅游学刊》2005,20(5):9-10
面对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的前沿关注,我们有必要思考: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的路径是什么?旅游学术研究中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旅游学术研究的方法论是什么?当前国内在旅游学术研究中又存在哪些误区?就后者来说,笔者认为,当前国内旅游学术研究中存在如下两个误区:  相似文献   

11.
宝文 《山西旅游》2004,(3):51-51
近段时期以来,外省旅行社为了争取更多旅游客源,派出工作人员来我省设立办事机构开展旅游业务,严重地扰乱了当地旅游市场,侵害了所在地旅行社合法权益,致使旅游服务质量无法保证,为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打击非法设立的旅游办事机构,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省旅游质监所组织开展了联合执法行动。  相似文献   

12.
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影视作品与旅游业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全面总结了影视旅游的形式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影视旅游作了界定。进一步分析影视旅游的旅游动机,分析了影视旅游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指出影视旅游中值得乡村旅游、体验旅游和旅游宣传借鉴的元素。  相似文献   

13.
《旅游学刊》2004,19(6):19-19
9月19~24日,中国区域科学学会区域旅游专业委员会、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北京大学地理科学研究中心、北京旅游学会、青岛大学旅游学院、河南大学与《旅游学刊》编辑部等十家单位在河南开封联合召开了“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日本等国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出版机构、当地旅游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约130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1982年秋,笔者参加南开大学建系工作之初,在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听到高等旅游教育负责人严肃地告诫说“旅游不是学问,不要去研究它”。从这位刚从美国夏威夷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接受一年专业培训的高教负责人口中听到这样的说法,不能不令笔者感到十分惊讶,不知该从何说起。  相似文献   

15.
《山西旅游》作为山西省旅游局主办的一份刊物,已走过了20多个春秋,为山西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呐喊助威,将山西省发展旅游产业的政策方针、发展战略、开发建设成就和全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旅游商品传播于全国的旅游行业,以其健康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印制质量受到同行业的好评,受到旅游爱好的喜爱。多次被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报刊协会评为最佳出版物,荣获“中华旅游促进奖”。[编按]  相似文献   

16.
张凌云 《旅游学刊》2002,17(6):64-70
本文对普恩博士提出的新旅游理论及其预测提出了质疑,在新旧旅游的划分、大众旅游的性质和作用以及与替代旅游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与普恩博士迥异的见解。本文作者认为,大众旅游是一个相对概念,随着时间推移,大众旅游可能发生整体性的进化,在一定程度上更符合个性化和可持续性的要求。但大众旅游与“新旅游”作为旅游消费的两极不仅是永远不会被相互替代,而且“新的”大众旅游还将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赵鹏 《旅游学刊》2008,23(2):5-6
旅游高等教育的产生,是教育与旅游的结合,由此引发了如何结合的话语,并成为一个长久存在的命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关系到旅游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旅游广告在旅游产品的推广和销售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旅游产业市场化的标志之一。旅游广告主在进行旅游宣传时,要充分考虑所推广的产品的性质、特点和广告的规格、受众特点、覆盖范围等,选择和运用相适应的广告媒体平面、影视、互联网……一个都不能少。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旅游研究的多维视野--对国内与国外相关文献的评述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本文通过对大量英文和中文文献的检索和分析,以几个重要的主题作为阐述的基本框架。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中国本土学者、外国学者以及旅居国外的中国学者对中国旅游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基本观点,并对旅游研究过程中所呈现的基本趋势进行了讨论。通过这个分析,使国内同行得以一窥中国旅游问题在世界旅游论坛上被关注的程度,以及了解中国旅游研究与国外旅游研究的差别。本文提供的大量英文文献,也是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线索。  相似文献   

20.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蓬勃发展而有待深入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9  
何景明 《旅游学刊》2004,19(1):92-96
从现有的研究资料看,我国目前的乡村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乡村旅游概念;乡村旅游开发意义、条件和模式;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乡村旅游存在问题和发展策略;国外和台湾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借鉴。虽然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也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整体上研究水平不高,许多方面都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