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M.Miller 《经济学》2004,3(2):509-516
杨小凯所的《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是起始于他与黄有光合作编撰的《专业化和经济组织》的开创性工作的一部最新专。建立在他的博士论的基础上(yang (1988)),信息是相同的:主要关心资源配置的  相似文献   

2.
李利明 《经济》2004,(8):20-21
2002年3月25日,1986年诺贝尔奖得主布坎南教授在莫纳什大学进行访问,他在演讲中大力赞扬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超边际经济学对经济学的积极贡献。布坎南甚至在研讨会以及副校长和校长参加的午餐会上分别说:“我认为现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经济研究就在贵校,就是以杨小凯为主的对分工的分析……”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已经有很多当年留学北美的华人学者在国际经济学界崭露头角,他们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这些人当中,杨小凯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并不是说他在顶尖的经济学学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最多,而是他对于经济学的贡献是具有原创性的…  相似文献   

3.
杨小凯所著的《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是起始于他与黄有光合作编撰的《专业化和经济组织》的开创性工作的一部最新专著。建立在他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yang(1988)),信息是相同的:主要关心资源配置的新古典经济学,从来没有领会亚当·斯密关于专业化在决定经济被组织方式中的角色这一预言。主要关心经济组织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带动现代数理经济学更接近它的斯密遗产。  相似文献   

4.
将将  樊纲 《生产力研究》2004,(8):i003-i004
7月7日,杰出的华裔经济学家杨小凯先生辞离人世;7月30日,一代经济学大师董辅礽先生不幸逝世。作为一份致力于为中国经济学的繁荣,为中国经济学人提供尽可能完美服务的国内知名经济学刊物,本刊全体同仁对两位著名经济学家的不幸逝世深感悲痛。惜乎,小凯先生在世时,本刊未能有缘相遇,而今天人永隔,着寮令人抱憾不已;悲乎,作为本刊是早的顾问之一,董老辅礽先生长期对本刊热情关注,悉心指导、支持,而今先生驾鹤西去,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众的师长而深感悲痛。为悼念两位先生,本刊特发表《杨小凯:巨星的陨落——纪念》(作者:将将)和著名中青年经济学家樊纲博士提供给本刊的专稿《念董辅礽老师》一文,以表达我们对两位先生的敬仰之情、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5.
杨小凯的英年早逝,震惊了整个经济学界。无数经济学人因失去这位经济学大师而深深痛惜。作为小凯的学生和朋友,我好像突然失去了智慧的依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为失去这样一位良师益友深感悲伤。  相似文献   

6.
黄有光教授1966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1971年获悉尼(Sydney)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澳大利亚莫纳石(Monash)大学,为澳社会科学院院士,也是七位名列《世界经济学名家》的澳学者之一。黄教授是台大第二届梁国树讲座教授。作为综观经济学创始人,其贡献非浅。伦敦大学R.Marris教授认为黄教授是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不完全竞争之微观基础的当代先驱。他是多家经济学学术期刊的编辑,在经济学、生物学、心理学、哲学、教学等专业期刊发表过百余篇审稿论文,并著有《福利经济学》、《综观经济学》、《社会福利与…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2007,6(4):F0003-F0003
本刊设“综述”、“论文”、“评论与回应”、“专辑”和“书评”五个栏目。“综述”栏目发表由知名学者撰写的关于某一领域最新学术动态的综述性文章;“论文”栏目发表原创性的理论、计量和经验研究文章,论文长度一般不超过15,000字;“评论与回应”栏目发表对已在本刊发表过的论文的评论和原作者的回应;“专辑”栏目发表特定主题或专题研讨会的论文;“书评”发表通俗、可读的中文经济学新书的介绍和评论。本刊投稿以中文为主,海外学者可用英文投稿,但必须是未发表的稿件。文章在本刊发表后,作者可以继续在中国以外以英文发表。以下为投稿体例。  相似文献   

8.
经济散文界有五大侠之谓:狂傲不羁如神似鬼的“顶侠”张五常,以笑声惊倒学界的“大侠”黄有光,幽灵般的天涯过客“游侠”汪丁丁,被称为“经济学巨侠”的熊秉元和以高深莫测运笔如飞著名的“飞侠”林行止。  相似文献   

9.
本人有幸在8年的时间里多次听到“巨侠”熊秉元,“顶侠”张五常的授课和学术报告,“笑侠”黄有光成为我追“经济学之星”的下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在2009年10月30日成为现实。黄教授第一次访问西安,并为西安的经济学子做了两场精彩的报告。  相似文献   

10.
根据黄有光的快乐经济学,人们追求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福利,因而经济学探讨的中心问题是福利或快乐.由于快乐是一种主观感受,因而GDP并不是衡量福利的一个有效指标.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品质不仅与私人品的消费有关,更与公共品的质量和数量有关.因此,在未来社会中,公共开支确实会且应该不断增长.为了应对不断增加的公共支出,政府就需要提高累进税,尤其是提高钻石商品的税收.  相似文献   

11.
徐雷 《生产力研究》2007,(2):3-7,10
《应当重视马克思经济学的边缘化现象》一文作者徐雷教授作为本刊的老作者(本刊1998年第1期曾发表过徐教授的《论中国制度经济学派的兴起》,引起读者关注),早在2003年3、4月间,徐教授就将此文投给本刊,当时,为慎重起见,本刊曾将此文复印数份,分寄省内外几位经济理论工作者审阅。惜乎,考虑种种因素,终未确定刊发。2005年10月,刘国光先生在《经济研究》上发表了《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一文引起广泛争论。这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徐教授的这篇文章。其间,编辑部曾多次与徐教授电话沟通,现决定刊出,此文以引起我国经济学教研人员关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边缘化现象,也欢迎广大作者、读者就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杨小凯和张永生在《经济学(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的“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中声称比较优势说等国际贸易理论的四大命题已经被否定,断言分工才更本质地确定了贸易结构。本文的文献综述发现并非如此,而且,在其他著作中,杨小凯(2001)也认为贸易结构和分工是由各国的技术和要素禀赋的比较利益决定。本文证明分工可能会提高生产效率,但并不改变要素禀赋与技术比较优势决定贸易结构的结论。摘要杨小凯和张永生在《经济学(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的“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中声称比较优势说等国际贸易理论的四大命题已经被否定,断言分工才更本质地确定了贸易结构。本文的文献综述发现并非如此,而且,在其他著作中,杨小凯(2001)也认为贸易结构和分工是由各国的技术和要素禀赋的比较利益决定。本文证明分工可能会提高生产效率,但并不改变要素禀赋与技术比较优势决定贸易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一本有较高学术水准的经济学教科书———评张维迎博士新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杨小凯(澳洲莫纳什大学经济系教授)我于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受北京大学之邀访问中国,给一个关于超边际分析(inframarginalanalysis)的系列讲演。这次中国之行,惊喜...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2009,(3):1650-1650
本刊第8卷第2期(2009年1月)发表了陈立中的文章《收入增长和分配对农村减贫的影响——方法、特征与证据》,经查和陈立中发表在《南方经济》2008年第6期上的《转型期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对农村贫困减少的影响——方法、特征与证据》是同一篇文章。陈立中一稿多投,并在明知《南方经济》已经发表他的文章的情况下不通知本刊,致使本刊重复刊登他的同一篇文章,其行为构成严重的学术违规。本着维护学术道德的精神,本刊决定撤销陈立中的发表,并停止接受陈立中投稿五年,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许海波 《时代经贸》2011,(6):178-179
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在《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了题为《信息经济学》的标志性论文,象征着信息经济学被正式提出。2001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授予加州伯克利分校教授阿克洛夫、斯坦福大学教授斯宾塞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以表彰他们为现代信息经济学做出的奠基性贡献,他们提出的买方、卖方具有非对称信息时市场运作的理论,这一理论从传统的农业市场到现代的金融市场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再谈劳动价值论一元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星 《经济纵横》1995,(7):14-18
再谈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苏星我的《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在《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发表后,新劳动价值论者认为,劳动价值论已经不能正确他说明和解释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因为今天所面临的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与马克思当时所描述...  相似文献   

17.
《经济学(季刊)》2007,(4):1388-1388
本刊设“综述”、“论文”、“评论与回应”、“专辑”和“书评”五个栏目。“综述”栏目发表由知名学者撰写的关于某一领域最新学术动态的综述性文章;“论文”栏目发表原创性的理论、计量和经验研究文章,论文长度一般不超过15,000字;“评论与回应”栏目发表对已在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度经济学诺贝尔奖揭晓,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赫维茨教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马斯金教授和芝加哥大学的迈尔森教授“因为奠定了机制设计理论的基石”而共同获得这个奖项。我借题发挥,写了《制度和机制也是第一生产力》,发表在《南方都市报》2007年10月17日A31版上。拙文简介信息经济学,简述机制设计的意义和困难,提出:比起科学技术和人才,制度和机制才是第一生产力。又两天以后,该报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邓子滨的文章《经济人的机智与法律人的忧虑》(2007年10月19日A2版,以下简称邓文),对拙文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9.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新兴古典经济学创始人杨小凯是湖南成功走向世界的当代名人,已有诸多见诸报端的关于他与湖南“割不断、理还乱”的报道。但作为经济学大师,人们对其与“千年学府”——湖南大学的学术渊源,或鲜为人知,或知之不详。现依我本人亲历,提供几点以作小凯逝世五周年的怀念。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季刊)》2007,(1):364-364
本刊设“综述”、“论文”,“评论与回应”、“专辑”和“书评”五个栏目。“综述”栏目发表由知名学者撰写的关于某一领域最新学术动态的综述性文章;“论文”栏目发表原创性的理论、计量和经验研究文章,论文长度一般不超过15,000字;“评论与回应”栏目发表对已在本刊发表过的论文的评论和原作者的回应;“专辑”栏目发表特定主题或专题研讨会的论文;“书评”发表通俗、可读的中文经济学新书的介绍和评论。本刊投稿以中文为主,海外学者可用英文投稿,但必须是未发表的稿件。文章在本刊发表后,作者可以继续在中国以外以英文发表。以下为投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