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农村固定资产是拉动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动力。本文从经济和社会两大层面深入分析了新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剖析了现阶段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对扩大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机制,加快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农民是农村投资的主体,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利用2006年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抽样调查资料,对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投资结构、投资方向等做了分析,针对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础性、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收入的变动具有积极的正面效应。文章采用1981—2011年的数据检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认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均衡关系,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可以持久显著地增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4.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启年,是全面启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第一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增长14%,重点投向农田水利、乡村道路、沼气、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上半年,新疆认真贯彻和落实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用于农业的投资22.18亿元,同比增长28.3%。2006年上半年,全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0.05亿元,同比增长14.3%。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农村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农民生活质量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保证,为新疆农业丰产增收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5.
新疆当前固定资产投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以来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实行了宏观调控,这一政策实施后对新疆固定资产投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新疆投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为了研究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后对新疆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笔者对新疆当前固定资产投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九五"时期新疆固定资产投资与全国及各省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英 《新疆财经》2002,(1):8-12
本文通过对“九五”时期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的分析以及与全国及各省市的比较,找出了新疆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长速度及投资结构等方面的差距,并提出“十五”时期新疆固定资产投资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国对西部地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过低的现状以及由此导致西部地区农村社会发展缓慢和农民收入低的现实.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政府应提高对西部地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优化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促进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大公有单位投资比重,提高对西部地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参与度.  相似文献   

8.
声立香  陈华 《山东经济》2012,(4):113-118
城乡金融的不平衡对农民收入增长有多方向的影响。研究显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二三产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农村金融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镇金融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产生了制约作用;同时,二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投资不仅是新疆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也极大地促进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经济结构的转变及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本文对改革开放30年来新疆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了较为全面地梳理和回顾,并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应关注的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固定资产投资自19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受制度、资金和结构等因素的制约,与全国其他发达地区相比,新疆在投资数量和投资效益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实现“十一五”时期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采取创新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调整投资结构等措施,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应。  相似文献   

11.
For small-peasant economy countries in Asia, scale farming, characterized by land transfer, helps achieve scale economies and improve productivity. However, the scale farming development is hindered by the increasing farm labor cost because of the rising wages. Based on a panel dataset of 458 tenant farmers in Jilin, Jiangsu, and Sichuan provinces in China, we investigate heterogeneity in the impact of rising wages on tenant farmers’ farm size and machinery investment of different initial farm sizes. Additionally, we further analyze the different constraints they face in adapting to wage increases. Our results show the antithetical impact of rising wages on tenant farmers with different farm sizes. This results in the polarization of tenant farmers’ farm size in China. Meanwhile, tenant farmers face various constraints in the adjustment process of farm size and machinery investment. Specifically, large-scale tenant farmers increase their farm size and invest i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given the rising wages. The extent of this adjustment depends on farming seasons and their liquidity. In contrast, small-scale tenant farmers reduce their farm size and machinery investment. Their choices are limit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off-farm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sider the heterogeneity of tenant farmers and help mitigate the constraints they fa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ale farming.  相似文献   

12.
王浩 《乡镇经济》2008,24(6):102-105
由于城乡之闽发展绩效的差异,为经济增长而竞争的地方政府,存在着实施城市倾向经济政策的制度激励,忽视了农村经济发展,这对农民收入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文章使用河南省108个县(市)截面数据建立计量模型。研究表明,加大投资力度或增加社会总投资中农村投资所占的份额,都对增加河南县域农民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于以往从农户主体角度讨论诱导农业生产性投资的传统思路,文章从分工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农业服务外包与生产性投资之间可能存在的替代关系,试图为中国小农引入现代生产要素及其投资选择提供一种新思路。基于广东阳山县的农户跟踪调查数据,选用Probit和Tobit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服务外包与农户生产性投资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具体而言,农业服务外包水平增加10%,农户进行生产性投资的概率降低3.21%,生产性投资总额降低29.24%。采用工具变量法再次验证了这一替代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该替代关系会随着种植规模的增大而减弱。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充分发挥农业服务外包市场的迂回投资功能,以外部投资替代农户的直接投资行为,从而将小农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为此,有必要反思和调整农村信贷政策,并适时制定面向新型农业服务经营主体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农民收入分配不公正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我国,“三农“的弱质性、农民压力集团的缺位、社会等级制度及片面的工业化政策是导致农民收入分配不公正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大对“三农“投入、平等地对待农民及提高农民组织程度是解决我国农民收入分配不公正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海清 《乡镇经济》2008,24(6):71-74
我国农村消费需求不足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有密切关系。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根本条件;可以加大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支出,增强农民的消费能力;可以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和劳动办转移,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途径;可以促使农民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为农民创收提供条件;可以改变农民对未来的收入和支出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解决农村消费需求不足、扩大内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安徽省5个区县200余户不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Probit模型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的固定与流动资本投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投资大于普通农户;经营主体向非农业的转型程度对于两类主体的农业生产投资均有负面影响;土地面积增大和土地租期延长促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业投资水平;经营者个人学历对固定资本投资影响亦显著。文章认为需要提升农业生产者收入,改善土地流转制度以及改革农业贷款制度等措施,来调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投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典型的贫困县——湖北省大悟县为例,分析了农村居民的消费现状和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提出了提高贫困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大力推进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更新农民消费观念;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对甘肃、河北、湖南和江苏4省的实地调查,分析总结了各地政府和农民等不同角色对新农村建设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程度的担忧,并对如何使新农村建设远离误区,顺利进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户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与内在动力。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对于激励社员与合作社发展业务关系、吸引投资、激发管理者和员工的_T-作热情具有重要作用,是合作社扩大市场份额、增强核心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文章构建了交易额返利率基本模型,分析了影响交易额返利率的主要因素,为合作社制定利益分配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雄华 《特区经济》2006,211(8):141-143
现阶段我国面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巨大压力,而农村教育水平低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性原因。在农村教育投资机制中,政府、企业与农户均呈现出投资不力状况,建立多元化的农村教育投资新机制,鼓励多方投资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