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我国现在制订的国民经济计划,分为指令性和指导性,一部分商品的生产完全由市场调节。采用现时的计划形式,一个企业生产的某一种商品,由国家调拨部分实行指令性计划,另一部分实行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当一个企业不只生产一种商品而是生产多种商品时,每种商品的生产都有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这种计划执行起来就很复杂。而且生产的商品即使属于指令性计划,不只生产这种商品所需的生产资料不能由国家经济机关全部按平价调拨给企业,生产的商品也往往不能全部适用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而积压。因此,应逐步全面实行指导性计划,来代替指令性计划。我认为指导性计划的根本特征是企业有权根据本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上为本企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的供应及生产的  相似文献   

2.
1968年匈牙利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时,根据自己对补会主义经济性质的理解,针对过去实行的指令性计划制度的弊病,大胆地取消了指令性计划制度,实行具有独创精神的指导性计划制度。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匈牙利是第一个提出指导性计划制度并在实践中付诸实施的国家。因此,研究匈牙利指导性计划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是很有意义的。下面,就匈牙利指导性计划制度的几个原则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计划体制地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中央集权型的计划体制已经被否定了。把指令性计划转化为市场导向型计划,通过计划控制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实行以间接调节为核心的指导性计划,已成为计划体制改革的主要倾向。这对于克服原有计划体制的弊端,调动企业,地方的积极性,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越性,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改革过程中,由于对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认识不够,改革中有急于求成的思想,加之某些错误理论观点的影响,某些方面的放权让利过猛,指令性计划缩减过多,过分夸大了市场调节的功能,宏观计划调控权力分散和缺乏应有的经济实力,使得一个时期以来,供需总量失衡,经济结构扭曲,经济秩序混乱,经济效益低下。为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制度,在治理整顿期间必须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一、计划体制改革要求财政转轨变型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的计划体制应是统一性同灵活性相结合的体制。根据这个要求,应有步骤地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而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范围,并重视市场调节和经济杠杆的作用。在公有制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采取什么样的计划管理形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后果。建国以来,我国对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基本采取的是苏联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实行中央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实行以部门为主垂直式的、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财政管理体制是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调整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分配  相似文献   

5.
<正>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无论指令性计划还是指导性计划,都要“自觉利用价值规律,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引导企业实现国家计划的要求。”本文试图就指令性计划如何利用价值规律和经济杠杆等问题,作一点粗浅分析。一指令性计划如何利用价值规律和经济杠杆,可以从指令性计划的编制和执行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编制过程来看: 首先,要充分利用市场信息、市场机制,提高计划决策和计划本身的科学性。在广泛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条件下,人们的需要表现为对商品的需要,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反映,这一特点给社会需要的计算带来一定困难。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决策和编制指令性计划时,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市场信息,对市  相似文献   

6.
<正> 1984年以来,我国在指导性计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然而必须看到,我国的计划体制改革并未出现实质性转轨,相当一部分企业处在“指令性计划无指令,指导性计划无指导”的真空状态,产品积压、投资重复、停工停产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指导性计划实施的深化已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指导性计划是计划与市场结合的最佳形式,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可以采取直接的指令性计划形式,可以采取间接的指导性计划形式,也可以采取直接的指令性计划和间接的指导性计划同时并存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统购统销与价值规律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53年和1954年,我国先后对粮食、油料和棉花三种农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国家计划机关长期以来对这三种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实行指令性计划,直到近年才把粮食和油料的生产改为指导性计划,而对棉花生产和粮食、油料、棉花的征收、统购、超购仍作为指令性指标下达。实行统购统销以后,价值规律对这三种统购统销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是不是还起着调节作用,国家计划机关还要不要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充分利用价格、税收、利润、信贷等经济杠杆来引导农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实现国家的粮、棉、油生产计划和流通计划,是长期以来有争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发挥多层次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更多地吸引国内外建设资金,湖北省提出以下投资体制近期改革实施方案:(一)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由指令性控制为主转向指导性控制为主。从1992年起,年度投资总规模,按累积率、投资率等全社会总的资金供给情况来确定,各地市年度投资总规模测算后,报省计委同意后确定,不要逐级切块和按指令性计划的管理办法确定和考核。各地在审批项目时,必须根据市场导向和经济效益情况,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对资金来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计划体制,应该是统一性同灵活性相结合的体制,为此必须有步骤地适当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的范围。这就表明,指导性计划将要阔步登上我国计划经济的舞台,成为计划管理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1.
改革计划体制,是否还需要指令性计划?不少同志认为,虽然大幅度削减指令性计划指标是改革的必然要求,但国家不可能全部取消指令性计划,否则我们的计划就与资本主义那种“天气预报式”的计划没有区别了。我们认为,彻底的改革态度是,凡违背商品经济规律、不利于发挥市场积极作用的管理方式包括指令性计划方式都应当从根本上改革,但这种改革既不是简单地缩小或取消指令性计划,也不是仍然继续维持或保留某些传统的指令性计划方式,而是要创新一种与市场原则相容、能够有计划地引导和调控市场的新型计划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计划体制的改革提出了任务和要求,这就是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建立起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行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体制,把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都作为计划经济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
自从国家指导价格被提出以后,不少同志认为我国价格改革目标模式应当是以国家指导价格为主,以国家指令价格和市场调节价格为辅的混合价格模式;而关于国家指导价格,多数同志又认为限价是其主要形式。因而从逻辑上推理,现在许多同志持这样的观点,即:限价是我国价格改革目标模式的主要形式。对此我持不同意见。我认为,不应将限价作为我国价格改革目标模式的主要形式。第一,限价属于国家指令性价格而不属于国家指导性价格,它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是不相协调的。关于限价究竟是国家指令性价格还是国家指导性价格,现在议论颇多。我认为,无论从  相似文献   

14.
来稿摘登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的发育,银行信贷规模管理也必须运用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经济运行机制,由指令性计划逐步向指导性计划过渡,形成弹性控制的管理模式。其实施框架应当是:①实事求是地核实基础规模。一是根据中央制定的产业政策和产品政策,确保重点建设和骨干企业的合理用款;二是加强预测,转变缺口操作心理;三是以近几年实际使用信贷资金的加权平均数,加上国家控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 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关系,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问题。《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赵紫阳同志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讲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时指出。“在坚持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前提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国家在制定计划时也要充分考虑和运用价值规律”。陈云同志在今年春节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最近他还强调指出,国家建设必须是全国一盘棋。所有这些论述,特别是陈云同志所  相似文献   

16.
一、计划与市场的要素融合 计划机体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1、指令性计划要素;2、指导性计划要素和经济杠杆;3、政策性计划要素。  相似文献   

17.
一、生产资料市场在形式上具有了一定规模,但仍不发育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生产资料市场沿着缩减指令性分配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范围的基本思路,走过了一段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扩大,从进入市场的品种数量扩大到从事物资流通的组织增加的道路,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在形式上已具有了一定规模。表现在:(1)国家计划分配的品种数量和比重减少,进入市场购销的范围扩大。国家统配物资和部管物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已经逐步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七五"期间我们的企业应更多地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增加出口,创造更多的外汇,要在继续巩固和发展已有市场的同时,积极开辟新的国际市场,同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建立和扩大贸易往来.逐步建立和健全在国外的推销系统和服务网络.总之要使企业跟国际市场直接联系起来,经营组织也应用提高经济效益为主的"利润中心"式组织代替阻碍经济效益提高的"机能部"式组织,改变以往封闭型的以产定销和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内向型"组织,形成"新的、以销定产"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前提下以市场手段来配置资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实践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来配置经济资源的方式。市场从来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在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的情况下,我就必须发挥政府应有的宏观调控作用,克服市场缺陷。本文就政府调节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必要性及具体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此提高政府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经济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钢材资源管理体制.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在产品经济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当时,国家对钢铁企业实行严格的指令性计划,对钢铁产品实行统购、统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以后,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1986年-1990年,冶金行业实行指令性计划投入产出承包,迈开了钢铁企业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从此,钢铁企业有了超产自销钢材,同时,企业内部的经营机制也有了较大的变化。这五年,我国的钢、铁生产规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