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月30日,“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在北京揭晓,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金志国作为最具“中国制造”全球影响力的代表人物,荣膺该项大奖,成为中国企业家群体走向国际舞台的新代表。当金志国健步走上颁奖台,高举盛满青岛啤酒的酒杯,激情呼唤“让我们相约北京,扬帆青岛,为2008北京奥运干杯!”时,他也把百年青啤的营销推向了极致。是激情成就了金志国营销大师的美誉。  相似文献   

2.
每个春天的内容和色彩都不同,今年“两会”,人们在希望了解中国啤酒领军企业——青岛啤酒的2006年的同时,也在猜想和期待领军人物金志国,会带来怎样的新观点和新盘算。记者有意汇集了金志国去年人代会上的一些观点,并与今年人代会上的观点作了比较:2006年人代会上,金志国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奥运营销、义与利、顺势与运势、双赢理论等方面。而今年的“两会”上,金志国的观点则更紧扣时代脉搏,比如呼吁企业应建和谐经济圈、创新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注重食品安全和强调企业公民道德观等。同样是3月,金志国的讲述更有深度和新意。  相似文献   

3.
在奥运会还剩下整整一年的时候,青啤投入1亿元,在全国掀起的13亿人全民奥运行动激情才开始释放对于青岛啤酒总裁金志国来说,能为青岛啤酒争取到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的资格,无疑是其职业生涯中值得浓墨重书的一笔,但同时出现在赞助名单上的两家竞争对手,百威和燕京,又让金志国不得不时刻绷紧奥运营销的那根弦。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开局之年,青岛决策层从经济全球化高度和未来中国转型的宏观视角,提出了青岛要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深入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向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迈进的奋斗目标。刚从美国考察归来的青岛啤酒公司董事长金志国,在2011年春节前夕,就青岛啤酒如何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构建国际化大公司的理想,接受了《商周刊》记者的采访。与金志国对话,让人真切感受和看到了一个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企业家,一个负责任企业的所思所想和所为。  相似文献   

5.
鲁宁 《中国品牌》2012,(1):22-24
201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10年整。当晚,"跨越10年,融入世界"入世十年庆典晚会上发布了"2011最具影响力25位企业领袖"名单,青啤董事长金志国榜上有名,这是他连续3年获得这一荣誉。在金志国的身后,青岛啤酒这个  相似文献   

6.
青岛街头有一个奇特的消费景观,这里的人们会拎着塑料袋打啤酒喝。这是青岛人的骄傲和自豪,因为他们有一块百年名牌。要市场,不要工厂金志国的前任彭作义号称"拼命三郎",从1998年起,他高举并购大旗,不到三年时间,把全国47家啤酒企业收于麾下,解决了青啤"品牌大、规模小"的矛盾。但突进  相似文献   

7.
连续五年销售称霸世界的中国啤酒,行业巨头开始萌动东盟方向的扩张。青岛啤酒总裁金志国透露,青岛啤酒拟在东盟国家设立一家合资啤酒厂,有关项目现已进入考察的后期,并正进行可行性研究。而在此之前,燕京啤酒和珠江啤酒两大巨头已经在广西和广东湛江设厂,意在辐射东盟市场。  相似文献   

8.
2008年10月1日,第二届中国品牌节在国家体育馆隆重开幕。此届中国品牌节对北京奥运品牌营销进行了一次全面总结,举行了隆重的"2008品牌中国奥运光荣榜"颁奖仪式,青岛啤酒因出色的奥运营销效果而荣获"2008北京奥运十佳品牌营销奖"。此次中国品牌节公布的"2008品牌中国奥运光荣榜",是北京奥运会后发布的第一份权威榜单,是在对奥运营销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经过品牌专家、品牌经理人、奥运冠军、企业家、新闻媒体、消费者等多方参与的结果,所以  相似文献   

9.
2007年9月9日,"第二届亚洲品牌盛典"颁奖典礼在香港迪士尼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凭借强大的品牌价值优势与行业龙头地位,青岛啤酒总裁金志  相似文献   

10.
久违而陌生的青岛啤酒总裁金志国,沉寂三年后终于开口说话了。彭作义活得潇洒,生前纵横捭阖,四处并购;彭作义死得悲壮,身后空余叹惋,把整合的“包袱”也甩给了继任者金志国。  相似文献   

11.
第四层能力与江轮入海随着青岛啤酒不断做强做大,金志国致力“把青岛啤酒打造成一艘国际化的远洋巨轮”的宏愿,愈加清晰和深入人心。对于这一目标,金志国曾不止一次说:“我一直认为,企业的经营规模与边界、多元化与国际化,实际上都由企业的控制能力所决定。而这些能力从战略上划分为四层:第一层是容易模仿的,比如资金、商品等;第二层是能够被模  相似文献   

12.
韩晓娥 《商》2013,(12):70-70
青岛啤酒是中国啤酒市场巨头之一,其品牌战略值得研究学习。本文从青岛啤酒的内外部环境、战略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其多品牌营销模式的优势与劣势,为青岛啤酒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这届的奥运营销,具有相当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平的青岛啤酒堪称典范,这不仅因为他们通过借鉴世界其它奥运城市营销理念,创造性推出北京奥运激情营销模式,更重要的是,在以文化为核心的营销实践中,这一具有国际化的中国民族品牌,被越来越多的国外朋友所认可和青睐,青岛啤酒被他们看作是中国的形象大使,是"最美味的奥运赞助商"。以下是记者根据材料整理编辑的一组外国人对青啤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4.
《糖烟酒周刊》2006,(35):2-3
沈青影响:沈青先生分别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演讲学者和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对话》栏目,上海东方卫视《决策》、《波士堂》栏目,湖南卫视,北京卫视,香港凤凰卫视,湖北卫视,广东卫视等10余家主流电视台特邀经济点评专家。与蒙牛乳业总裁牛根生、汇源果汁总裁朱新礼、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青岛啤酒总裁金志国等200多位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每年进行100多场电视高峰对话,在全国有较大的社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00年以来中国啤酒行业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啤酒并购热潮,华润、青岛、燕京等国内啤酒巨头经过大规模的并购,基本上完成了对全国重点市场的布局,但企业并购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对于未来的扩张方式,金志国称:“青岛啤酒不放弃收购,但只有十万吨以上、副省级以上的大厂才会进入我的视野。”同时他认为现在自建厂的门槛越来越低,相对并购存在的诸多隐性成本来讲,选择自建厂将成为潮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告》2005,(7):90-96
1905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人类在西半球上首次飞向蓝天;青岛啤酒在东半球上诞生了!一个世纪过去了,逝去的东西太多了,洋马、洋油……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往昔记忆,然而100年后的今天,在中国人坐上飞机周游世界的同时,能喝上Inade in China的啤酒却只有青岛啤酒;但是不得不承认,青岛啤酒已被抹上了一层经典的色彩;缺乏一定的活力已是不争的现实。在青岛啤酒刚过完百年生日的2004年,阳春三月,采纳品牌营销国际顾问机构与青岛啤酒华南营销有限公司的亲密接触,揭开了青岛啤酒品牌保鲜的全程策划。  相似文献   

17.
采访手记:与金志国聊天从来都是一件快事。在许多记者的眼里,他就如同青岛啤酒,有魅力、有激情,总让人念叨。但说实话,笔者已很久没与这位中国啤酒业的代表性人物面对面聊天了。若不是啤酒节的缘故,见面和聊天,恐怕还要等待一段时间。就在这届啤酒节开幕前5天的8月6日,据说刚从美国风尘仆仆归来的他,就如约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虽经空中长途旅程,但在他的脸上却丝毫看不出任何疲倦,历时1个多小时的采访也丝毫没有停顿。以至于我的摄影同事在事后仅说了两个字:真爽。无论如何,这是一次较为深刻的对话。对话之中虽不乏幽默,看得出,在青岛啤酒与城市与奥运,青啤文化与城市文化,回味和展望啤酒节三个核心问题上,金志国还是经过了认真准备的。末了,他还不忘给记者出了一道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青岛是一座拥有800万人口的海滨城市,这里出产的青岛啤酒闻名于世,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啤酒品牌,已经远销世界各地。最近,青岛市决定增加他们旅游景点的多样化,建造了新奇的青岛国际红酒大道,希冀有一天青岛红酒也可以像久负盛名的啤酒一样,成为世界级品牌。  相似文献   

19.
远的不说,近十几年的青岛啤酒,就有许多值得记忆的"一日",其中既有一些经典的并购,也有像上市、百年诞辰这样令人瞩目的举动与活动,当然更有影响了整个团队发展的决策班子调整以及关乎全局的战略规划出台等……而刚刚过去的2008年6月10日,无疑又是一个可以记载的一天。当天的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形成决议,选举金志国为青岛啤酒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入世前后的这些年,有关“狼”的话题从未间断,不管是“要与狼共舞”或是“把自己变成狼”,核心是要在经济全球化中学会共融和实现双赢。但真正从文化角度诠释“狼文化”,并大胆提出企业文化改良的,非青岛啤酒莫属。2007年3月31日.在青岛举办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论坛上,青岛啤酒公司总裁金志国.激情阐述了“盆景与大树”、“重量与重质”、“狗文化与狼文化”的演进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