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有史以来成功实现中国化的两大外来文化之一。从文化传播进程来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近代中国最终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融合,实现中国化,有着深刻的心理因素、政治因素、人为因素和人文因素。  相似文献   

2.
简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博 《理论观察》2013,(1):18-20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器物阶段的学习: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政治体制方面的学习;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层次的学习。五四运动则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研究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来说明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琪珏 《魅力中国》2013,(26):118-118
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而马克思主义在早期的近代中国的传播有着其传播的基础。本文主要就十月革命至中共二大这段时间的史实,总结其传播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根本上说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决定的.本文从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上入手,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理想和思想道德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的关系等问题,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渊源,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基础,为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丰富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对于实施这一工程具有基础性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任。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度.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评价方法等进行系统改革与创新。因此,要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摆到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带领中国人民为摆脱贫困、改善最广大群体的福祉进行了长期艰苦奋斗.以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人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充分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基础上,以争取民族独立、谋求国家富强为奋斗目标,从社会制度、国际环境、生产关系等角度剖析了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并结合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张通过改变国家制度、加强社会组织与提升人力资本等来改变贫困状况.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反贫困思想与实践,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早期反贫困思想不仅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源泉,也为当今中国反贫困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传播,是中国国情的客观需要。正是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人民才最终选择、信仰了马克思主义。随着我国国情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革命老区,是共和国走来的地方。它作为一个政治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实践和理论成果的产物。老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密不可分,没有老区就没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土壤和根基,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不存在政治意义上的老区概念。  相似文献   

9.
肖贵清 《乡镇经济》2010,1(1):24-2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相互区别,又具有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这一过程的逻辑结果,二者相互依存、双向互动,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的结合,又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让广大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从广泛认知到普遍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本质的诉求。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本质上是一个实践范畴,其实现路径可以从抽象理论的通俗化、传播渠道的多样化、思想传递的特色化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1.
在长期的中国革命与建设中,毛泽东同志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独特的思想。总体来看,毛泽东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主要包括了相互衔接的几个方面:学习马克思主义,抓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实施调查研究,奠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强调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推进理论创新,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民生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进而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中心主题与现实取向。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具有民生运思传统和致思方式;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卓有成效的理论成果无不蕴含着浓郁的民生旨趣;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快速推进所凸显的民生问题迫切需要解答;民生已经为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提供了新的生长点、着力点和结合点。  相似文献   

13.
耿姗姗 《魅力中国》2010,(23):80-80
在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这些人学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新的时期,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中国化进程,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14.
邹礼阳 《改革与开放》2012,(18):140+144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首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战争观,奠定了无产阶级军事斗争的理论基石,也孕育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的理论源泉。本文通过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挖掘中国现代军事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内在联系和科学启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  相似文献   

15.
近年,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视角的研究不断升温,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但大都注重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其中国化中的作用,西方文化的作用很少涉及。先行的中国人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最先接触的是西方文化,经过器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历程后才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这说明西方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助推作用。因此,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西方文化背景是必要的,可以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视野,也可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正马克思主义没有被抛弃和忘却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徐光春认为,从170年前《共产党宣言》的出版、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宣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这近170年的时间里,马克思主义倔强地成长着、坚强地战斗着、顽强地发展着,不断形成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成果,指引着社会主义事业不可阻挡地向前发展。这充分说明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李大钊思想转变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五四时期的李大钊思想经历了由民主主义思想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转变,并能将马克思主义用于指导革命实践,积极筹备建立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近代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城乡建设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以农业为基础、工农业并举、城乡兼顾的发展战略,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中国化历程。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改革城乡关系的战略举措,为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的中国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实践准备。江泽民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中国化体系的形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新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贵州红色文化为例,论述任何思想、理论的传播,都要依靠一定的传播栽体。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时代化内容,就要充分发挥以红色文化为载体的作用,充分挖掘和整合贵州的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各种红色文化产品并将马克思主义“三化”内容寓于红色文化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中最为关键的课题之一,在大学的教育中,知识教育尤为重要,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却是其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我国中国发展的一大政治背景,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必须结合当下中国时代发展背景,所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进行、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的时代特征和当前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而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下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