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齐恩平 《现代财经》2004,24(1):52-55
在今天的交易活动中,分期付款制度所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之而来的所有权保留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对于所有权保留的性质,各国立法与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本文认为,所有权保留既有担保权之功能,又具有所有权的特点,是一种特殊的担保性权利。  相似文献   

2.
分时度假在我国已经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法律性质及带给传统物权理论的冲击,已经引起学者的广泛讨论。本文试对所有权型分时度假的所有权性质作出论证,并且分析其对一物一权原则、共有、所有权、所有权分割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周晨 《经济研究导刊》2009,(13):101-103
中国目前的法律规范极为一致地认定存款的所有权归属于存款人,但实践中存在很多做法貌似与存款人享有所有权的规定相违,事实上这是对存款性质及其存款行为法律认识的不够充分所致。暨南大学的李健南博士提出了存款行为是一种消费寄托,存款能使存款所有权的即刻转移的观点,无法自圆其说。由于现代社会物之价值形态的彰显,物的所有与利用逐渐分离,存款作为价值形态之物,其所有权依然属于存款人。事实上存款合同一种由存款保管合同与货币利用权转移合同相结合的混合型合同。  相似文献   

4.
分时度假在我国已经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法律性质及带给传统物权理论的冲击,已经引起学者的广泛讨论.本文试对所有权型分时度假的所有权性质作出论证.并且分析其对一物一权原则、共有、所有权、所有权分割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国有企业的法人所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产权制度无疑构成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但是如何理解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却存在较大的差异。随着改革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目前,多数人均已认识到,只向经营者放权让利,只在选择不同经营方式上做文章,还不足以解决传统国有经济体制的一些深刻弊端,从而,进入所有权问题的研究探讨。但是,在产权关系和法人制度的探讨中,有一种相当流行的观点,即所谓终级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的分离,我称之为双重所有权命题。其中,“终级所有权”是一个十分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个人所有制"思想的理解上分歧很大,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八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是指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及其产品的局部的个人所有权;第二种观点认为,是指"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所有权";第三种观点是指个人对  相似文献   

7.
一、合并会计报表理论的三种观点 所有权观、主体观、母公司现三种合并会计报表理论,不论出发点还是具体特征均存在诸多不同,各观点之间分歧的核心是如何看待少数股权的性质和数量,即是否确认少数股权,以什么方式确认,确认的数量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所有权保留制度存在的诸如我国法律对所有权保留条款制定过于抽象、以出卖人的取回权和买受人的期待权为重点,对当事人权利义务规定不够明确、缺乏相应的公示制度等问题,进而提出完善方案.  相似文献   

9.
黄善明 《经济论坛》2010,(5):202-207
雇员治理在市场经济体系中自发产生并发展的情况非常罕见。传统观点认为发展雇员治理的目标就是追求雇员成为股东,但是本文认为这一主张没有看到雇员与股东这两类主体的差异所在。论文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所有权概念,即企业的要素所有者对于所提供要素基于所提供的要素以及其生产过程的贡献而拥有对企业收入的索取权,以及为了保障此索取权相应的控制权,包括决策制定权。基于这一所有权概念,本文认为股东与雇员都各自拥有与其要素投入特征相适应的所有权,作为某一类企业专用性资产的提供者,他们的权利主张都伴随着构成所有权的一系列权力束,但是其决定因素各不相同,实现方式存在差异。基于这一所有权概念之上的雇员治理与股东治理可以实现共存。  相似文献   

10.
于大水 《经济师》2002,(6):91-91,103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多层建筑物发展的产物 ,其概念经历了一个从一元论到二元论再到三元论的演变过程。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由专有权、持分权和成员权构成 ,其中专有权是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核心和基础 ,持分权与专有权共同构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物权因素 ,成员权则是管理权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契约性质、所有权理论及公司治理结构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华 《财经科学》2006,26(7):80-88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契约,而企业所有权的制度设置是由企业的本质决定的,对企业本质的不同认识必然导致不同性质的公司治理结构.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旨在勾勒出企业的契约性质--企业所有权理论--公司治理结构三者的演进脉络和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现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所有权之间的复杂联系是未来公司治理问题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文章研究目的:从法学和经济学的视角对现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主体及其内容的实现进行分析,为相关政策制订提供理论前提.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调研法.研究结论:集体土地所有权作为一种所有权,具有总有的性质,且兼具公益性和私益性.而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是明确的.本文提出应当在完善财产代理制度、实现形式多样化以及平衡其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关系等方面更大程度地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应以明晰的产权关系为依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司法人财产权不能等同于公司法人的所有权,本文试从公司法人财产权与所有权的一般性质出发,阐述公司法人财产权与所有权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并分析对另一种错误观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追溯2003-2004年度上市公司的金字塔控股资料,文章系统研究了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中国上市公司在金字塔控股方式下,公司的所有权分离度、层级结构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的影响.结果发现,虽然上市公司的金字塔控股结构十分普遍,但对不同所有权性质的公司,其所有权分离度及层级结构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却呈现了很大的差异.只有在民营控制的上市公司,金字塔控股结构中的所有权分离度、控制层级高低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没有观察到这种显著的影响.其原因可能与不同所有制下,金字塔的形成动因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7年我国披露研发数据的86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企业所有权性质与技术创新动力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控制了行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后,企业所有权性质对其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显著,私人持股比例对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没有国有股比例对其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所有权新论     
目前,人口皆谈两权(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问题。然而观点各异,莫衷一是。有主张两权应当分离的,也有主张两权应当结合的。至于分离或结合的具体模式的观点,则更是千差万别,各有高论。这种我国理论界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是令人兴奋的。然而,兴奋之余,仍不免还会看到一些值得忧虑的问题。譬如,既然问题的核心是两权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所有权,什么是经营权,自然是应当首先予以弄清楚的基本问题。可是,情况并不如意。我们不难发现,目前许多相互对立的理论观点,细究起来,他们之间的分歧往往并不是存在于他们的理论逻辑本身,而是导源于他们对于两权概念尤其是所有权概念的不同理解。伴随之而来的是对所有权概念的各式各样的使用,例如什么“总体所有权”、“相对所有权”、“有限所有权”、“经营所有权”、“职能所有权”、“国家管理所有权”、“继起层所有权”、“表层所有权”………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不难想象,在对所有权概念的理解如此不确定的情况下,要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两权关系问题上取得一个正确一致的理论认识,怎会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认为,花一点精力耐着性子仔细抠一抠“所有权”这个概念,不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产权不应包括各种非经济性质的权利。把产权理解为包含非经济性质的权利,是西方产权学者认识过程发生误解的结果。如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有权权能分解理论对产权作出抽象,所谓“产权”就是指一般财产权,具体是指在所有权权能发生分离条件下,由所有权及其派生的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诸权能发生重新组合而形成的多种财产权形式的共性的抽象。  相似文献   

18.
林权是指国家、集体、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森林资源的物权,是具有公法色彩的私权。林权是由森林资源所有权作为上位权以及与之相应的一系列下位权组成的有机体系。按照不同主体的利益要协调兼顾和具体设定的权利要明确易行等原则,按照权利内容可将林权分为所有权性质的林权、用益物权性质的林权和担保物权性质的林权。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安排及其对金融审计的影响。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企业所有权包括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两个方面,具有不对称性。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安排要求政府股东与经营者分享金融会计信息产权。金融审计是金融会计信息产权的重要构成部分,应采取政府审计而不是民间审计形式。  相似文献   

20.
物权法的实施,为国家对使用国有资源的用益物权人课税,提供了法律基础。本文以国家课税的三个基础为逻辑起点,根据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原则和所有权与用益物权可分离的法理,阐述了我国对国有资源用益物权人课税的理论根据,并对我国准备开征的物业税的性质与功能定位,以及如何建立物业税的双重构架模式,笔者提出了基本观点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