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与其父辈相比有其独特性,在融入城市进程中既具有自身的优势。本文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中的优势和障碍,进而在构建和谐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引导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生机勃勃的青年群体充分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下的产物,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较为特殊的群体。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社会分层、城乡二元体制、社会保障机制等带来的阻碍。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步伐,可以采取改革户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等措施,为农民工融入城市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3.
依据ERG理论及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在生存需求、关系需求、发展需求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对高层次的、具有自身发展方向的需求更为强烈,但在吃苦耐劳方面不如上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发展需求受到限制的原因要来自于初始化状态不同和二元户籍制度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需求问题,应当规范土地市场,淡化户籍差异和淡化城乡公共服务差异,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二元福利结构弊端,让农民工与城市人共享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4.
《商》2016,(7)
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状况,事关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推移,80、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现今社会主体农民工群体,成为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积极的政治参与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顺利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应有之义。但是,由于受到国家制度、社会环境和自身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完善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成为目前迫切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破除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存在的各种阻碍。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二元体制下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歧视以及由此带来的劳动低收入、市民化高成本、住房政策和教育文化歧视、社会保障和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缺失仍然是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城镇面临的困境。而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心理与素质的变化以及维权意识的增强则是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的不同所在。深化城镇户籍、住房、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等领域的改革,畅通新生代农民工的诉求渠道、保障其民主权利,尊重其意愿表达,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是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对提高城市化水平、扩大内需、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理论界现有研究集中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融入现状和影响因素、融入困境及破解思路等方面,指导实践的作用比较有限。通过构建基于经济、政治、社会和心理的"四维度"分析框架,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进程、水平和效度测算提供了新方法,有利于结合各地实际提出加快城市融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城乡统筹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而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在界定农民工的基础上,指出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主要障碍:传统的户籍管理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度障碍;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体制根源;城镇化滞后难以保障农民工融入城市;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市民化意愿淡薄是难以融入城市的内在根源。鉴于此,只有改革二元格局的户籍管理制度,还农民平等的公民权;统筹城乡就业,使农民工享有同等的就业机会;城乡统筹,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三管齐下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才能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然而其权益的缺失给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障碍。安徽省应充分考虑新生代农民工的诉求,为农民工建立积分制,将积分与相关权益的发展与维护联动起来。探索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权益保障制度,在逐步改革户籍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组织、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子女教育公平制度等是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政策的不断改革深化,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发展进程及对当前城市生活的满意度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已有了很大差异,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现状与权益保护依然使他们处于社会生活的特殊地位,文章基于当前社会福利政策视角,就农民工当前的职业、教育、个人及未来选择等方面,梳理当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现状并引发思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问题研究中广受关注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农民工融入城市变成新市民的议题成为学界和社会讨论的热点。笔者对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和特征、现状、制约因素、融入困境等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梳理,提炼了各方观点,以期为解决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已超过1亿人,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面临着融入城市问题.然而他们的融城梦在刚性的政策、制度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在高昂的进城安居成本面前望而却步;在向市民化心理适应面前徘徊不前.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本解决之道是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需要扫清户籍等制度性障碍,加大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培养力度,拓宽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让新生代农民工逐步实现其融入城市的梦想.  相似文献   

12.
杜宇婵 《商》2014,(24):60-60
新生代农民工作是城市建设中的生力军,他们在为中国的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无法真正的融入城市生活。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困难原因,从微观社会工作角度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法,探索出一条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蕾 《中国市场》2014,(46):168-169
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明显的市民化倾向。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和市民化问题,正确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其在市民化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及时提供政策调整和实践创新,是当前我们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4.
曹莉 《品牌》2014,(12)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社会。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路径在于政府通过制度完善破除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桎浩;加强农民工自身素质建设,提升其城市融入的能力和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多功能、开放性的城市社区服务,为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提供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受到制度因素、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制约,为此,必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城乡居民相互融合,为新生代农民工步融八城镇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赵蔚蔚  刘立坤 《商》2014,(6):202-2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城市融入问题也日益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然后分析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解决提供路径,这对于当今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鸿谕 《商场现代化》2012,(21):306-308
<正>引言现在社会主流观点认为,第二代农民工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具有竞争力。无论是受教育状况,还是对城市生活的了解程度,他们远远胜过他们的父辈。但是,尽管第二代农民工在经济层面很快融入城市生活,可由于制度的缺失,他们在精神层面上还未能完全融入城市生活。城市居民也远远未能从各个方面真正接受这些外来者,第二代农民工在一定程度上依旧被排斥在城市生活之外。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工的去向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很多研究者把重点放在农民市民化问题上,并建议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户籍制度,为农民工变为市民扫除体制障碍。但是,很少有学者研究过农民工在文化方面的城市适应问  相似文献   

18.
在高效率、快节奏、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幸福感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老一辈的农民工,他们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融入城市,却难以摆脱"边缘人"的命运。本文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提出提升其幸福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潘珠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3,(1):133-134,14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与此同时,农民工群体内部也正在发生变化,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队伍的主体。为了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如何正确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就业期望,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能否融入城市社会,安居乐业,对人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实证调查的方法,从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和谐相处,共谋发展"的视角,探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新路径,提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需要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也需要通过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最终达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