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李支东 《商业科技》2008,(28):224-225
在考察了需求层次理论、期望理论以及双因素理论等经典激励理论等经典激励理论的基础上,将激励因素分为薪酬、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三大类,并分别建立了其与激励效用之间的激励模型,而后将模型达加,从而开创性地建立了薪酬、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与激励效用之间的三因素激励模型。  相似文献   

2.
李娟娟 《北方经贸》2006,(9):103-104
本文将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理论与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分析了当前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应对边际激励效用递减规律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物质激励方式,建立灵活多样的薪酬激励机制以及严格依据考核结果进行薪酬分配。  相似文献   

3.
工作由于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因而具有正的效用,同时,工作由于需要耗费脑力和体力、减少闲暇等,从而具有负效用,理性经济人的工作决策是追求工作的总效用最大化,受制于这一决策原则,不同的管理模式和薪酬模式会造成不同的激励效果与福利效应。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展现并比较了这些不同的激励效果与福利效应是如何产生的,通过模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X非效率是无法彻底消除的,同时,试图彻底消除X非效率其实并非是一个社会的最优选择;激励因素之所以能够产生激励是因为它能够增加人们的潜在最大工作总效用,保健因素则可以增加人们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4.
王周卫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1):155-157
参考国内专家、学者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研究结果,建立了以"领导支持和思想转变"为基础,以个人发展激励、薪酬待遇激励、工作成就激励、工作自主激励和工作环境激励为核心的"五位一体"的激励体系,最后针对激励模型中的六个方面的要素提出了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激励不仅是管理学中重要的内容,也对企业的发展有现实意义。激励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创造力。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激励方式边际效用逐渐递减,企业需要完善和重视非物质激励。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提炼出了组成知识型员工激励的重要因素,并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重点探讨了组织认可、薪酬福利、组织文化、组织氛围与激励效果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非物质激励因素的激励效果,针对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营销人员的工作性质、企业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强调了激励营销人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目前企业营销激励中存在的问题,如薪酬设计不全面,缺乏符合不同利益需求的激励,个体目标与企业目标不一致等,提出了创新激励营销人员的具体方法,如优化薪酬设计,实施有效的培训,培养员工成就感、归属感,充分授权并指导,发挥员工的最大潜能,以达到留人、用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发现企业员工的激励因素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环境和人口学变量等方面的差异性的影响,省级改制企业员工激励因素的排序是管理机制与领导能力、工作环境、个体发展、薪酬保障和才为所用,而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企业员工外在激励因素是"薪酬保障"、内在激励因素是"个体发展",这与行为主义和国内学者关于激励因素的研究结论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8.
薪酬计划是公司与其管理人员之间的代理合同,其目的是通过将管理人员薪酬建立在一个或多个衡量管理人员经营公司努力程度的指标之上,协调公司与管理人员的利益.然而,激励薪酬的效用并不是简单地随着工资、奖金和福利的增加而同方向变化,它包含了效用、风险和决策视野的微妙平衡.本文将对激励薪酬的设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薪酬分配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当前我国煤炭企业薪酬结构存在结构单一、不具备激励性及弹性不足等问题,如何成功的构建和激励员工,使员工的边际效用最大化,成为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与赢得竞争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我国煤炭企业薪酬分配机制的现状,探索建立一套较为系统和符合煤炭企业特点的薪酬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知识型员工已成为我国职业市场中的主力军,因此如何更好地激励新生代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以202名IT行业的新生代知识型员工和20位企业HR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发现员工看重的激励因素和企业给予的激励存在部分差异.员工看中的前十项激励因素分别是个人成长与发展、薪酬福利、良好的工作环境、公司前景、工作挑战性、晋升空间、工作自主性、领导素质、沟通渠道和公司文化,而企业认为能有效激励员工的因素前三位分别是薪酬福利、个人成长与发展、晋升空间.从排名差异性来看,薪酬福利、个人成长与发展差异不大;而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挑战性、沟通渠道三因素排名差异较大.因此,本文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立足员工需求,构建新生代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达成企业给予和员工所得激励间的匹配.  相似文献   

11.
企业年金是企业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之上,为企业职工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其效用广泛作用于企业职工的招募与甄选、职工激励与绩效管理、企业薪酬管理以及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等方面。企业年金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在企业薪酬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通过描述企业年金在人力资源中的作用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最后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探究发挥企业年金激励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组织承诺与知识型人才激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激励机制能激发知识型人才的潜能,本文透过组织承诺理论分析知识型人才激励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工作本身、个人成长、成就需要等内在动机因素和薪酬、高度自主、他人认可等外在动机因素,提出知识型人才激励的"硬核"理论;通过构建基于组织承诺的知识型人才激励模型,提出通过强化内、外在动机的措施,可激励知识型人才、提高知识型人才组织承诺,进而推动组织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员工激励措施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而薪酬激励作为目前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最有效的激励手段,显示出极大的效用,但薪酬激励却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推动也能阻碍企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薪酬与激励效用的关系,指出我国企业薪酬激励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改善员工的薪酬激励机制,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私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一直都处于弱势,如何利用薪酬的激励作用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是私营企业必须关注的课题。借助员工激励“四力模型”,分析了私营企业在薪酬体系激励方面存在的薪酬与绩效挂钩不明显、薪酬管理不到位、绩效考核体系缺乏客观性等缺陷,提出了私营企业建立激励导向的薪酬体系应保证薪酬与绩效明确挂钩;重视培育团队精神和企业文化;科学进行岗位设计;增加绩效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营销团队作为企业的核心职能部门,其工作绩效水平与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合理和富有竞争性的薪酬体系是吸引优秀营销人员的重要因素。如何发挥企业薪酬激励的有效性,激励企业营销团队,通过科学性、公平性等方面对企业营销团队薪酬设计,讨论如何实现薪酬的有效性,以建立适合营销团队的一种合理而有效的薪酬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16.
项目管理团队是指有着共同的目标,为了保障项目的有效协调实施建立起来的管理机构,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由不同知识背景、技术特长的项目管理成员组成的,在一定资源约束下为实现某些具体建筑项目目标而组建的协同工作队伍.为此,采用了以多学科理论作为支撑,主要以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薪酬与绩效管理等为基本理论依据,着重对建筑项目管理团队的可变薪酬及其激励效果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提出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建立薪酬激励模型,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建筑项目管理团队薪酬激励的对策建议,这对于我国建筑项目管理团队的薪酬管理、设计及团队激励都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薪酬是组织中所有员工都关心的事情,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是每个组织领导所关心的重点问题之一。面对传统薪酬理论的种种缺陷,组织需要根据组织实际情况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管理及心理学理论,注重薪酬的激励因素,充分考虑员工需求的多样性,建立与组织长远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的薪酬体系。  相似文献   

18.
对家族企业中职业经理人的激励问题探讨,对于家族企业建立起激励兼容的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委托方与代理职业经理人利益风险的配置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家族企业中所有者与代理人之间存在激励机制不健全,利益不一致,甚至不信任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认为,要促进家族企业健康、良性发展,家族企业的激励机制设计不仅要包含物质和精神双层优化激励,更需要将物质激励合理划分为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进而形成激励兼容的家族企业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宋联可  赵骅 《商业研究》2003,(10):40-42
在前人提出人格对激励有重要影响的基础上 ,分析保健因素、激励因素与人格的联系 ,从理论上分析 ,建立“以人格制定激励方法的模型”。借鉴人格与工作匹配研究成果 ,将人格与工作联系 ,使该观点在实际中可应用 ,并建立“组织中以人格制定激励方法的模型”。论述人格对激励有重要影响 ,并将人格与激励方法联系起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营销团队作为企业的核心职能部门,其工作绩效水平与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合理而富有竞争性的薪酬体系是激励和吸引销售主力人员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如何发挥中小企业薪酬激励的有效性,如何对企业营销团队薪酬进行科学性、公平性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并对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营销团队的一种合理而有效的薪酬激励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