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过程中,应明确理解内部控制的主体和控制目标.董事会、监事会、全体员工都是内部控制的主体,把全体员工列为控制主体是基本规范的一大特色;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日常控制的基本目标和促进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明确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等内部控制原则.正确理解和运用企业内部控制要素,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2.
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解读 基本规范首先界定了内部控制的含义,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相似文献   

3.
肖阳 《企业导报》2011,(17):74-75
<正>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了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并指出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结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指出了明  相似文献   

4.
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内部控制"的定义由来已久,COSO委员会对其定义是"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士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程序: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2008年6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相似文献   

6.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已经正式颁布,并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因此,如何正确理解这份文件的内容和精神,使企业能够尽快落实和贯彻下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就《基本规范》的主要方面进行了解读和分析,以期对企业制定、运用内部控制规范有所裨益。一、内部控制定义《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明确了三个要点:(1)是一个过程;(2)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3)目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的规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笔者认为,时刻铭记组织的控制目标,组织企业内外部各项资源努力达成目标,并根据内外部各种环境影响变化适时调整,才能确保目标的实现。铭记组织的控制目标是第一要务,如果过于调整微观方面的种种措施,忽视目标的重要性,则有些舍本逐末。下面笔者将通过几个案例分析明确控制目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车萍 《新疆财会》2010,(2):50-52
2008年6月,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建没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企业规范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提供了指导,足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敲门砖。该规范要求企业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9.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控制的定义有很多种表述方式,但意思相近。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指出,内部控制是指企业董事会或单位决策机构、管理层、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战略目标、营运目标  相似文献   

10.
内部控制的定义有很多种表述方式,但意思相近。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指出,内部控制是指企业董事会或单位决策机构、管理层、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战略目标、营运目标、  相似文献   

11.
企业内控制度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而内部控制目标是内部控制的总纲,内部控制的原则、方法、程序都应建立在内部控制目标的基础上。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当务之急,就是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控制,并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价.文章围绕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及其评价的重要作用,探讨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与目标、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与原则以及具体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国内相当一部分企业尚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存在许多误解,甚至概念模糊,治理结构先天不足,使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机制。为此,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等于2008年6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范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  相似文献   

14.
《财务与会计》2012,(1):13-15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实践证明,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十一五"时期,我国已建成了由《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18个应用指引、  相似文献   

15.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一定控制环境中,由内部控制人依据一定的理念和一定的程序对单位的重要经济活动和重要环节进行监管的过程。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也是正确处理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关系、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概述1.什么是内部控制我国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所称的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1)企业战略;(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3)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4)资产的安全完整;(5)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00年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进行了比较,指出两者在内控定位及所体现的理念、规范力度、内控定义、内控目标和原则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许多方面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必将引导和规范我国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及其意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企业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有效的内部控制,通常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与内涵 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财会[2008]7号文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中定义了内部控制,即“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纵观内部控制在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变迁,主要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整体四个阶段。内部控制作为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已不断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完善企业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2008年6月28日,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的印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