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本文通过马科维茨均值-方差(M-V)模型的评述,介绍了这种研究我国期货市场效率的方法.该模型有别于现时研究期货市场效率的主流方法(有效市场假说),可以从宏观上研究期货市场运行状况.并且基于该模型的假设基础,M-V模型还可以广泛应用于股票市场等其他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2.
周蓓  齐中英 《特区经济》2007,(2):106-108
本文在风险溢价理论框架下,借助协整分析法对上海期货交易所铜、铝期货价格的有效性进行了规范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距最后交易日前7、14、28天的铝期货市场支持风险溢价假说,在风险溢价条件下具有长期效率;而距最后交易日前7、14天的铜期货市场亦在风险溢价条件下呈有效状态,当距最后交易日28天时,铜期货市场不支持风险溢价假说,但并不能就此得出此时的铜期货市场没有效率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有效市场假说所的不足之处,阐述了分形市场假说的基本理念,认为有效市场只是分形市场在线性条件下的特例。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有效资本市场假说一直是许多金融理论的前提,但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有效资本市场假说存在很多的局限性。文章以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假设为出发点,从行为金融学和分形市场理论两方面对有效资本市场假说提出质疑,为研究资本市场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视觉。  相似文献   

5.
中国期货市场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约翰森检验,首次规范地对中国阴极铜、大豆和硬冬小麦期货市场 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阴极铜、大豆和硬冬小麦的未来现货价格分别与 相应距最后交易日前第28天期货价格协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大豆和硬冬小麦距 最后交易日前第28天的期货价格是未来现货价格的无偏估计,支持简单市场效率 假说;阴极铜距最后交易日前第28天期货价格不是未来现货价格的无偏估计,不支 持简单市场效率假说。  相似文献   

6.
并购驱动IPO理论有两类——市场反馈假说和融资假说,但这些理论大都用于国外上市公司的研究.本文采用1993-2005年IPO的数据和1998-2010年并购的数据,运用logit模型验证市场反馈假说和融资假说是否适用于我国上市企业.结果表明,市场反馈假说和融资假说在我国都是成立的,价值突变越大,IPO成本越高,IPO后5年内进行并购的可能性越大.而对于IPO后5年内进行并购的公司来说,IPO筹集的资金越多,IPO后在股票市场再融资的金额越多,现金并购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7.
期货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市场的核心是期货市场的效率。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和新制度经济学关于效率的论述,本文提出了一个期货市场效率的分析框架。期货市场效率可以分为微观效率和宏观效率,微观效率包括结构效率、配置效率、运行效率和制度创新效率;宏观效率由经济运行对期货市场的依存度、期货制度对其他经济制度的适应度、期货市场对宏观经济稳定性的作用三个主要指标构成。其中,运行效率主要包括期货市场的交易成本、流动性、定价效率和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8.
有效市场假说是现代金融学的基石,直到目前,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仍处于主流金融学的核心地位.然而现实中发生一系列市场中的异象使有效市场假说理论难以自圆其说。本文从分析有效市场假说的前提条件出发深入分析了有效市场假说存在着的种种缺陷,从而得出在现在的证券市场中是不存在完全有效市场的,并对新信息能影响股价的大幅波动予以质疑。  相似文献   

9.
1970年以后的有效市场假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效市场假说是新古典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论战的焦点。本文回顾了 1 970年以后有效市场理论的主要文献。在综述了理性主义各学派对有效市场理论的贡献和研究者对有效市场进行的主要测试之后 ,本文探究了异象、稳定分布、混沌理论和行为金融学派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批评及有效市场支持者的反批评。本文的结论是市场远比有效市场假说的反对者所说的要有效的多  相似文献   

10.
有效市场假说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受到质疑,众多学者从理论与实证角度的论证中发现,证券市场并非那么有效。本文以深圳证券市场价格反转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深圳证券市场也存在有效市场假说所谓的“异象”一价格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资本净流入不同阶段下的中国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的风险溢出和联动效应采用 ECM-GARCH-BEKK 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总体而言,股指期货市场的波动具有更强的持续性,市场波动溢出效应最高,波动程度也最为明显,对市场的冲击最大,但是只有股票现货市场具有杠杆效应.在资本净流入不同阶段中,市场表现差异:资本净流入递增时资本市场风险波动溢出效应开始加剧,两市之间的风险联动也在加强,股票现货市场对两市的冲击最大.当资本净流入递减时,股市现货和期货市场的持续性增强,但是波动程度有所降低,市场表现出一定独立性.当资本外逃时,股票现货波动溢出效应最高,收益率振幅有所上升,市场处于自我修复过程中,但期货市场的波动对两市冲击最大.通过实证发现,股指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引导和套期保值功能,只是资本流动的变化会对资本市场起到一定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12.
侯学宏 《辽宁经济》2006,(11):110-111
实证会计理论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奠立于1986年,以瓦兹和齐默尔曼的合著《实证会计理论》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实证会计研究的宗旨是解释现行的会计和审计实务,并对未来的会计和审计实务做出预测,其研究重点是会计选择行为。围绕这个重点,实证会计理论涵盖如下领域:(1)有效市场假说(EMH)和资本资产计价模型(CAPM)。该领域主要研究EMH和CAPM的确立对实证会计研究的意义。(2)会计收益与股票价格。该领域研究在有效市场假说下会计收益与股票价格的关系。(3)竞争性假说的辨识。该领域研究与有效市场假说相竞争的机械性假说。  相似文献   

13.
碳交易试点市场运行至今已有数年,目前正处于由试点向全国过渡的关键时期.基于分形市场假说,通过计算Hurst指数发现,8个试点碳交易市场均未达到市场弱式有效的标准.各地区交易政策与现状表明其仍存在免费配额供给过剩、控排主体履约驱动力不强等问题.基于此提出要建立全国统一碳市场,必须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关系,保持市场灵活性,同时完善交易制度,让更多有效投资者进入.  相似文献   

14.
梁平汉 《开发研究》2004,9(2):65-68
有效市场假说 (EMH)一直是标准金融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近年来兴起的行为金融学 (BehavioralFinance)质疑这一假说。依照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思想 ,本文首先回顾了与有效市场假说相悖的“异象”和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建构模式 ,然后回顾了标准金融学对“异象”的实证研究和解释 ,分析了“异象”的实质根源。本文认为 ,使有效市场不能得到实现的套利限制更多的是来源于信息、制度等外部约束 ,实证研究很难说明投资者的特殊心理因素是有效市场的障碍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还未形成关于投资者行为的清晰理论体系。但是 ,在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间不断的挑战———应战过程 ,金融理论将得到不断的发展 ,更加具有预测力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鲁小东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2):74-78
运用上海、郑州、大连期货交易所近六年日交易数据,实证研究涨跌停板制度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效率的影响。结论表明,涨(跌)停限制干扰了交易的正常进行,阻碍了信息传递,降低了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效率,并且涨(跌)停所造成的价格延迟效应一般会延续到第二天。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与其他市场的异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金因为其兼有货币、商品和金融三大属性的特征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自黄金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填补了我国长期缺乏金融期货的空白。管理层与市场各参与主体对黄金期货给予很高的期望与关注,因此研究上海黄金期货市场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运用游程检验、ADF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市场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黄金期货市场尚未达到有效,并且黄金现货价格单向引导期货价格,我国黄金期货市场还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7.
利用我国乳制品企业2001~2005年的数据分析了乳制品业的市场结构、效率与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乳制品业属于"低集中寡占型"的市场结构.乳制品企业的综合技术效率水平较低,对综合技术效率贡献最大的是规模效率.对影响乳制品业绩效的市场力假说和效率结构假说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我国乳制品市场存在效率结构假说.  相似文献   

18.
有效市场假说作为现代金融学的理论基石,是建立在一系列严格假设条件基础上的。本文从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初步探讨了有效市场假说的局限性,由此引出政府通过强制性信息披露机制对资本市场进行规制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对中国资本市场建设和完善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郑伟 《改革与战略》2012,28(3):82-85
主流的金融计量理论是以价格的随机游走和收益的正态分布假设为基础的。而分形市场研究认为价格是分形,价格遵循有偏随机游走,并用分形分布描述收益的分布规律。在分形研究的框架下,作为主流有效市场假说的替代理论,分形市场假说用不同投资期水平下的投资者对信息的不同评估来解释价格行为的分形机制,也启发我们从动态的和相对的角度去思考股票市场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有效市场理论中,价格反映了不同类别的信息,市场有效性检验本质上就是检验价格对于信息种类的依赖程度.因此,信息异质性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但传统价值相关性研究中恰恰忽略了信息异质性问题,以信息同质为前提假设的研究从根源上限制了价值相关性研究的广泛适用性和发现能力.文章将借鉴有效市场理论对于信息异质性的理解,对传统的价值相关性理论进行拓展,并提出适用性和操作性更强的有效价值相关性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