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2009年11月,我国的CPI在这一年中首次转负为正,这一变化引起了广大人民的高度关注.为了探究CPI这一对人们日常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的指数的变化原因,本文以建立总体回归模型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的计量方法,得出了名义有效汇率、M2(广义货币)和国外进口商品价格这三个因素对于CPI有显著影响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发现这三个因素的某些相邻期数之差也会对当期的CPI起到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关于居民消费价格影响因素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它们主要将视线集中于CPI的构成因素上。其实CPI涨幅的适度规模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资源的有限性等诸因素综合发展的必然结果,属正常调整。然而,CPI的过高上涨则反映了社会供需之间的矛盾已经明显,客观上需要及时调整影响社会供需关系的主导因素以将CPI稳定在一定的变化幅度内。本文选取较长时间跨度内对社会供需重要影响的因素的历史数据,使用VAR模型来分析CPI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VAR模型的CPI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末的宏观经济分析明确要求做好通胀预期管理.我国是否会经历新的一轮CPI的大幅上涨又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VAR模型,分析各因素对CPI的影响,得出CPI对自身反应较为敏感,原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对CPI的影响较弱,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以及货币供给增长率对CPI的影响也较弱,但有3个月的时滞.对未来36个月的CPI进行定量预测,得出未来两年我国不会出现大规模通货膨胀.对此,应理顺价格关系,严控非理性投资,加强对通胀预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对2000年1月至2010年8月国际石油价格(WTI)、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油价和我国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WTI与CPI间不存在任何方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WTI是PPI变动的单向Granger原因,CPI与PPI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方差分解分析进一步表明:CPI和PPI对WTI的影响滞后且较弱,而WTI对CPI和PPI的影响也明显滞后,WTI对PPI的影响显著大于对CPI的影响;CPI对PPI的影响显著大于PPI对CPI的影响,这表明CPI与PPI间的相互影响存在着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我国现金总量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现金总量的大幅度增长是否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现在研究的重点。分析现金流量的影响因素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也同样存在重要的意义。因此对现金的管理也成为了中央银行监控现金总量,调节现金供应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根据我国1995年一2011年近十年来的现金总量及其他经济指标的数据建立计量分析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金总量(M0)一般与经济增长水平(GDP)和经济的货币化程度(HB)、与资产投资(IG)显著正相关,与利率(R)和物价指数(CPI)显著负相关。但是这种影响只反映各因素对现金总量变化的最终影响,现实中存在大量的现金流动,这导致的是现金总量M数据的不确定性。因此本文在提出检验模型后,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月度数据,采用结构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CPI波动的源泉,研究发现:我国CPI的波动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关键因素是货币因素、外部输入性成本推动因素,货币因素对CPI影响的时滞非常明显。同时,对我国CPI走势进行了预测,得出:如果仅从货币因素和外部输入性成本推动因素来看,我国面临高通胀威胁;但在统计意义上,房地产等资产领域的分流作用极大降低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文末,基于实证结果讨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论点摘要     
<正>马宇在《财贸经济》2009年第12期发表的"外部冲击、公众预期与价格波动"一文通过回归分析、脉冲响应分析以及误差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研究了外部冲击、公众预期与我国价格水平波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第一,进口原材料价格变化对我国CPI波动影响显著。从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可看出进口原材料价格对CPI影响在当期就显现出来,一年以后达到最大。方差分解模拟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进口原材料价格对CPI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口原材料价格在5%水平下对CPI有  相似文献   

8.
统计数据表明,广西CPI波动大于全国的平均波动水平。从时间序列角度分析,1978年以来,影响广西年度CPI定基指数的具体因素主要有广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广西各项存款年末余额、广西进出口差额、广西存货增加额和政府消费等五个变量,这五个变量可以解释广西CPI定基指数的95.6%的变差。1990—2009年的20年间,广西的CPI波动幅度大于全国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存货增加的波动幅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9.
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时变冲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取大量宏观经济变量的不确定性成分,合成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EU)指标,运用TVP-VAR-SV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时变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具有反周期性特征,其高不确定性时期主要体现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期(1998Q4—1991Q1)、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Q1—2009Q1)以及2015—2016年经济下行(2015Q3—2017Q1)三个时期。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具有明显的时变冲击效应,且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利率、CPI和GDP产生了负向冲击效应,引起利率、CPI和GDP的下降,这与“不确定性是经济衰退的重要驱动因素”的观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考虑了虚拟经济因素的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考察了实际经济增长、虚拟经济、货币供应量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静态回归分析发现,以实际股票债券加成成交额(GPZQCJE)表示的虚拟经济变量对CPI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金融市场资金回流到实体经济是导致通货膨胀(以CPI衡量)的主要原因。应用动态VAR模型研究发现,长期内货币供应量和实际股票债券加成成交额是影响CPI的决定因素,短期内(10个月内)实际股票债券加成成交额是影响CPI的决定性因素。这启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在控制通货膨胀时,短期内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吸收过剩流动性,长期内可以紧缩货币供应量和加强股票、债券市场对过剩流动性的吸收,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能够很好地起到资金"蓄水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1990-2009年数据为样本,对影响福建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各个经济变量,通过主成分提取的方法进行解析,发现与"经济规模和商品成本"有关的因素为推动CPI变动的主要力量。根据文中模型可预测,2010年上半年福建省CPI仍会在高位运行,但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2.
汇率和物价是开放经济体中最核心的经济变量之一,同时也是关系密切的两个经济变量,二者的变化都会对一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2007年人民币汇率和CPI同时上涨,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的情况同时出现,在深入分析这一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资讯     
7月CPI同比上涨2.3%
  8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 CPI同比上涨2.3%,与6月增幅持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微博)表示,2014年CPI翘尾因素高点出现在5、6两月,从8月份开始翘尾因素逐月回落,且下半年累计翘尾因素明显小于上半年,预计 CPI同比也将出现趋势性变化,整体小幅下行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DEA方法构建了河南省房地产业投入产出绩效模型,对河南省2005—2014年的房地产业绩效状况进行评价,然后采用ANN方法建立了河南省房地产业绩效影响因素模型,对河南省房地产业绩效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4年河南省房地产业综合技术效率值整体差值不大,在这10年间河南省房地产业综合技术效率值并没有显著的提高;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企业平均规模、土地因素、劳动生产率和市场开放程度这5个影响因素是提高房地产业综合技术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继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部分行业产品价格呈大规模上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文章通过我国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的时序数据从内生和外生两方面建立回归方程来研究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得出以下结论:食品对CPI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烟酒类指数;CPI有一定的惯性作用,上年CPI和上上年CPI对当年有正的推动作用;价格波动的原因错综复杂,有需求拉动因素又有成本上升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平抑物价,抑制通货膨胀现象。  相似文献   

16.
分析CPI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走势的影响,对宏观决策具有积极意义。文章首先通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找出影响CPI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工具来解析CPI指数与宏观经济走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CPI指数与宏观经济走势之间存在着长期相关关系,长期来看CPI指数可以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预判宏观经济走势,决定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来看,CPI指数属于滞后指标,只能用来反映之前的宏观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7.
通常大家把货币供应增加当成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因为物价上涨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过观察分析2004-2007年、2007--2008年以及2009-2011年的CPI运行与货币供应变动情况发现,它们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固定唯一的关系。这几段时间里,货币供应增加既可以对应着CPI上行的现象,也可以对应着CPI温和平稳的表现。因此,从货币的角度不是理解当前CPI表现的好的线索。在相同的观察时间里,还可以显示出与CPI相关联的另一条逻辑存在,即国际粮价上涨,经由国内粮价传导至食品价格,最终推动CPI上行。这条解释线索与非货币相关。正如作者所观察分析的,无论现象的关联,还是逻辑的推演,它在各个环节上都是成立的。并且它不仅可以解释当前CH的上行,也可以解释它的下行。理解当前CPI的要点不在货币因素,而在非货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国际化作为新兴的国际化方式之一,对我国产品、企业、品牌等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基于企业视角构建了产业集群国际化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方法(SEM)对泉州德化陶瓷产业集群中企业的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因素对企业因素影响较为明显,而国家因素对企业因素影响并不显著,同时企业因素、产业集群因素和国家因素都能够对产业集群的国际化产生显著的影响,并基于这三个方面提出相关促进产业集群国际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继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部分行业产品价格呈大规模上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文章通过我国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的时序数据从内生和外生两方面建立回归方程来研究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得出以下结论:食品对CPI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烟酒类指数;CPI有一定的惯性作用,上年CPI和上上年CPI对当年有正的推动作用;价格波动的原因错综复杂,有需求拉动因素又有成本上升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平抑物价,抑制通货膨胀现象.  相似文献   

20.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09年7月,CPI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这已经是CPI连续6个月呈同比下降,并且其降幅创了10年以来的新低。然而,如果对CPI的下降原因进行分解,我们发现,上半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