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2014年10月25日,新华社原党组副书记、副社长徐锡安出席首届"治霾在行动"活动并致闭幕词。他指出,举行"治霾在行动"活动,就是要直面中国的环境问题。他强调说,李克强总理曾表示"要像向贫穷宣战一样,向雾霾宣战",由此可见,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可言。徐锡安表示,雾霾是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这在别的国家也出现过。雾霾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来解决;雾霾与人的活动有关,也只有靠人  相似文献   

2.
<正>最近两年以来,我国的雾霾天气的范围越来越广、强度越来越大,从东北到华北,从中部到江淮,笼罩了大半个中国。如此持续、严重的雾霾天气从何而来呢?对雾霾成因的解读也是越来越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我国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因素之一,科学监测的结果也表明,燃煤成为雾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参加山西代表团讨论审议的过程中,提出治理雾霾要在清洁煤技术上实现突破,要改变我国当前以煤炭为主  相似文献   

3.
正近些年来,我国各地雾霾袭扰频仍,应急警报多次拉响,成为政府和公众的"心肺之患"。探寻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除了特殊的气象条件外,煤炭一直被认为是雾霾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供暖季变成雾霾季,让煤炭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燃煤会带来排放,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调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呼吸之痛"迫在眉睫,煤炭又不得不用,"燃煤之痛"如何解?在当前如此严峻的经济和环境形势下,煤炭产业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4.
雾霾是有雾天和污染天相叠加的重污染天气.新年伊始,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出现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多个城市的PM2.5数值突破警戒线,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陷入十面"霾"伏,大气污染十分严重.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为近年来所罕见.  相似文献   

5.
雾霾遮天蔽日,怎一个挥斥难去了得! 往事越千年.抛开其他因素不谈,生活在中世纪自然环境下的国人是幸福的——面对青山绿水、晨晖夕照,他们之中的词人秦观可以闲雅吟出"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归路.可怜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般清词丽句. 而今,一个有些面目狰狞的词"雾霾",替代了一向给国人以飘逸浪漫的"雾霭". 2013年1月9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13日,北京市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空气污染指数接近了1000微克.  相似文献   

6.
该谁埋单?     
《经济》2014,(1):44-46
正2013年的最后一个月,全国人民知道了一件事:雾霾不再是北京、上海的特属品,连"偏远"的西南地区都不能幸免。截至12月9日,全国性雾霾双预警已连续发布7天之久,双发橙色预警的情况更是持续了2天。此次雾霾范围之大,已波及全国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其中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雾霾天数均创下"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7.
运用非径向距离函数(NDDF)测算出2006-2016年中国30个(西藏、港澳台除外)省区市的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构建了地理距离矩阵、经济距离矩阵和技术距离矩阵,对比分析了雾霾污染对省份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全局性和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雾霾污染与省份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雾霾污染与省份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在全国层面可能存在"N型"关系,而与人力资本存在较弱的"倒N型"关系,雾霾污染与东部省份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可能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而与中部省份、西部省区市服务业绿色水平存在"U型"曲线关系.研究从雾霾治理政策、研发投入强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有计划、全面推进的新阶段,西方媒体也开始关注中国环境发展所带来的全球性影响。但是,一些西方媒体在特定的议题设置和政治框架下报道中国雾霾问题带有明显的偏见。本文以《纽约时报》2011年1月初至2016年12月底有关中国雾霾的新闻报道作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归纳其报道特征:《纽约时报》对中国雾霾的报道按照固定的新闻框架展开,内容倾向以负面为主,带有明显的"妖魔化中国"特征。  相似文献   

9.
张锐 《广东经济》2016,(8):45-49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 "分享经济"也叫"协同消费",是指资源所有者将自己闲置的资源拿出来,供那些需要的人有偿使用.在这里,所有者并没有让渡自己的所有权,而只是暂时出让使用权,双方交易任务完成后,分离出去的使用权会重新与所有权合一归于所有者.当然,如果出现了新的需要,使用权还会从所有权中分离出去,如此循环,直至资源失去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毛泽东的故乡,正在掀起一轮超级女声的热潮",这是外电对超级女声的描述,视角虽然有点有趣,但超女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没有一个电视娱乐节目让中国人如此着迷.超女不仅成为近半年来的中国最打眼的词汇,而且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最大的谈资.  相似文献   

11.
不是每个城市都如表面那样光鲜亮丽,一个没有秩序的城市,比丛林更危险。由于城市急剧扩张,过度开发、盲目崇洋、大拆大建,造成了一系列安全问题。随着时间拉长,这些危险可能呈几何数量累积。天霾人怨,我们是受害者还是施害者?2014年初,中国半数国土上空笼罩重重雾霾。许多地方由于呼吸系统引发疾病的儿童迅速增多,医生认为,这跟雾霾有直接关系。专家认为,在可吸入颗粒物中,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是PM2.5。雾霾并非全是老天作祟,人的因素,才是决定性的。人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即使加快  相似文献   

12.
《经济》2014,(1):42-43
正2013年10月,长春告急!沈阳告急!哈尔滨告急!2013年11月,上海、杭州、扬州、成都、武汉……纷纷陷入雾霾。2013已经过去。当人们不再讨论什么是"雾"什么是"霾",也不去探究雾霾对健康带来的影响时,治理结果成了关注焦点。从2012年就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雾霾,为何到现在愈演愈烈,更甚自京津冀地区辐射到半个中国。雾霾治理为何这样难?到底难在哪里?是什么阻碍了治理前进的脚步?是政府,还  相似文献   

13.
大医精诚有仁心京城妙手纾医难 自去年入冬以来,一场接一场飘然而至的落雪,每每给京城的人们带来涌动心间的慰藉.这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话:瑞雪兆丰年.人们有理由相信,新的一年将是吉祥如意的一年. 2013年1月9日开始,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之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13日,北京市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雾霾橙色预警,空气污染浓度接近1000微克/立方米. 此后的2个月,京津冀地区时时笼罩在浓重的雾霾天气里.非但如此,从华北到黄淮、江南等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将近14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空,雾霾肆虐,8亿以上的人口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股市是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与中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它也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可能相当严重并亟待解决.但是,中国股市的问题是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也只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积极推进发展.但"A+H"却不是如此,它实行的实际上是中国股市的硬着陆,试图"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对中国股市的深化改革和积极发展有着一系列严重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5.
正近来,大家只要一打开手机,总有几条对雾霾天的调侃段子,虽然描述不乏加工夸张成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雾霾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和百姓对蓝天白云的期待。治霾靠什么?除了各城市联手治污、调结构、促转型,今年两会上有代表提出,污染大气得缴"环境税"。其实,作为一项国外经验已经证明有效的环境经济政策,环境税是近几年两会  相似文献   

16.
正向大气中喷水清污的地球工程方法,很容易在社区大规模应用和实践,其理想的状态应是大范围推广,定期喷洒,通过清除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直接干预雾霾的形成。用地球工程方法解决雾霾问题是我最近一直思考的问题。今年1月,我在国际杂志《Environ Chem Lett》上发表了题为"喷水地球工程方法清除空气污染来解决中国城市的雾霾"的论文,首次提出可以用水来遏制中国的雾霾和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7.
2015年,随着柴静的一部《穹顶之下》纪录片的播出,雾霾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同样也给相关监管部门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治理雾霾的方案。鉴于当前严峻的形式,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将对我国雾霾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雾霾会计的确认、计量与披露进行讨论。并在文章最后对治理雾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来没有如此寂静,也从来没有如此焦躁.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着一场僵持不下的战斗:一方面是紧捂楼盘的开发商,等待政策明朗,而坚持不放量,以保房价不跌,市场不泄;另一方面是紧捂钱袋的购房者,等待市场因政策紧压而房价下跌.  相似文献   

19.
《经济研究》2016,(9):73-88
本文基于1998—2012年中国省域PM2.5浓度数据,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在同时考虑雾霾污染的时间滞后效应、空间滞后效应和时空滞后效应的条件下,对影响雾霾污染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经验识别和相应的治霾政策讨论。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雾霾污染呈现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高排放俱乐部集聚特征;无论采用官方的人均GDP还是卫星监测的稳定灯光亮度指标,雾霾污染与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U形曲线关系,大部分东部省份处于雾霾污染随经济增长水平提高而加剧的阶段;二产畸高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人口的快速集聚及公路交通运输强度的提升共同促使雾霾污染加剧,而研发强度和能源效率的提高并未发挥出应有的减霾效果,因此,促增因素没有得到有效抑制、促降因素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是导致中国雾霾污染频发的根本原因;雾霾污染在时间单维度、空间单维度和时空双维度上分别表现出雪球效应、泄漏效应和警示效应,因而治霾政策必须坚持常抓不懈、联防联控和惩一儆百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频发,各媒体热议其降低了入境旅游规模,事实是否如此?本文借用旅游者效用最大化理论和旅游者决策黑匣子模型分析雾霾天气与旅游的关系,雾霾通过降低旅游吸引物的拉力、增强旅游排斥物的斥力,来降低旅游者的效用,影响目的地入境旅游规模.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雾霾影响入境旅游规模的模型,选取我国2005-2013年30个省份的数据,通过固定效应回归和分位数回归,证实了雾霾对入境旅游规模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固定效应回归结果:PM10、二氧化硫、烟尘都会降低入境旅游规模.其中,东部地区受雾霾的负面影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基本无影响.北方受PM10的负面影响较大,南方受二氧化硫和烟尘的负面影响较大.不同污染物的影响程度不同,仍呈现一致性.分位数回归结果:入境旅游人数较多和较少的地区受到雾霾的冲击更严重.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数量在入境旅游市场已基本达到饱和,应追求服务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