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我国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以及“双碳”目标的背景,本文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07—2019年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空间杜宾双重差分模型来考察“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实现全面绿色转型;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资源禀赋、不同环境污染、不同地理区域的城市中表现出异质性。进一步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主要是通过促进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来实现经济绿色转型。空间溢出效应检验显示,“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还会对周边邻近地区的经济绿色转型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带动周边邻近地区的经济实现绿色转型。本文研究为建设数字中国以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空间上的影响。在对2012—2021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产业结构升级指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双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不同矩阵下的静态空间效应和动态空间效应得出: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作用能够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作用会对邻接的区域产生虹吸效应,但从长期来看,却能够为经济关联区域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GML模型测算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空间门槛模型研究绿色信贷、产业结构优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综合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空间传染”特性,其提升主要源于绿色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变化;绿色信贷有助于提高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产生抑制作用;产业结构优化显著提升了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其中,高级化和生态化还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前者会抑制邻近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后者促进了其增长;门槛效应检验表明,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后,绿色信贷对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将显著增强,而对于不同维度,这一作用效果只存在高级化和合理化的门槛特征;空间门槛模型显示,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水平的提高会减小绿色信贷对邻近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徐雪娇  马力 《经济问题》2023,(8):33-41+91
运用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索并验证了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创业的影响机制及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首先,数字经济可以有效驱动高质量创业,数字经济扩展了创业信息的渠道,提高了创业者信息获取的速度,为高质量创业提供有力支撑;其次,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绿色创新来助力高质量创业,但是在其驱动高质量创业的过程中,需要突破绿色创新的双重门槛;再次,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助力高质量创业,但是在其驱动高质量创业的过程中,存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三重门槛;最后,数字经济对周边区域高质量创业水平提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会促进当地高质量创业的发展,而且会提高周围邻近地区的高质量创业水平。据此,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优化数字创业环境,构建绿色创新引领机制,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绿色格局下高质量创业的实现,探索区域高质量创业的多元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示范区政策是中国加速生态领域发展改革,探索促进各区域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的先行尝试。本文基于设立的生态文明示范区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07—2020年中国26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究生态文明示范区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生态文明示范区政策可显著提高相应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提高环保财政支出和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该项政策在中西部地区显著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在东部地区政策效果不显著;在经济水平发展较低地区,该项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强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进一步分析发现,该项政策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为探究当前生态环保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可改善方向、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背景,基于2011—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DF模型和ML生产率指数测度各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创新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并且创新环境在数字经济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从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引领着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本研究有利于探索数字经济的创新价值和绿色价值,有利于发挥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碳交易试点运行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8年中国30个省市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碳交易试点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上,碳交易试点政策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经过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果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碳交易试点通过能源结构效应、技术创新效应与产业结构效应最终提升试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其中产业结构效应带来的影响最为显著,技术创新次之,能源结构效应的影响较弱;(3)异质性分析发现,碳交易试点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显著存在,西部地区不显著,而中部地区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杰刚  杨军 《经济问题》2023,(11):114-121
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利用200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横向政府竞争与纵向政府竞争对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省级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竞争以及省级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纵向竞争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着“U”型关系。此外,纵向政府竞争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的纵向政府竞争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可知,横向政府竞争在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会产生空间溢出效应,而纵向政府竞争的空间溢出效应则不明显。研究结果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型、构建横向财政协调机制和区际利益补偿机制、弹性调整央地之间的财政分权比重、营造良好的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产业发展环境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
碳交易是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市场化工具,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能够反映碳交易实施状况,是影响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从碳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切入,基于2008—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碳交易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并考察异质性技术创新模式的传导路径。结果表明,提高碳交易价格和扩大市场规模均能显著提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碳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能够推动自主创新、减少技术改造投入,进而影响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技术引进并非有效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技术改造存在挤出效应。研究结论对完善碳交易制度顶层设计、精准制定技术创新配套政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中介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经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绿色金融是数字经济提升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传导路径;三大区域数字经济均能显著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但作用强度呈现“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规律;环境规制较强地区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实施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策略、营造良好数字金融环境和建立健全地方环境规制支撑体系等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数字经济运行的资源配置效应为切入点,从绿色技术进步视角阐释数字经济促进碳减排的理论机制,并结合中国省际与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多维度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具有显著促降作用,该结论经过工具变量估计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存在跨界减排效应,不仅对空间关联地区的碳排放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且通过循环反馈机制降低本地区碳排放水平。机制检验表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征的绿色技术进步表现出技术红利效应,是数字经济推动碳减排的重要途径;在要素市场发育调节下,优化禀赋结构和提高技术成果市场化水平能够显著强化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北方地区的碳减排作用显著强于南方地区,且其减排效应仅在城市群内部显著;仅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并不能有效推动碳减排,数字产业化发展和生产生活数字化转型是促进碳排放持久下降的动力源泉。研究结论可为加速释放数字经济时代的碳减排潜力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推动经济绿色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在数字金融发展背景下探讨其绿色价值并健全环境规制,在经济供需两端形成绿色发展合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11—2021年1597个工业污染源重点调查企业数据,利用中介模型和门槛模型探究了数字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异质型环境规制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技术、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路径驱动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随着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和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的裁量空间增大,上述驱动作用会产生“减损”“补偿”和“分化”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绿色发展实力较强的企业,应重视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路径的作用,并主要实施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和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绿色生产成本较高的企业更应依靠技术路径,并重点实行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从而基于市场和政府的协同合力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有效反映一个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的环境规制是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引入GML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改进Super-SBM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向增长,其驱动力来自绿色技术进步;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以及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差异显著;命令控制型及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为正向线性关系;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创新路径不显著。进一步提出提升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并探究低碳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和政府治理能力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具有“U”型特征,且该效应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地区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通过提升低碳技术创新水平,间接促进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伴随政府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由负转正。鉴于此,提出激发数字经济节能减排活力、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效的相关建议,为践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构建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考虑碳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非期望产出,测算中国28个省份1997—2018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最后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要素市场扭曲下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碳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更符合中国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实际水平;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多数源于农业技术进步,较少出现农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双轮助推的情形;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慢,且不同地域存在显著差异;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6.
加快工业绿色发展进程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运用SBM-DDF模型和Luenberger分析方法,测算长江经济带沿线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考察技术创新贡献程度,综合运用泰尔指数、收敛分析、空间自相关方法检验地区差异和空间溢出。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技术创新改进和技术规模效率是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但随着空间距离增加,空间溢出效应逐步减弱。推动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应综合运用差异化措施促进工业技术创新,加快共性技术研发、合作研发与推广,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熵值法分别测算数据要素与供给体系质量发展水平,并基于2011—2020年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据要素对供给体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对供给体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供给体系质量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效应上,数据要素对本地区供给体系质量有正向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供给体系质量有负向溢出效应;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数据要素对供给体系质量的影响路径中可以作为中介变量并显现出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是伴随我国的“绿色发展”理念一同推进的,我国农业的发展在创造产值奇迹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因此,学者们呼吁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机制有一个更全面和整体的认识。文章旨在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全面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通过全面的文献回顾,总结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文章利用2011—2019年数字金融普惠指数和分指数对数字金融普惠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数字金融包容性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了确保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文章进行了稳健性测试和异质性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2004-2017年中国内地261个城市数据为例,运用非线性门槛模型与动态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分别基于协调、非协调与空间溢出情境,对制造业集聚布局与城市化发展协同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行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虽然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双轮驱动更能助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当城市化水平超过0.424 1、制造业集聚度小于0.706 7或超过1.291 1时,非协调协同驱动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激励机制便会失灵。全样本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短期内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能够为整体地区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造机遇。但长期来看,地区间要素流动和重组将引致绿色先行城市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化协同稳态微妙失衡,从而导致期望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路径中断。异质性城市动态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当前绿色极点仍集中在新一线、一线与二线城市,三线、四线与五线城市的绿色极化效应尚不显著,区域间绿色回流与溢出效应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王真  楚尔鸣 《现代财经》2023,(10):74-89
以信息基础设施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将“宽带中国”战略视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外生政策冲击,基于2011-2020年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碳排放强度及效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并从技术含量及专利靶向两个维度进一步讨论绿色技术创新的差异化作用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能够显著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提升碳排放效率,从而实现城市“减排”与“增效”。(2)绿色技术创新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减排”与“增效”的重要渠道。相较于碳排放效率,绿色技术创新在“减排”方面具有完全中介效应,是实现城市碳排放总量下降的关键抓手。(3)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激励实质性创新活动及源头管控方面绿色创新实现了城市“减排”与“增效”兼得,策略性创新仅在减少城市碳排放总量方面发挥作用,但应警惕末端治理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碳排放效率的不利影响。(4)“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通过诱发城市实质性绿色创新以及源头管控方面绿色创新推动了资源型城市、工业化城市绿色转型。本文研究结论为中国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因地制宜地利用“有效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