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来之前,家人和朋友很少有人知道甘肃.有朋友告诉我,在中国,甘肃发展相对落后.然而,在省城兰州生活的这段时间,我发现了另一番天地,了解了一些新知识,如农业发展、企业管理和职业教育.因此,我想探讨一下甘肃和巴基斯坦未来合作前景,消除许多巴基斯坦人对甘肃的错误印象.  相似文献   

2.
邓志涛 《发展》2002,(6):5-6
陇,甘肃的简称,陇上者,泛指甘肃也。在人们的习惯印象中,甘肃就是干旱无水的代名词,这一点不假,甘肃确实是我国最干旱缺水的一个省份。然而,就在甘肃这个最干旱的省,就在甘肃中部这个最干旱的地区,就在甘肃省会兰州市的身边,却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陇上水城”———永靖县。其水量的丰富程度,连江南水乡都自叹弗如。近几年,永靖人民调整思路,靠山吃水,依靠独特的资源优势,兴办特色旅游,终于使这颗陇上明珠展显出璀灿夺目的光辉,别具一格的黄河三峡真正变成了兰州这个现代化大都市的“后花园”,成为人们度假休闲和观光旅…  相似文献   

3.
起初,我和我丈夫刘树信都不是甘肃省的干部,我们是陕西省新秦公司天水面粉厂的干部。1954年,陕西省把面粉厂移交给甘肃,调我们回陕西,甘肃缺干部不放,硬留下来了。从此我们就成了甘肃干部。成了甘肃干部以后,在天水市委工作了一段时间,于1956年调兰后另行分配。 由于我的父亲在甘肃有一定地位,我们从开初就没有指望能分到好地方去。不出所料,由于父亲的干预省委组织部决定我们去正在筹建中的铜工业基地白银市工作。1956年10月,在清晨的寒风里,运输卡车载着我们全家向白银驶去。车在弯弯曲曲坎坷不平的山谷公路颠颠簸簸,把人晃得昏头转向。好不容易熬过三个多小时,那离兰州90公里的  相似文献   

4.
马琦明 《发展》2017,(12):44-48
对兰州牛肉面文化进行一次总结性整理,是我多年的愿望.国庆节前,侄子萨利哈从上海给我打来电话,说要和几位朋友在上海开个正宗的兰州牛肉面馆,写了篇"兰州牛肉面的前世今生"让我看看.前世写了马保子、马杰三,今生写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兰州牛肉面如雨后春笋般地开遍大街小巷".我突然感觉兰州牛肉面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可能就在这里.现在到处都能看到有兰州牛肉面招牌的面馆,但缺少了兰州牛肉面的文化.如何使最具文化的"兰州元素·牛肉面"保持自身鲜明特色并源远流长,这就成了我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银川四十年     
经济状况1948年不难理解为什么从东部来的大多数中国人仍然把这整个地方视大偏远的、落后的、令人生畏的地区──只要有可能就避而远之。1948年我乘坐邮政卡车从兰州去宁夏,在没有铺设过的路面上颠簸了3天才到达银川(当时叫宁夏市)。我经过的镇子都没有电,没有现代化的通讯、没有工业,也没有其他的现代标志。我在宁夏几乎没有看到真正现代化的迹象。马鸿逵和他的亲戚们经营着一家垄断企业,他为此感到特别骄傲。但是,这只不过是一家贸易公司,对发展工业没有什么帮助。宁夏市有一台小发电机,还有一个原始的手摇电话系统,和包头的那…  相似文献   

6.
跨世纪的甘肃经济发展研究●徐炳文(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兰州,730020)编者按:在跨世纪时期,如何加快甘肃经济发展,以有效遏制乃至缩小甘肃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这是每一个关心和关注甘肃发展的人所思考的问题。徐炳文研究员所提供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沈云 《沪港经济》2001,(2):31-33
今年37岁的上海爱使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宜阳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他在接受采访时,给记者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是个不安现状的人。” 对此,有人说这是他的优点,有创新精神。有人说这是他的缺点,不安份守规。徐宜阳自己说:这是我的特点,我特别喜欢挑战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田方 《开发研究》1985,(1):55-58
<正> 在兰州参加西部经济发展讨论会期间,我曾找甘肃省两西农业建设指挥部(以下简称两西指挥部)的同志了解了两西建设中的移民问题;又参观访问了景泰川电灌工程区山区移民的生产与生活。概括所得印象:甘肃省发动与组织移民参加两西建设,“兴河西之利,济定西之贫”,既是甘肃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一项重要决策,更是使甘肃在开发大西北中发  相似文献   

9.
初见李永杰,给人第一感觉就是真诚直率、精力充沛。在交谈中,《上海国资》记者注意到在他的办公案头挂着一幅字:不知而不愠,便问其是否有何典故。谁知李永杰坦率地说:“其实我做任何事都是很偶然的。以前我的办公室空荡荡的,一个书法家朋友过来玩,提议给我写幅字,我就在论语里找到了这句话,正好符合我当时的心情,于是就请他写了这几个字。”  相似文献   

10.
梵契  耘箐 《西部人》2003,(5):14-16
近年来,在甘肃兰州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兰州人所说的“内蒙现象”——吃的是“草原兴发”的羊肉,喝的是“伊利”和“蒙牛”牛奶,穿的是“鄂尔多斯”羊绒衫和“仕奇”西服,亲朋聚会打开的是河套老窖和蒙古王酒,冷饮市场则更是内蒙“伊利”和“蒙牛”的一统天下…… 内蒙古人在兰州找到了家的感觉1 1992年,鄂尔多斯羊绒服饰在兰州的销售收入仅为16万元,2000年这一数字飙升至1700多万元,2001年则达到2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1.
些印象。大使:应该说我非常幸运,我是4月初刚刚到达北京的。来山东省访问是我到中国后的第一次出访。我到了济南、曲阜、青岛等地,所听到的、看到的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山东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大省,山东就像个大工地,到处在搞建设。我在济南曾参观了一家工厂,工厂建得很漂亮,设备是一流的。我可以想象得到,十年后的山东,肯定能够成为世界上富今年4月初,德国新任驻华大使赛康德博士尚未履行递交国书仪式,就先行与巴伐利亚州州长一起率团到山东进行考察访问,并兴致勃勃地接受了记者的访问。记者:大使先生刚刚就任驻华大使便来山东访问,请谈谈您对山东省的一  相似文献   

12.
《发展》2013,(2):45-46
“萃英门”,取荟萃英才之意,位于兰州中山路以西的黄河南岸,主址即现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所在地。1938年,一位记者到此参观时描述道:“这一带没有住宅,没有商居,没有扰攘不宁的市声,没有沿街叫卖的小贩,没有摩肩接踵的游人;有的是耸立云霄的烟囱,有的是弥漫空际的煤雾,有的是扑人面目的灰尘。”(见丁履进著《西兰之间》)这里曾是兰州机器局、劝业厂、“子爵府”、甘肃造币局,特别是甘肃举院、兰州中山大学的所在地。  相似文献   

13.
一些人以为外国“阔佬”花钱大手大脚,满不在乎,其实不然,最近,我接触到一些外商,耳闻目睹一些细小的事情,发人深思。去年7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和爱人带着一些美国客人去了河北香河。香河位于北京、天津、唐山之间。这里是河北省著名的“沙发之乡”、“景泰兰之乡”,乡镇企业发达。我们此去,是帮助香河牵线搭桥的。上午到达,吃完午饭后,美国客人对我爱人说,香河人很实在,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爱人追问:何以见得。她回答说,我是从刚才吃饭时看出来的。原来,这位美国人在未来中国前,听说中国人吃饭非常铺张浪费.七个碟八…  相似文献   

14.
河西漫笔     
高益群 《发展》2013,(8):49-50
黄河上游以西,夹在合黎山、龙首山和祁连山之间的狭长地带,被人们称为河西走廊。从兰州启程,穿过乌鞘岭,自此向西,在甘肃境内行行重行行,脚踏的全是河西地盘。随着旅行者足迹的增多,人们对河西已不再陌生,知道这是一片古典的原野。横卧在那里的丝绸古道浪漫而绚丽,两侧的大漠和绿洲,使人感受到不可遏制的迷幻。历史留下的大量的文化遗存,让人去了还想去。所以,我每次去河西,哪怕是点滴发现,仍感悟多多,这可能是我对这片土地特别钟情和眷恋的缘故。  相似文献   

15.
资讯     
甘肃:院士配专车 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6月25日在兰州隆重举行仪式,向为该省经济社会发展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12位在甘两院院士配发国产别克专用小汽车。 甘肃省省长陆浩说,向在甘工作的两院院士配车是甘肃省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甘肃是一  相似文献   

16.
爱琴海是我的乡贤,因这层关系.我对他的敬慕中就多了份亲切。两年多来,我试图走进他那充满迷幻瑰丽的艺术世界,一睹他的本真面目.可是我的这种渴求却一直未能实现。这期间,我看到了几幅他的油画照片.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幅“虎耕图”——一位披头散发、英气逼人的耕者驭着五匹威猛无比的兽中之王在拓荒。画的色彩浓烈粗扩.张扬的个性跃然纸上。看着这幅画,我当时就在想.爱琴海该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我想见到爱琴海的念头经常遭到朋友的压抑.朋友有时说,他去西藏了.或者就说去北京开研讨会了。我有时急了,对朋友说:“把爱琴海…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若这个季节从美国纽约乘车南下,便会到达马里兰州的精神首府——巴尔的摩,定会被这里的美景所折服。这座以巴尔的摩男爵命名的城市,在独立战争期间曾是美国的首都。城中有丰富的历史遗迹,被称为"不朽城"。奔驰在马里兰州最富庶的地带,沿途的景观令人目不暇接。两旁绿荫覆盖的山麓丘陵  相似文献   

18.
《新西部(上)》2018,(1):93-93
由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和甘肃省经济研究院共同举办的“一带一路”与甘肃发展理论研讨会目前在兰州召开。此次研讨会旨在充分发挥甘肃省内各科研单位的智库作用,共同努力、协同合作,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与会专家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甘肃发展这一主题,就甘肃对外开放环境、发展布局、潜在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和下一步怎么办等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讨。研讨会还发布了研究成果《“一带一路”与甘肃发展研究(2016)》。  相似文献   

19.
论甘肃私营经济的发展●张谦元任兆瑞(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兰州,730070;甘肃省工商联兰州,730030)目前,甘肃私营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切实转变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培植个体、私营经济这一重要增长点。一、甘肃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必...  相似文献   

20.
兰州:挟山跨河之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诸多的中国城市中,兰州可算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了。五千年前,此处便有了人烟;秦国将它划入了版图;汉朝设为金城郡:隋朝就有了兰州这个名字;作为清朝巡抚衙门的所在地和后来的省会也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从地理上看,兰州正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但是在人们的印象中,它却似乎处于边远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