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的一个里程碑。它对中泰两国实施货物零关税和中泰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零关税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分析中泰双边贸易零关税进程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并展望了中泰零关税贸易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在原先东亚地区的雁行模式中产业结构存在较强的互补性,有着极为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两国产业结构的差距有所缩小。因此,通过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互补度指数比较双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对日后中韩双边贸易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自1992年中韩建交15年以来,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势头强劲,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下,中韩两国领导人倡议双方开展中韩FTA的可行性研究。然而,尽管中韩贸易发展迅速,寻求机制性合作的基础已经具备,但两国各自经济发展特点、贸易政策以及国际环境等原因仍制约着双边贸易合作步伐,有待两国采取更多实质性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韩双边贸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频繁,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结构不平衡问题更加凸显。根据近年来中韩两国贸易的相关数据,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定量分析方法,对中韩两国的贸易结构进行客观评价,并对两国贸易结构的优化以及贸易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自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中韩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在各个领域合作不断加强,两国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选取2004—2012年中韩双边贸易的数据,通过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互补度指数比较双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对日后中韩双边贸易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是友好邻邦,自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因区位、要素禀赋、政治等多方面的优势,双边贸易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针对近年来中哈双边贸易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重点投资领域等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其中尤其对中国新疆地区与哈萨克斯坦的边疆贸易进行具体研究和政策建议,以便中国企业对中哈贸易有较全面的了解,促进中哈双边贸易顺利健康进行,最终获得两国共赢。  相似文献   

7.
浅析中日双边贸易现状及未来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瑾 《经济师》2010,(8):102-104
文章立足于现实的中日双边贸易情况,通过对中日经贸关系现状的分析,从贸易量和产品结构两个角度总结了中日双边贸易在现阶段的特点。继而分析了中日贸易中存在的贸易摩擦等问题。利用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论证了中日经贸持续发展的现实基础,提出了中日扩大双边贸易增长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赵畅 《现代经济信息》2014,(22):163+168
贸易引力模型是研究一国或地区与他国或地区进行双边贸易时,发现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并预测两国未来双边贸易发展趋势,而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经济模型。该模型对次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的研究也可以起到较强的借鉴意义。本文从贸易引力模型的介绍出发,阐述贸易引力模型的主要作用,并将其引入次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的研究之中,说明大力发展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地方政府积极参与跨国经济、技术合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高志刚  张燕 《财经科学》2015,(11):101-110
本文在分析中国与巴基新坦贸易现状的基础上,选取2008-2013年中国与15个贸易伙伴国相关变量的面板数据,构建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运用Frontier4.1软件从双边贸易和出口贸易两个层面分析中巴贸易效率并测算贸易潜力.结果表明:2008-2013年中巴双边贸易效率值均在0.3-0.5范围内,而中对巴出口效率值均在0.9以上,双边贸易效率明显低于出口效率;中巴双边贸易潜力远大于中对巴出口贸易潜力;未来中国将成为巴基斯坦重要的出口对象国,中国顺差地位将逐渐发生转变.中巴双方应利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契机,从贸易通道、制度安排、贸易环境等方面提高中巴双边贸易效率并充分挖掘双方贸易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中日双边贸易关系是中日关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析两国的贸易互补性,对两国经济政治决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2000—2012年中日两国商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进行测算,分析得出,中日两国商品的比较优势差异明显,具有互补性,中日贸易商品结构基本完成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1.
王辉 《当代经济》2018,(8):8-11
本文使用1997-2016年中国与印尼的双边货物贸易数据分析了两国的贸易现状,并通过引力模型对两国双边贸易潜力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表明:中国与印尼的双边贸易额总体上呈增长趋势,贸易差额不断扩大,且中国已由逆差国转为顺差国.中国—印尼双边贸易有较强的互补性,贸易潜力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印度被认为是21世纪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和增长最快的经济实体。但是,受冷战的影响,长期以来,两个国家在经贸方面没有太多的合作。近年来,两国高层领导人开始了接触。政治合作导致了双方经济上的合作,双边贸易已成为经济合作的发动机。并且,当今中印的双边贸易不断增强的趋势正在对两国的政治交往产生积极影响。两国的边境贸易被定位为一种解决双方长期存在的政治问题的工具。我们不能忽略的一个事实是,印度是中国在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印的边界贸易对两国的政治关系和相互理解有明显的影响。中印双边贸易基础坚实、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3.
赵玉阁  吴颖 《经济师》2009,(7):67-69
伴随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两国的贸易关系持续发展,合作领域日益全面和深化。而在贸易秩序、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却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随着俄入世的不断临近,给我国在世贸组织多边贸易规则框架下推动解决中俄双边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我国应抓住这一机遇。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规范双边贸易的秩序,完善物流体系。企业应深入了解俄罗斯市场的变化,认真做好调研工作,发现并及时把握机会,加强科技创新,走品牌化道路,更广泛地占领俄罗斯市场。  相似文献   

14.
王晓雷 《当代财经》2007,(12):88-95
通过选择美国与中国、日本、加拿大、英国和欧元区11国等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数据作为样本,研究美国的双边贸易逆差与美元汇率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收支与美元汇率没有实质性联系.美国逼迫其它货币升值没有也不能缓解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同样,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也不能缓解美中双边贸易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中韩两国近20年来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变化,及当前两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出现的争端,尤其是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双边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并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郑国富 《经济论坛》2014,(9):139-145
1975年,中国与泰国建立外交关系,双边关系友好发展,高层互访频繁,经贸合作卓有成效。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中泰双边贸易合作迈入新的历史阶段。2012年,中泰两国政府宣布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大力发展双边经贸合作是进一步夯实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物质基础。2013年,中泰双边贸易再创历史新高,中国首次成为了泰国第一大外贸合作伙伴。基于两国经济互补性与地缘优势,未来双边贸易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吕佳 《经济研究导刊》2008,(12):165-166
中美两国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发展迅速,经贸联系日益紧密。在两国贸易迅速增长的过程中,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不利影响也日益凸显。中美贸易存在不平衡,究其原因有来自统计方面的原因,有来自事实方面的原因。中美双方应该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协商,采取有力措施来解决这一困扰双边正常贸易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徐中明 《时代经贸》2014,(6):310-310
2003年以来,中缅贸易不断加速,贸易额迭创新高,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究其原因主要有:中缅长期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及经济贸易结构的互补性是两国贸易持续快速稳定发晨的基石;滇缅边境贸易快速增长为中缅双边贸易的迅猛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10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中缅双边投资的快速增长成为推动两国贸易迅猛发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俄在经济方面合作力度逐步提升,多项合作协议和政策的推出把中俄在贸易领域绑定在一起,此外中俄也在不断推进金融改革,而作为金砖国家的合作伙伴,双方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也在逐步加强.本文主要研究中俄在经济领域合作不断加深的过程中,金融发展对双边贸易的影响作用.本文通过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两国金融发展的规模以及金融发展的速度均对双边贸易规模有着促进作用,因而加快两国金融合作进程将能够有效增强双方的贸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FTA战略研究:双边贸易关系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中国计划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12个国家为样本,从双边贸易关系的角度,对中国FTA战略安排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与南非、巴西等8国的贸易关系不够紧密,同时存在着双边贸易关系恶化的趋势,贸易关系有待改善;(2)中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巴西、秘鲁、冰岛和沙特阿拉伯的贸易结构呈互补性,短期内改善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关系较为有利;(3)贸易距离成本仍然是阻碍双边贸易的一个显著因素。同时,贸易伙伴国之间的人均收入水平差异,也是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地理位置接近、人均收入水平差异较小的国家是理想的FTA伙伴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