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在北方四省区实施高油大豆振兴计划,是建设农业优势产业带,优化大豆产业布局,提高我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加大豆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
受中美贸易战影响,我国的大豆产业以及大豆贸易面临全面冲击,贸易战对中国大豆产业敲响了警钟。作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产业基地,东北地区的大豆产业发展,对于提高国产大豆自给率,以及确保中国大豆产业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具有多重战略意义。基于贸易战背景下东北地区大豆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东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从多角度提出了振兴东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即明确大豆产业政策定位,整体提升东北地区大豆振兴计划;出台大豆产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大豆单产和产品科技含量;支持建立东北大豆优势品种体系政策,发挥东北地区大豆非转基因的比较优势;调整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政策,培育和做强大豆龙头企业,提高企业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大豆产业发展的补贴政策,诱导更多的工商资本和农民进入大豆生产加工领域。  相似文献   

3.
关于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竞争力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关键在于提升大豆产业竞争力。本文通过与美国和巴西等大豆主产国的比较,在分析我国大豆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及其特点、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竞争力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产大豆如何“斗”洋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前后 ,大豆问题成为我国农业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面对入世的挑战和压力 ,中国大豆有没有国际竞争力 ?黑龙江垦区九三油脂集团总经理田仁礼多年从事大豆产业的经营与研究 ,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问题有着精辟的分析和见解 ,现予以刊发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如何提升我国大豆的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严峻挑战。本文尝试从产品差别化角度出发来分析我国大豆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大豆实施产品差别化,大力发展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的市场效应,并就此对我国大豆种植业发展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苹果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我国近几年苹果进出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苹果产业与世界其他国家苹果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国际贸易指数以及生产成本、出口价格等方面的比较,得出我国苹果产业的在国际市场中虽具有竞争潜力和一定的优势,但是国际竞争力情况并不容乐观。在分析了影响我国苹果产业国际竞争力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促进我国苹果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作为世界第一的粮食生产、消费以及进口大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是构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粮食安全视角界定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内涵,从粮食供给总量、供给结构、流通通道、产业链条和市场地位五个方面对我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并提出我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认为:第一,现阶段我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在于粮食获得能力的可竞争性;第二,我国粮食产业在国内粮食供给总量、国内粮食流通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大型跨国粮商全球产业链布局能力和国际规则参与制定程度有所提升;第三,国际粮源基地、粮食流通通道、跨国引领企业、科技创新支撑等薄弱因素阻碍了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第四,发挥粮食产业现有优势,争夺国际粮食供应链的关键点,实现粮食链网重构、共治与优化是提升我国粮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比较分析法与定性定量分析法,对美国大豆在我国进口市场的竞争力进行分析,计算其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指数,分析影响美国大豆在我国进口市场竞争力的因素,并与巴西、阿根廷大豆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美国大豆在我国进口市场仍然拥有较高的竞争力,但不如巴西;美国大豆在生产、国内需求、政府补贴上具有优势,但市场价格上不具备优势。对我国大豆产业而言,应适当借鉴美国与巴西在大豆产业发展上的经验,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完整自主的产业链,加大政府扶持,发挥非转基因大豆优势。对我国大豆贸易政策而言,我国应该适当限制大豆进口,鼓励油粕替代品的进口,同时优化大豆进口来源结构,减少对个别国家的进口依赖。  相似文献   

9.
开放条件下我国大豆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以来,我国农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在资源条件与生产规模制约和缺乏有效的调控与监管手段的共同作用下,大豆进口和外资进入对国内生产造成了过度挤压和打压,直接影响到国内大豆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大豆产业进行准确定位,在尽可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增强竞争力的同时,切实加大对大豆产业的国内支持和产业补偿,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监测预警以及对外资监管。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高油大豆的主产区之一,具有大豆生产的独特优势。在国家大豆发展计划、产油大县奖励等政策的支持下,种植面积一度稳定在80万公顷以上,总产达200万吨以上。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市场压力加大、大豆比较效益下降、产品变现困难等因素,导致种植面积下降。面对严峻的形势,垦区必须用足用好国家支持大豆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充分发挥垦区机械化、组织化等综合优势,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重点,加强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收入,做大做强绿色、非转基因大豆产业,确保国家商品大豆供给和食用油安全。  相似文献   

11.
受国际转基因大豆进口的冲击,国产大豆产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2015年,国家农业部发布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推动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发展壮大,提升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影响力带来了机遇。本文从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发展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具备的优势、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九三管理局实际提出了注重绿色发展,加强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建设;积极拓展市场,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实施品牌战略,全面叫响"豆都"品牌等壮大民族产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齐鲁粮食》2002,(11):36-37
农业部副部长刘坚日前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大豆产销衔接会上说,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给国产大豆产业带来的冲击,我国将以东北和内蒙古为突破口,用5年时间使国产大豆的单产和含油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绿色、有机及特种大豆出口初具规模,以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粮食知识》2000,14(5):18-22
由于我国大豆生产规模小,生产成本高,而使我国大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下降。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消费大豆产品的水平迅速提高,国内大豆及其产品面临国外低价产品的严重冲击。本文着重从生产、消费和市场等方面研究了大豆的有关问题,为进一步研究保护农业和调整结构,提供了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是大豆消费大国,年消费大豆在4000万吨以上,其中进口大豆占2/3左右,进口依存度较高。国产大豆产业受国际市场冲击,呈现萎缩态势,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不论从民族产业安  相似文献   

15.
入世以来大豆生产、市场和政策回顾及未来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三年来,随着国内豆油和豆粕需求的快速增长,加上国内压榨企业迅速扩张所带来的中间需求,我国进口大豆急剧增加。但由于国际供求形势的变化及基金炒作,国际大豆价格大幅上涨,国产大豆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生产相对平稳,收益处于较高水平。为了应对入世竞争,我国在2002年实施了大豆发展计划,推广高油大豆,对大豆和豆粕运输免收铁路建设基金,以增强国产大豆竞争力。同时通过转基因政策和质检政策,加强对进口大豆质量和安全的控制。未来几年内,随着国际大豆市场供求形势的逆转以及国内压榨企业大型化趋势和布局的改变,进口大豆对国产大豆造成冲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我国政策应在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扩大对大豆生产支持政策的投入规模,拓宽支持政策内容,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和质量;发展和培育大型购销企业,改善国产大豆购销储运;加大转基因标识管理政策的实施力度,宣传和推广转基因大豆,提高我国大豆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罗丽  谭砚文 《南方农村》2010,26(6):40-45
茧丝绸产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本文从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竞争力指数和进出口价格比4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茧丝绸产业的原材料、半制成品和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旨在探讨我国茧丝绸产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下国际竞争力的变化趋势,并对如何进一步落实“东桑西移”政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猪生产国和消费国,科学评价中国生猪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对于提高生猪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促进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产业发展视角构建了包含资源禀赋竞争力、生产竞争力、消费竞争力和贸易竞争力4个一级指标及13个相关二级指标的生猪产业国际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1995—2018年生猪产业相关数据,对中国、美国、德国、巴西、西班牙、俄罗斯等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生猪产业国际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并与传统的基于贸易视角的竞争力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基于贸易视角与产业发展视角的测算结果存在一定差距。基于贸易视角的测算结果显示,中国生猪产业缺乏竞争力,且竞争力仍在持续减弱。基于产业发展视角的测算结果显示,中国生猪产业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其中,中国猪肉消费竞争力极强,显著拉升了中国生猪产业国际综合竞争力水平;生产竞争力和资源禀赋竞争力也具有一定优势;贸易竞争力处于劣势地位,明显拉低了中国生猪产业国际综合竞争力水平。结论 建议中国生猪产业充分发挥巨大的内需优势,提升生猪产业国际竞争水平,实现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国生猪种业创新能力,保障优良种猪供给;提高生猪生产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提升生猪养殖场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稳定生猪生产饲料供给;建立生猪产业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国际竞争力是一国特定产业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而反映出的生产能力,归根结底是各国同类产业之间生产力的相互比较。从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看,国际竞争力则是一国相对于国外竞争对手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反映棉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很多,比较常用的有原棉国际市场占有率、原棉进出口价格、棉花质量、生产能力、单产水平和生产成本等。依据这些指标,已有不少学者对我国棉花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大多认为除了单位产量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力水平等有优势外,我国棉花在多数指标上均不具有竞争优势,国际竞争力总体上处于弱势。我国棉花的单位面积总成本高于美国,并且总体上呈现出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是我国优质大豆三大主产区之一,在我国大豆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耕种面积广阔、气候适宜、降水丰沛等自然条件为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文章基于当前吉林省大豆产业整体效益不高的现状以及面临的严重依赖进口、价格不可控、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大豆种植比较收益低、机械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相应地提出了促省内大豆立足国内顺应国际市场发展的对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加大补贴种植力度,同时将新研发培育的大豆良种以及农机具的购置均纳入补贴范围之内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在贸易物流方面,聚合省内大豆产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型人才,与阿根廷、巴西等友好大豆贸易国加强交流互助,参股当地大型加工企业,在当地租赁土地兴建工厂形成一套能在国外种植或者指导大豆生产的支持系统体系;技术改进方面,提高大豆种植机械化水平、发展智慧农业实现精准化种植、精细化监控与管理各项生产指标体系;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振兴吉林省大豆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豆是我国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农产品。考虑到大豆产业链长、价格波动波及面广,本文从大豆的生产空间、使用空间、市场空间和技术提升空间四个维度,全面梳理我国大豆产业的基本特征与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扩、稳、控、调"的大豆产业境内、外布局思路。一方面,积极谋划大豆生产力的国际布局,建立稳定、多元的大豆供给渠道;另一方面,加快调整国内饲料和食用油消费结构,抑制国内大豆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