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29例电视胸腔镜下辅助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经验。方法采用全身麻醉下,双腔气管插管。采用股动静脉插管、右侧颈内静脉引流进行外周体外循环,行右胸前外侧小切口(3~5cm),经第4肋间进入胸腔,在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置换。结果 29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无中途转正中切口开胸手术,主动脉阻断(22±5)min,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顺利,1个月后心脏超声检查均未发现瓣周漏。结论电视胸腔镜下辅助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腹腔镜辅助对于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并确诊为进展期胃癌的患者12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60例患者施行腹腔镜辅助手术,对照组60例患者则施行开腹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清扫淋巴结数、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清扫淋巴结数、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腹腔镜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出血量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与开腹手术治疗相比,近期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治疗小儿漏斗胸时使用非胸腔镜辅助微创Nuss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取患有小儿漏斗胸患儿68例,对称性漏斗胸65例,非对称性漏斗胸3例。对所有患儿均采取在非胸腔镜辅助下进行Nuss手术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平均耗时40min,平均出血量10ml。有66例患儿在术后6个月内获得随访,患儿及家属均非常满意手术效果。结论非胸腔镜辅助Nuss术后治疗小儿漏斗胸安全可靠,在不使用进入胸腔操作下进行手术,创伤更小,耗时较短,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微创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58例,基于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开胸手术组(开胸组)和胸腔镜手术组(胸腔镜组)。开胸组行传统开胸手术,胸腔镜组行胸腔镜手术微创治疗。结果与开胸组相比,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所切除的肿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均为100.0%。胸腔镜组住院时间为(7.7±2.3)d,3例使用镇痛药物,引流时间为(2.4±1.5)d,总住院费用为(14 210±2 341)元;开胸组住院时间为(10.2±2.6)d,13例使用镇痛药物,引流时间为(4.2±1.7)d,总住院费用为(13 340±2 169)元。结论胸腔镜手术微创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临床疗效较佳,术后疼痛轻,创伤小,安全性好,费用不高,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是一种微创、先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医院的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取医院中的结直肠患者,运用腹腔镜技术,按开放手术原则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共40例,其中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Dix on术式20例、Miles术式10例;另外有9例属于右半结肠切除,有1例属于乙状结肠切除。结果 40例患者运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共有36例手术成功完成,有4例患者在进行手术时,由于直肠癌段因侵及膀胱后壁中转,导致开腹手术。4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h~3h,平均1.3h。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出血量50~320ml,平均150ml。术后,患者在1~4d内恢复肠蠕动,平均时间1.7d;手术完成后,患者住院时间为4~9d,平均6.7d;没有患者出现出血、尿潴留等并发症。有2例患者出现性功能障碍。结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对于结直肠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就25例肱骨髁间骨折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08年12月所收治的25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等患者的病情能够允许动手术,且患肢肿胀情况消退,那么在牵引患者7~10天后再开始动手术。为了有利于复位股骨远端骨折得以恢复,应该让患者膝部屈曲50°,同时再探查膝关节,切开关节囊。本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采用双钢板固定,12例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固定或者单侧解剖,8例患者采用克氏针及螺钉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5min,最长手术时间为80min,最短手术时间为300min。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6周,最长为20周,最短为12周。术后在3~18个月时间内对本组25例患者均进行随访,平均9个月。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术后6周都完全或部分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没有出现伤口感染,未出现血管损伤,内固定无松动及脱出,无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现象。按照用 Lazzcano 标准评定,15例患者的疗效结果为优,7例患者的疗效结果为良,3例患者的疗效结果为可,0例患者的疗效结果为差。没有出现一例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而言,应该对骨折的类型进行正确判断,根据手术时间和骨折类型来正确施行内固定,同时,为了获得术后良好的治疗效果,应该在术后早期开始正确的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效果和术后情况。结果 80例子宫全部经阴道切除,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45±20)min,术中出血量(100±20)ml,离体子宫重(312±204)g。术后随访无1例阴道残端肉芽组织生长。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微创、简便、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在临床应用中适用于不同子宫大小的患者,经济实用,尤适宜基层医院推广施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的手术配合要点及护理。方法对60例肾结石患者采用德国铂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治疗和护理,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5~90 min,平均(66±15)min,手术过程顺利,结石均完全取出,无残留;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严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均康复出院。结论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患者手术切口小,技术含量高,手术室护士熟悉相关器械、熟练掌握手术配合步骤及加强护理配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与分析围手术期药物干预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65岁以上接受非心脏手术的患者120例,按照时间就诊顺序分成两组,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药物进行围手术期干预,观察并比较其术后认知功能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易发生在如下条件:文化程度低于高中、年龄≥75岁、手术时间≥4h、失血量≥500ml、低血压总时间≥10min。结论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利多卡因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认知障碍的情况,且对其综合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漏斗胸微创矫正术在漏斗胸矫治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漏斗胸患者24例,对其进行漏斗胸微创矫正术治疗及护理,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就诊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38~56 min,平均(45.0±2.1)min;出血量在5~11 ml,术后住院时间为4~7 d,平均(5.0±1.2)d。2个月随访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均无钢板移位现象发生,矫正效果较佳。结论漏斗胸微创矫正术在漏斗胸矫治过程中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且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评价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于T2期肾癌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66例T2期肾癌患者,根据患者施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采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照组33例采用开放性肾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等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83±29)min,对照组患者为(162±24)min,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76±203)ml,对照组为(443±237)ml;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为(8.7±1.0)d,对照组为(11.3±2.2)d;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方面均显著由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在治疗T2期肾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腹腔镜腹膜外手术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效果分析。方法选自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58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患者行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29例患者行腹腔镜腹膜外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疗效等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在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感染率等指标比较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腹膜外手术在治疗局限性前列癌时,具有失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死亡率低等特点,且治疗效果较传统开放性手术效果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注意事项和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近年共对48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实施了LC手术,收集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未出现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45~170min,平均60min,住院时间3~10d,平均住院5d,术后未出现胆漏、胆管损伤及出血等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恢复良好后出院,临床疗效令人满意。结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出血少、痛苦小、安全系数高,术中应重视Calot三角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就阴式子宫切除术进行临床治疗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32例,都采取阴式子宫切除术式来进行治疗。4例患者为加附件手术(1例患者为一侧输卵管切除,1例患者为一侧附件切除,1例患者为双附件切除,1例患者为卵巢囊肿剥除),3例患者为阴道前壁修补术+阴式子宫切除术,25例患者为单纯阴式子宫切除术。结果本组32例患者无1例改开腹手术,阴式手术均成功,子宫体积最大为1440cm3,最小为115cm3,平均为455cm3。手术中最大出血量为400ml,最小为80ml,平均为174ml。手术时间最长为170min,最短为40min,平均为87min。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具有术后疼痛轻、手术创伤小、体表不留疤痕、无腹壁切口、住院时间短、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且许多医院还在不断进行术式改良,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成年人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12年1月本组61例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30min~45min,抗生素治疗1天留院观察3~5天,平均住院天数4天,费用4300~5500元,平均4800元。随访目前无复发。结论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成年人腹股沟疝疗效确切。复发几率小,价格低,并发症少,易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交流基层医院开展胆囊切除术的经验和体会。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100例,采取胆囊切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100例患者只有2例患者没有手术成功,其余98例均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8%,无手术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40.6±5.4)min,最长160min,最短1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65d,最长5d,最短3d。结论基层医院开展胆囊切除术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注意围手术期处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七氟烷吸入麻醉下小儿日间手术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0年~2012年于我院接受日间手术治疗的80例患儿依照就诊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七氟烷吸入麻醉下实施手术,对照组在氯胺酮肌肉注射下完成手术。结果观察组平均吸入麻醉时间为(33.47±4.06)s、术后平均清醒时间为(15.71±0.96)min,手术过程及术后未见麻醉不良反应;对照组平均麻醉时间为(176.94±8.69)s、术后平均清醒时间为(45.06±3.08)min,麻醉后躁动2例、嗜睡1例、恶心呕吐3例。观察组麻醉时间及术后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在时间及不良反应方面都有优势,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采用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平均手术时间1h,平均住院时间5d,随访12~24个月,无结石复发,术后无出血、胆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手术时间短、止痛剂少、下床及进食早、住院时间短,疗效满意,保胆取石术不仅创伤小恢复快,又保存了胆囊的生理功能,方法简单,临床可行性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7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均接受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8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2.7±9.4)min,19例为上段结石,其中17例一次性碎石成功,59例为中下段结石,其中58例一次性碎石成功,总一次性成功率为96.2%。术后最长住院时间为16d,最短7d,平均10.2d,均痊愈出院。我院对所有患者进行半年以上随访,发现78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1例出现显著并发症,预后效果好。结论针对输尿管结石应用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同时不易引发并发症,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适于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454例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54例患者中有84例发生AKI,其发生率为18.5%。高血压、年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术中甘露醇用量、术中羟乙基用量、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停搏时间、机械辅助呼吸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前血尿酸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发生AKI的相关危险因素,而术前血肌酐、转流时间、术前血尿酸、大动脉阻断时间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应进行更全面地评估、监测及加强围术期肾功能的保护,以预防AKI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