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市商制度是国际外汇市场上主要交易制度之一.做市商作为价格形成的中介与核心,不断进行双向报价,以自有资金与投资者进行交易,并通过买卖价差实现一定的利润,为市场提供流动性.2005年5月,我国外汇交易中心推出外币做市商制度,中国银行等九家中外银行成为首批做市商,外币买卖包括欧元/美元、英镑/美元等八个货币对的即期交易.2006年1月,我国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推出美元/人民币做市商制度和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并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  相似文献   

2.
金融双语     
OTC——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的新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6年1月4日起,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简称OTC方式),同时保留撮合方式。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主体既可选择以集中授信、集中竞价的方式交易,也可选择以双边授信、双边清算的方式进行询价交易。同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为市场提供流动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自2006年1月4日起.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询价交易方式(简称OTC方式).同时保留撮合方式.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主体既可选择以集中授信.集中竞价的方式交易,也可选择以双边授信.双边清算的方式进行询价交易.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为市场提供流动性。  相似文献   

4.
金融双语     
OTC——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的新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06年1月4日起,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简称OTC方式),同时保留撮合方式。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主体既可选择以集中授信、集中竞价的方式交易,也可选择以双边授信、双边清算的方式进行询价交易。同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为市场提供流动性。OTC方式是国际外汇市场上的基本制度,是指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主体以双边授信为基础,通过自主双边询价、双边清算进行的即期外汇交易。OTC方式与撮合方式有以下几点主要不同:首先,OTC方式是建立在双方信用之上的,…  相似文献   

5.
2006年首个交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开始引入询价交易方式(OTC方式),同时首批13家人民币做市商正式入场交易,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以新方式产生。新的交易模式引入后,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平稳,交易活跃。市场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6.
当前银行机构外汇风险管理的十大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毅 《中国金融》2006,(7):40-41
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2006年1月4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了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有利于金融创新,促进银行开发外汇新产品、发展衍生交易业务,提高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外汇市场发展也给银行机构的经营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银行机构必须对外汇风险乃至整体市场风险管理认真加以研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稳步调整促进汇市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红 《浙江金融》2006,(6):17-18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度开始实行.人民币不再盯住任何一种单一货币,而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篇子汇率进行调节;11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公告.在银行间市场引进做市商制度;2006年1月4日起,正式推出即期询价交易方式.美元做市商制度出台。不到半年时间,中国外汇市场改革相继推出的多项重大举措,显示汇市改革市场化进程明显加速。  相似文献   

8.
王莉 《中国外汇》2006,(5):40-41
2005年年底,做市商制度终于在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从“试点”转为了“定点”。其实,对中国外汇市场的交易员来说,做市商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广州市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部经理、首席交易员蔡思隽回忆说,早在2002年左右,银行间外汇市场就在港币交易中进行了做市商制度的试点。上海银行交易员熊秉坤对记者说,在2002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就在欧元和港币交易中推行做市商制度试点后,2005年5月18日,又在银行间外币买卖市场推出了外币对业务,在这项新业务中采用了以做市商报价驱动的竞价交易模式。2006年1月份开展的外汇即期询价交易就完全采用了标准的做市商制度。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外汇市场对于做市商制度的选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货币市场》2007,(1):69-73
2006年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活跃,尤其是掉期交易快速发展,成交量逐月放大。交易品种不断丰富,询价交易方式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的引进和完善,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英镑对人民币交易的推出,竞价交易时间的延长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的稳步发展。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走低,全年跌幅达3.24%。  相似文献   

10.
银行间外币买卖业务的推出,有利于发展和完善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有利于扩展投资渠道,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利于引入人民币对美元交易的做市商制度。在资本项目部分管制的现行条件下,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外汇局需要加强对该业务交易资金来源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告称,自2012年6月1日起,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将改进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由此前根据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以及美元对日元汇率套算形成,改为根据直接交易做市商报价形成,即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做市商询价,将直接交易做市商报价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中间价。这意  相似文献   

12.
政策法规     
《中国货币市场》2005,(12):72-72
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即期询价交易;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做市商制度;货币市场基金投资银行存款新规出台;银监会加强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上半年银行间外汇市场总体呈平稳运行状态。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做市商制度、询价交易方式、一级交易商制度和人民币外汇掉期业务先后推出,进一步完善了外汇市场的交易机制,丰富了外汇市场交易品种。人民币在上下起伏中缓缓升值,波幅明显增大,弹性明显增强,市场因素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中国货币市场》2006,(12):62-65
2006年第四季度银行间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外币对交易成交量大幅增长。市场建设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外汇竞价交易收市时间由原来的15:30调整为17:30,国家外汇管理局核准中国光大银行等六家银行成为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外汇交易做市商。人民币持续升值走势,人民币兑美元季末报收于7.8087。  相似文献   

15.
要闻回顾     
11月23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监管现场检查手册》。11月23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人身保险保单标准化工作指引》(试行),对人身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订立作了进一步规范。11月2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指引(暂行)》及《关于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即期询价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并于2006年初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即期询价交易方式。11月24日财政部下发《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就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有关会计处理作出明确规定。11月24日“环渤海…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一季度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方式进一步丰富,引入了询价交易方式(OTC方式),同时人民币做市商制度正式开始运行,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以新方式产生。在此情况下,银行间外汇市场保持平稳运行,人民币波幅加大,在有涨有跌的双向波动中小幅升值。  相似文献   

17.
自2006年初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询价交易和做市商制度以来,外汇市场询价交易呈快速增长态势,这源于询价交易具有交易成本低、清算速度快以及价格确定自主灵活等优势,但另一方面,市场还存在着授信难、做市商非美元交易报价少等问题。为进一步活跃市场,该文提出了如加强市场交流、引导做市商积极报价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询价交易方式的正式启动,改变了长期以来集中撮合交易一统天下的市场格局,较大幅度地降低了机构的交易成本,活跃人民币兑外币的资金交易。”这是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国际业务部的副总经理舒力,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OTC)后的最大感受。  相似文献   

19.
银行间外币买卖业务采用了做市商报价驱动的竞价交易模式,这是我国金融市场建设中在交易制度安排上的全新尝试。它将推动国内外汇市场向更有效率的市场发展,实现市场参与者的“多赢”,并有助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失去我国金融市场走向国际化。  相似文献   

20.
牟海阳 《中国外汇》2007,(12):30-31
上榜理由自2005年中以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为主要表征的汇改以来,人民币对外币交易的做市商制度已逐渐得到确立。虽然有着种种的局限,但目前中国外汇市场还是基本实现了由做市商驱动的市场机制。中国的银行间人民币外汇交易做市商制度实施不过两年,其间市场运行平稳,汇率还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而流动性也少有匮乏的时候。相信做市商银行作为中国外汇市场的核心群体,在中国外汇市场由初级阶段走向成熟市场的过程中必能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