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农政策的现状出发,立足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遵循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针对我国现行的支农政策中的财政支农投入政策、财政支农补贴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现有的财政支农问题的具体举措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唐琼 《北方经贸》2013,(11):91-91
政策是农业健康发展的前提,财政支农政策体系作为政府支农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新形势下借鉴国外财政支农政策的成功做法,对完善中国的财政支农工作提供经验启示,制定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现行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缺陷,导致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着困难,需要加大财政政策的支农力度,走上积极的财政支农之路.  相似文献   

4.
欧见秋 《现代商业》2007,(20):187-189
从我国近年来财政支农政策的现状出发,立足于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遵循公共财政体制下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针对我国现行的支农政策中的财政支农投入政策、财政支农补贴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现有的财政支农问题的具体举措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财政支农政策是政府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现阶段我国的财政支农资金在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着投入总量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农方式效率差,缺乏灵活性,中央和地方财政界定不清,"越位"与"缺位"并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资金使用效率差等问题,要发挥财政支农政策的作用,应加大国家财政支农力度,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调整财政支农方式,灵活运用多种财政支农政策工具;优化财政支农结构,提高财政支农资源配置效率;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防止投资的缺位与越位;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完善财政支农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一贯重视财政支农的资金管理工作.整合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是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管理工作的重点。但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存在着运行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管理层次多和财政支农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政府财政支农的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发挥效应。本文首先说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现实意义,并以福建省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情况为例,对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基本原则。依此提出当前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多年来,我国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增加,管理加强,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现行财政支农政策还存在诸多问题,既有财政支农制度、体制、机制上的问题,又有支农资金管理、使用上的问题。因此,当前完善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和长效机制,实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山东省农业发展和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山东省具体情况和历年来的实际数据,通过构建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产出的关系模型分析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规模是否合适,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来分析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结构是否合理,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山东省财政支农支出规模调整和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农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寻求提高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效益的有效路径,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财政支农政策含义及主要内容,然后分别从没有形成稳定增长机制、没有固定资金、没有合理的支农政策及中央和地方存在博弈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五方面提出了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0.
加强县乡财政支农工作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切实加大了对"三农"工作的投入.财政部门要尽快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建立起与新农村建设并轨、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财政支农管理体系;要对财政支农工作进行重新定位,有效调整支农资金投向.同时,应加速解决社会需要,解决地方财政不堪重负以及支农资金使用分散、管理混乱、整体效益难以提高等问题,以促进农业的良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湖南省财政支农和农民增收的现状进行了描述,随后对1985-2009年间湖南省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湖南省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湖南省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湖南省农民收入将增加0.0248%。与全国或其他地区相比,湖南省财政支农对农民增收的效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必须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确保财政支农支出稳步增长、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优化财政支农结构等。  相似文献   

12.
陈颖 《北方经贸》2021,(3):114-116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财政支农资金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现立足于江西省农业经济发展和财政支农实际情况,先从理论角度研究了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再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从实证的角度量化分析江西省财政支农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江西省财政支农提出了合理增加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创建多元融资机制引进社会资本;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的监督管理;全面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加强科技投入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政府进一步加大支农与惠农政策执行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1978-2007年的国家统计数据,对我国各项财政支农政策与增加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扩展的C-D函数得到各项财政支农政策对增加农民相应收入的有效性结论.  相似文献   

14.
刘宇  于磊  张泽康 《消费导刊》2014,(9):107-108
财政支农资金运行绩效评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的客观需要,是提高财政支农政策决策水平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分析当前河北省财政支农资金运行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构建河北省财政支农资金运行绩效评价体系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河北省财政支农绩效评价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财政支农对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缺乏有效的财政支农政策,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应借助合理的财政支农政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本文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况入手,分析现行财政支农政策中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国家财政"三农"支持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三农"支持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财力保障.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的推进和国家财力的大幅度增长,国家对财政的"三农"支持政策进行了重大创新,在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国在支农政策运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规模不足,比例不高,结构不合理,宏观效率不高,县乡基层财力薄弱等.为进一步完善国家财政"三农"支持政策,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必须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倾斜力度,建立规范的支农资金管理机制,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化解乡村债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现代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17.
贾金花 《现代商业》2013,(32):170-170
现阶段,财政支农工作面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持续一段时间、地方政府财力增长不断趋缓等不利因素,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来进一步规范财政支农政策、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充分引导、整合社会资源,努力增加农业投入,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财政农业支出对农民收入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农民收入能否提高与财政的支农政策密切相关。主要从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及其结构对农民收入的效应角度,找出了财政支农政策的问题,进而建议政府加大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并且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结构。  相似文献   

19.
付秋霞 《中国市场》2011,(1):114-115
文章采用1980—2008年江西省的相关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该省财政支农总量与农业增长的关系进行验证,并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对其财政支农结构进行分析,认为财政支农支出总量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着该省农业的快速发展;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不合理制约了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必须从加大支农资金总量投入和改善支出结构出发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  相似文献   

20.
李新  向奕 《适用技术市场》2011,(16):21-23,25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始终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扶持。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手段对农业进行干预和扶持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借鉴国外财政支农的有益经验以及结合本国国情的前提下.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财政支农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